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684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白垩纪深水古海洋学研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一方面是由于来自钙质底栖有孔虫的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数据的缺乏,其原因在于白垩纪高碳酸盐补偿深度;另一方面在于深水有机质胶结有孔虫示踪古海洋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深海环境深水胶结有孔虫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碳酸盐可利用状况、原始生产的输入通量、深水交换、环境波动(深海洋流、浊流和快速沉积事件)和底层沉积类型,因此对于重建深海环境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东、西特提斯Campanian Maastrichtian深水底栖有孔虫组合的统计分析揭示出6个生物相,代表着明显不同的沉积环境。包括:深海红色泥岩与矮小深海生物组合(生物相1);红色深海泥灰岩(“Couches Rouges”相),含钙质胶结有孔虫组合(生物相3);深水远洋灰岩(“Scaglia Rossa”相),含易碎的Rhizammina组合(生物相2);绿色灰色半远洋泥灰岩,含适应高输出通量生物组合(生物相4);半远洋泥岩和粉砂岩,含Aschemocella Nothia 组合(生物相5);陆源浊积层序,含“复理石型”Rhabdammina组合(生物相6)。Campanian Maastrichtian红色氧化深水环境动物组合与现今深海类似,而白垩纪贫氧深海环境胶结组合在现今无法找到相类似物。随着古生态信息的增加和数据库的扩展,深水胶结有孔虫有望成为揭示古海洋条件的重要工具,尤?  相似文献   
772.
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古新世大洋红层的分布与时代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特提斯—喜马拉雅北沉积亚带沉积有一套大洋红色岩层,由东往西在羊卓雍错、江孜、萨迦、萨嘎、札达一带断续出露,并与宗卓组上部地层相关。这套海相红层,根据岩性特征和浮游有孔虫可以直接进行区域对比。其时代在江孜地区为Santonian晚期—Campanian中期,包括Dicarinella asymetrica, Globotruncanitaelevata,Globotruncana ventricosa 和Globotruncanita calcarata 浮游有孔虫带;在萨迦地区限于Campanian期,鉴定有Globotruncanita elevata, Globotruncana ventricosa 和G. linneiana等具时代意义的浮游有孔虫;在萨嘎—吉隆地区为Maastrichtian期,识别出Gansserina gansseri 和Abthomphalus mayaroensis 浮游有孔虫带;在札达地区为古新世早期,以Glibigerina eugubina G. fringa化石带为代表。海相红层在西藏南部由东往西其时代逐渐变新,主要沉积时代分布在Santonian晚期—古新世早期。其总体时间跨度较大,大约长达20Ma。而事件在各个地点的延续时间有限,基本在3~8 Ma之内。根据对海相红层和沉积基质中浮游有孔虫的研究,该沉积带宗卓组的顶界时代已超出白垩纪,进入了古新世。  相似文献   
773.
根据地层发育程度和岩石组合特征,以萍乡-广丰深断裂和三南(全南、龙南、定南) -寻乌深断裂为界,可将江 西及广东北部侏罗系-白垩系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层分区。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以群级岩石地层单 位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为原则,北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林山群、火把山群和龟峰群;中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林山 群、武夷群、罗塘群和龟峰群;南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余田群、武夷群、兴宁群和南雄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以组级岩 石地层单位与沉积岩相或火山岩相组合相对应为原则,林山群可划分为水北组和罗坳组,余田群可划分为水头迳组、菖蒲 组和翰岗组,武夷群划分为双峰岭组、鹅湖岭组和石溪组,兴宁群划分为合水组和优胜组,罗塘群划分为白埠组、周田组 和邓家组,火把山群划分为丘家组、天台山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龟峰群划分为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南雄群划 分为大凤组、主田组和浈水组。根据火山岩锆石U-Pb年龄数据和化石资料,余田群和林山群属相变关系,地质时代属早侏 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武夷群属早白垩世早期,火把山群属早白垩世中期,罗塘群属早白垩世晚期,兴宁群属早白垩世晚 期-晚白垩世早期,龟峰群和南雄群属相变关系,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中晚期。通过岩性岩相对比,结合火山岩锆石U-Pb 年龄数据,鹰潭冷水坑矿区的火山岩系属早白垩世早期武夷群,广东始兴-江西全南原武夷群火山岩系属晚奥陶世-早志 留世早期龙头寨群。  相似文献   
774.
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使松辽盆地南部的石油资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需要开展新一轮系统的资源评价。松辽盆地南部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中浅层,中浅层发育下部、中部和上部等3套成藏组合,常规油在3个组合中均有分布,致密油发育于下组合。对于常规油,建立了构造、构造-岩性和岩性等3种类型的刻度区,划分了13个评价单元,资源评价方法以统计法和类比法为主;对于致密油,建立了1个刻度区,按照渗透率大小划分了3个评价单元,资源评价方法采用了资源丰度分类类比法、小面元容积法。评价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石油资源量约为32.2×10~8t,其中常规油资源量为22.5×10~8 t,致密油资源量为9.7×10~8 t;剩余石油资源量约10×10~8 t,其中,常规油为5.7×10~8 t,主要分布于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致密油为4.3×10~8 t,主要分布于扶余油层。大情字井地区的高台子油层和乾安地区的扶余油层,是近期—中期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775.
对江西中西部两处中生代玄武质岩石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和元素一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赣西北上高和赣中螺丝山地区玄武质岩石分别给出了137Ma和90Ma的全岩^40Ar/^39Ar年龄。赣西北上高为亚碱性的玄武安山岩,而赣中螺丝山为碱性玄武岩/粗玄岩,两者均以富集LREE和LILE、无明显HFSE亏损为特征。前者初始^86Sr=0.70492~0.70575,εxd(t)=0.61~3.36,落在Samoa-OIB同位素组成范围;后者初始ε=0.70323~0.70350,εxd(t)=6.19~6.93,与Hawaii-OIB的Sr-Nd同位素组成相似。与赣南早中生代(约173Ma)EMⅡ型玄武岩一起暗示该地区中生代岩浆源区有着自岩石圈向软流圈属性演化的时序迁移规律,表明该区自早中生代以来处于软流圈上隆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76.
Recently, whether Archaefructus has bisexual multi-parted flowers or just inflorescences of unisexual flowers, and whether it is ancestral to all angiosperms or a derived eudicot have been debated. Here, from the same Yixian Formation, NE China, we report a new Archaefructus species, A. eoflora sp. nov., with the generic characteristics of dissected leaves and bisexual reproductive axes. It is entirely preserved with roots, rhizome, shoots and protogynous reproductive organ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Its lateral and main fertile shoots form a pseudo-indeterminate pattern, while the reproductive branches on the main shoot form a cymose inflorescence. Subtended by 1-2 bract-like leaves, the section of stamen clusters changes into a much shorter section of carpels that have one row of orthotropous ovules. Significantly, one cluster bearing two carpels and one stamen between the two sections demonstrates a true bisexual flower, an important step of the origin of floral bisexuality, and the homology  相似文献   
777.
化石埋藏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研究不同规模生物化石埋藏的沉积相,恢复沉积环境,了解化石形成和被埋藏前、后的古地理背景。大规模化石记录埋藏学的研究代表着目前国际上发展趋势,重点探索集群灭绝的古地理、古环境与保存作用。中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命名恐龙属种最多的国家,相继发现了从侏罗纪到白垩纪的若干恐龙化石遗迹或骨骼埋藏点。胶莱盆地发育着完整的白垩纪陆相(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130~65 Ma) 地层和沉积记录。早白垩世莱阳群以河流及湖泊相沉积物为主;青山群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间夹沉积岩。晚白垩世王氏群下部以冲积扇、泥石流和辫状河道相的沉积物和岩石组合为主;中部则为滨浅湖与河流粉砂岩细砂岩泥页岩灰质土(古土壤)韵律沉积;上部和顶部为冲积扇泥石流、辫状河和洪泛平原粉砂泥质砾岩砂岩砾岩的韵律序列,局部夹玄武岩,反映了晚白垩世末期古地理、古沉积环境已从早白垩世相对湿润和温热的冲积、湖泊环境转变为燥热、干旱的冲积环境。胶莱盆地早白垩世的生物群面貌(脊椎动物、昆虫和植物等)与华北北部热河生物群基本相同,除保存少量的小型恐龙(鹦鹉嘴龙)或翼龙骨骼化石外,还保存了大量的兽脚类、蜥脚类和鸟脚类足迹(群)化石(莱阳群)。诸城晚白垩世王氏群中上部发育集群埋藏的恐龙骨骼化石,已发现恐龙属种10余个,包括3种角龙、3种暴龙、2种鸭嘴龙以及甲龙和虚骨龙等,其中鸭嘴龙占绝大多数(95% 以上)。恐龙化石多为无关联的各类骨骼,少数半关联的小个体恐龙,分选差,混杂堆积。通过诸城恐龙化石埋藏地地层及其沉积相研究,识别出泥石流、洪泛平原和辫状河道3种恐龙化石埋藏沉积相、微相类型,其中泥石流相是最主要的埋藏沉积相,代表了晚白垩世中期恐龙集群埋藏沉积事件和动力机制。莱阳地区王氏群上部和顶部为紫色、砖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灰质土韵律沉积,属于洪泛平原和辫状河道沉积微相组合,代表着晚白垩世末期燥热、干旱的冲积环境。恐龙化石大都埋藏在大型辫状河道微相之下的洪泛平原微相中。化石呈分散或孤立状,有不同程度的磨蚀或破损,关联或半关联者少见,表明经过一定距离的搬运或改造作用。文章最后简述了胶莱盆地以及白垩纪古地理环境、古生态、恐龙动物群的演化或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778.
沉积记录与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耦合和变化组成的复杂巨系统。白垩纪是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典范,在地球表层各圈层发生了众多重大地质事件。晚白垩世巨大的地幔热异常引起海底扩张速度变快,导致大量海底高原和海山的形成;同时,冈瓦纳大陆裂解,南北大西洋贯通,新的大洋水道形成,可能造成大洋环流格局的大变化。洋壳体积的增加可能使白垩纪海平面比现在高出200~300 m,大规模海侵也在晚白垩世中期达到最大范围。在这个过程中,火山作用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和火山气体的反馈作用造成的大量陆地营养物质的流入共同促使大洋水体富营养化和普遍缺氧,造成“大洋缺氧事件”。CO2浓度的升高(为现今的4~10倍)是火山排气作用的直接结果,其“温室效应”也被认为可能是促成白垩纪大气和海水高温的重要原因(高于现在10 ℃)。大洋红层(CORB)是最新提出并被广泛接受的白垩纪重要地质事件,被定义为一套分布在从外陆棚到CCD面之下深水盆地的,在富氧、低生产力和贫营养条件下较低速沉积形成的品红-红色-棕色的细粒远洋沉积物。这些发生于地球表层各圈层的重大地质事件以能量循环的方式(具体表现为C、S、P、H、O等元素循环)相互耦合和变化共同支撑着地球表层系统的运转。但是科学界对这些重大地质事件的成因机制及其所引起的全球变化性质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陆相沉积记录的研究。陆相白垩系的广泛发育和“松辽盆地白垩系科学钻探”工程的顺利实施共同构成了中国在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研究上的地域和材料优势,结合中国在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研究中已经形成的学术优势,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9.
白垩纪时期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沙漠记录可知性出发,测制了一条横穿白垩纪北半球中低纬度沙漠带的风向记录断面,初步揭示了当时大气环流的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前东亚确为行星环流控制--北为西风环流,南为东北信风环流.两者间的切变带曾作南北向漂变.还讨论了古季风环流存在的可能性,认为可能存在古季风的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78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ate Cretaceous dinosaur eggshell fossils from the Xixia Basin,Henan Province,by icroscopy and carbon isotope method.Careful observation under microscope revealed that all dinosaur eggshell fossils consist of primary calcite and secondary calc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er is about 60.5% and the latter 39.5% according to image analysis.The δ13C values of secondary carbonate mineral filling within the dinosaur eggs in the strata range from-5.63‰ to -5.68‰,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5.64‰,the δ^13 C values of sixteen dinosaur eggshell fossils are in the range from-5.88‰ to -7.79‰,Then we calculated the δ^13 C values of primary carbonate minerals,ranging from-6.03‰ to-9.19‰.Bsed on the δ^13C values of the primary carbonate ,the ancient food type and food proportion of dinosaurs were deduced.The dinosaru‘s food proportions of C3 plant and C4 plant are 61% and 39%,respectively.Finally,it is inferred that the palaeoclimate in the Xixia Basin should be a warm-sub-humid-sub-arid climate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of the Xixia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