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73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白云鄂博是世界第一大稀土元素矿床,其稀土元素资源量占世界目前已知稀土元素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白云鄂博自1927年发现至今已有92年,对其的开发和研究历史悠久,在赋矿碳酸岩的成因、成矿年代、稀土矿物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碳酸岩型稀土元素成矿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矿床经历了成矿后复杂的构造变形和热液蚀变,致使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复杂,学界对其成因和成矿过程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对成矿碳酸岩的岩浆演化、稀土元素迁移与富集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薄弱。笔者最新研究表明,矿区过去被认为是下白云鄂博群的H1、H2、H9岩石单元并非沉积变质岩或变质火山岩,而应为岩浆侵入成因,矿区其他岩石单元(H3~H7)的成因也值得商榷。H9岩石单元中的黑云母岩(前人称为黑云母板岩)和富含黑云母的碳酸岩(前人称为暗色板岩)为成矿碳酸岩的一部分,是碳酸岩不同岩相带的表现。黑云母岩和富黑云母碳酸岩相对于含矿碳酸岩具有相对低的稀土元素含量和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表明岩浆演化可能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异具有重要贡献。矿区主要岩石单元成因的新认识不仅为矿床成因、成矿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正确厘定矿区构造式样和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2.
本文结合岩石薄片、古生物孢粉、同位素、铂族元素、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皮山北新1井钻遇的一套白云质角砾岩地层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认为:6 884~7 068 m段归属古近系吐依洛克组,化石含量较少;7 068~7 150 m段归属白垩系依格孜牙组,孢粉化石丰富。该井古近纪与白垩纪地层界线深度7 068 m,该位置碳同位素的突变指示海洋环境的剧烈变化,这可以与全球K/E界线处对比。同时,铂族元素在该深度见到明显的异常,其含量明显增大,尤其以Rh、Ru、Ir、Os等最为明显。通过此次厘定,丰富了对麦盖提斜坡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沉积格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3.
胡积球  马涛 《甘肃地质》2017,26(3):18-23
土地堂金矿位于碧口金、铜、钴成矿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蓟县纪阳坝岩组中,区域上金矿床的分布受早期NEE向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体的展布严格受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的NEE向脆—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且与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脉空间关系密切,特定的岩性组合和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着金矿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通过分析研究金矿床与韧性剪切带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初步认为土地堂金矿不具有典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特征,其成因类型应为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4.
根据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锶同位素测定、全岩分析、微量元素分析、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川西坳陷彭州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白云岩类型及成因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区雷四上亚段白云岩晶粒细,主要由微晶-粉晶组成,细晶白云岩少见,白云石呈半自形-自形晶;δ13C同位素在-4.8‰~3‰之间,平均值为1.92‰,呈现低正值的特征;δ18O同位素在-8.1‰~0.6‰之间,平均值为-5.04‰,呈现中负值的特征;锶同位素比值较低,在0.7077~0.7087之间,二价铁离子含量较高、锰离子含量较低,具有较低的有序度和低的Mg/Ca值的特点。各种资料表明,这套展布稳定的白云岩主要为沉积成因,为潮坪相潮间-潮上带的同生-准同生白云岩,其次为埋藏白云石化成因。  相似文献   
185.
张静  张宝民  单秀琴 《地质通报》2017,36(4):664-675
塔里木、四川及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中西部海相白云岩的主要发育地区。三大盆地重点层系海相白云岩新近的成因研究表明,大规模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成因白云岩的发育均与蒸发台地密切相关。蒸发台地中由海水浓缩形成的富Mg~(2+)卤水一方面在准同生期,通过蒸发泵和下渗机制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与蒸发岩共生的准同生白云岩,另一方面作为富含Mg~(2+)的地层孔隙水,在准同生-浅埋藏期乃至中、深埋藏期,通过侧向渗透、侧向与垂向压实排挤和垂向热对流机制与粗结构的碳酸钙沉积物发生交代反应,在蒸发岩系周边和上下形成广泛分布的埋藏成因白云岩。与热流体作用有关的白云石化主要依靠构造断裂、裂缝、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孔洞层等输导体系发生,分布较局限。热流体云化常表现为对先期白云岩进行叠加改造而形成热水改造白云岩。热流体性质不一,可以是深埋藏混合热水、深部循环水、地幔深部的岩浆热液等。白云石(岩)的生物成因不仅表现为微生物作用导致白云石直接沉淀,还表现为生物的存在与活动为白云石化作用提供Mg~(2+)和云化流体通道。由微生物和宏观藻释放出Mg~(2+),在埋藏期对方解石进行交代是各种富含藻类的灰岩中部分白云石的重要形成机制。生物扰动可明显改善岩石的孔渗性,从而显著促进白云石化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6.
董小波  牛永斌 《现代地质》2015,29(4):833-843
通过野外露头实地观测和室内薄片分析,对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豹斑灰岩的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家沟组三段豹斑灰岩中“豹斑”形态多样,形似生物潜穴,结合遗迹学特征分析,可将“豹斑”按其形态划分为Psilonichnus、Chnodrites、Thalassinoides、Helminthopsis及Planolites等5种生物潜穴类型,不同类型生物潜穴的出现主要受到沉积环境的制约;生物潜穴充填物按照其不同白云石化程度可被划分为泥晶白云石充填物及粉-细晶白云石充填物两种类型,其中泥晶白云石主要存在于Psilonichnus及Chnodrites两种潜穴中,而粉-细晶白云石则主要存在于Thalassinoides、Helminthopsis及Planolites之中;潜穴充填物的白云石化过程可被分为白云石化前的准备阶段、白云石的形成阶段及白云石的后期调整等三个阶段,不同潜穴的白云石化状态差异就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7.
沉积-火山岩建造中金矿是近年来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新发现的具有较大远景的矿床类型。金矿产于中下奥陶统包尔汗图群布龙山组(O1-2b)、哈拉组(O1-2h)中,含矿岩系为一套海相沉积-火山岩建造,具层控特征。成因类型属于海相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改造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A气田在珠江组发育重力流砂岩储层,勘探潜力大.由于受到泥质充填和钙质胶结的影响,气层在叠后剖面上振幅强弱差异大,叠前道集AVO响应特征多变,储层及油气预测多解性强.为此,开展储层敏感弹性参数分析,认识到纵波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交会能够有效区分该区岩性和含油气性,通过叠前反演能够解决储层预测与烃类检...  相似文献   
189.
任伊苏  杨晓勇 《地质论评》2016,62(S1):401-402
白云鄂博REE-Nb-Fe矿床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稀土矿床,稀土储量48 Mt(6wt% RE2O3),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年龄至今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观察白云鄂博矿床岩相学、矿物学特征,通过激光拉曼等技术鉴定重要的稀土矿物,电子探针测出白云鄂博矿床单矿物化学成分,结合前人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进一步探讨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90.
在系统收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各主要油田古近系和新近系油田地层水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后,发现该地区地层水矿化度很高,均值为166g·L-1,最低值达到3.90g·L-1,具有高浓缩地层水特征,属卤水级,且主要是由Na++K+组成的CaCl2型水,反映封闭条件好。各主要离子在纵向上呈增加和减小交替变化的趋势,矿化度随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这与中国东部盆地明显不同。各离子比值(钠氯系数、变质系数和脱硫酸系数)均反映出该地区地层整体封闭性好。上、下油砂山组Ca2+富集主要由白云石化作用导致,其次是方解石溶解,白云石化同时也使其Mg2+贫乏。上、下干柴沟组仅有少数数据点表现出Ca2+富集,应是方解石溶解导致的,绿泥石化是其Mg2+贫乏的主要原因。SO2-4亏损主要是由大量膏岩的沉淀和油藏中大量硫酸盐还原细菌的还原作用导致。除了SO2-4被还原会产生HCO-3之外,有机质成熟过程中CO2及有机酸的加入也可造成地层水中HCO-3质量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