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篇 |
大气科学 | 290篇 |
地球物理 | 4篇 |
地质学 | 10篇 |
海洋学 | 66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4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392.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MICAPS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FY-2G相当黑体亮温资料,分析2018年8月17日02时至19日14时因登陆热带气旋“温比亚”影响中国黄淮中部连续2 d多的暴雨成因。结果表明:中国黄淮中部短时强降雨站次多、强度大,除了对流云的前或后边界、“列车效应”、核心区与它们之间的合并能导致短时强降雨之外,非对流云也可导致强降雨。17日黄淮中部及以南,暴雨偏在“温比亚”移动路径右侧,中层倒槽偏在低层倒槽西侧有利于触发黄淮中部强降雨。18日暴雨主要中尺度影响系统为“温比亚”北侧中、低层倒槽和偏东风急流,以及热带气旋本体环流和弱冷空气。水汽925 hPa辐合、400 hPa辐散加大,中低层温湿能量增加,是黄淮中部暴雨增幅的原因,风的垂直切变加大对强降雨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18日20时开始渤海北岸西南风高空急流形成,低层倒槽东侧偏南气流加强北上,高、低空环流耦合导致山东北部等地暴雨发展,黄淮中部降雨则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93.
根据1970—2003年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GM(1,1)灰色模型,建立预报方程,对历年来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个数偏多的年份进行模拟和试报,经检验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个数偏多的年份进行了预报,结论是2009年和2010年为灾变年份,即在这2年中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个数将大于等于10个。 相似文献
394.
本文对0421(海马)和0311(环高)台风登陆后不同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虽然两次台风登陆的时间和路径都很相似,但是由于环境场的形势的不同,特别是北方冷空气情况的不同,一个变性发展成为温带气旋,给江苏地区带来了大面积的降水,另一个直接减弱消失,仅在登陆点附近产生了一些降水。通过讨论锋生函数各项的性质和计算其主要项的分布特征,对变性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台风变性初期其锋生函数中变形项起主要作用。锋生结果造成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引起台风暴雨的增幅。 相似文献
395.
利用浙江省自动站气象要素资料、FNL全球分析资料和雷达资料,对比分析路径相似的2019年台风"利奇马"和2004年台风"云娜"给浙江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利奇马"风雨大值区位于浙东和浙北,"云娜"风雨大值区位于浙东和浙南;"利奇马"带来的整体降水比"云娜"带来的降水大,但单站雨量极值"云娜"强于"利奇马";极端大风"利奇马"强于"云娜"。究其原因与台风登陆时的强度、登陆后移动路径、滞留时间等有很大关系。环境场的不同对台风路径产生影响,也影响台风的不对称结构,进而影响台风带来的风雨分布。极端降水与降水条件和台风滞留时间有很大关系,极端大风与台风自身结构和强度、海岛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396.
应用1961—2020年的台风和江门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登陆江门沿海的台风及其给当地带来的暴雨特征。结果表明:60年间,首次登陆江门的台风有17个,登陆强度从TD(热带低压)到STY(强台风)级别。14个来源于西太平洋的台风路径总体稳定,可分为西北行型、偏西转东北型、西北转西南型;南海台风路径复杂,3个各不相同,有打圈型、偏西转偏北型、西北转东北型。登陆时间分布极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最多,其次是70年代,21世纪10年代后强度有偏强趋势;月际分布8和9月最多,其次是7月;最早登陆时间为5月20日,最晚12月2日(也是全省最晚);全天各时段均有可能登陆。16个登陆台风带来暴雨,致暴雨率94%;暴雨量总体由南向北递减,偏南偏沿海地区暴雨概率更大;内陆恩平站比登陆地台山站暴雨概率往往更大,这可能是地形影响所致。暴雨主要集中在登陆当天和次日。暴雨强度总体与台风登陆强度相关,但并非必然的线性关系;致暴时间最长、过程降水量最多的是9320号南海TY,暴雨持续4 d、共15站次、累计暴雨量2 023.7 mm、最大单站日雨量318.6 mm;最强是1826号Super-TY(超级... 相似文献
397.
利用奇异谱方法(SSA方法)分析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的演变规律,发现年登陆的热带气旋数存在明显的8年、准3年的周期振荡;登陆珠江口以西的热带气旋数存在12年、准2年的周期振荡。把产生热带气旋的源地——西北太平洋划分为8个海区,对每个海区的海表温度进行奇异谱分析,结果显示NIN0西区和暖池海区分别存在8年和3年的准周期振荡及12年和2年的周期振荡,这很可能是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产生的物理原因。最后结合最大炳谱方法(SSA—MEM)做出登陆广东省的全年和登陆珠江口以西的热带气旋趋势预报,其效果较理想,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8.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