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04篇 |
免费 | 1508篇 |
国内免费 | 17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6篇 |
大气科学 | 834篇 |
地球物理 | 2013篇 |
地质学 | 4281篇 |
海洋学 | 780篇 |
天文学 | 185篇 |
综合类 | 1094篇 |
自然地理 | 10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7篇 |
2023年 | 458篇 |
2022年 | 512篇 |
2021年 | 453篇 |
2020年 | 342篇 |
2019年 | 371篇 |
2018年 | 249篇 |
2017年 | 224篇 |
2016年 | 257篇 |
2015年 | 297篇 |
2014年 | 466篇 |
2013年 | 380篇 |
2012年 | 534篇 |
2011年 | 514篇 |
2010年 | 480篇 |
2009年 | 516篇 |
2008年 | 490篇 |
2007年 | 328篇 |
2006年 | 324篇 |
2005年 | 353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293篇 |
2002年 | 388篇 |
2001年 | 427篇 |
2000年 | 220篇 |
1999年 | 215篇 |
1998年 | 186篇 |
1997年 | 152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101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1篇 |
1976年 | 6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31.
走滑断层作用的相关构造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走滑断层的形成可以用纯剪和单剪这两种基力学机制和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压剪和张剪加以解释,其应力分布的局域性导致了形变特性的差异性。其相关构造类型,包括褶皱断层,断层,走滑盆地,走滑旋转构造,花状构造与走滑双重构造,等是走滑断层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2.
11月4日~5日,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座谈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国土资源系统、地质勘查行业及相关单位的地质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同描绘未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蓝图。会上,部地质勘查司等4个单位的负责人通报了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总体安排、"十二五"全国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思路等方面的情况,9个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开发局等单位负责人就本地区、本单位在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经验和体会做了大会交流。本刊特推出座谈会典型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3.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7年8月8日至10月31日期间四川九寨沟MS7.0主震及5200个余震序列进行相对定位,得到4036个重定位地震事件.采用中国区域地震台网观测到的宽频带垂直分向波形数据和W震相反演方法,得到了主震震源机制解.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序列分别沿NNW和SSE两个方向扩展,展布长度约58 km,且这些余震主要集中在22 km深度之上.余震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分区特性,即在主震NNW方向约5 km处存在明显的西北和东南两区余震活动分界线;西北区的余震由深至浅具有较好连续性,而东南区却在约10 km深度处存在不连续性.余震分布的这种分区特征,说明九寨沟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存在强烈的不均匀性.余震分布与主震破裂特征的一致性,证实了我们定位结果的可靠性.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展示出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46°/83.7°/-177°,而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为155.7°/87.1°/-6.3°,最佳质心深度为15.5 km,矩震级MW为6.5.根据余震分布较为垂直和主震震源机制解两节面的倾角均在80°以上,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推测此次九寨沟地震为与节面Ⅱ参数相近的一次高角度的左旋走滑型事件. 相似文献
134.
用E──P通量和E向量诊断分析了1986年7月一次阻塞形势的建立和维持,有如下初步结果。(1)阻塞高压形成前,从对流层低层有行星波的E──P通量辐合区向上传播,与西风气流相互作用,导致西风气流减弱,形成阻塞高压。(2)E向量的μ分量的散度的负值区有利于西风风速变小,形成阻塞高压。E向量的ν分量散度的正值区有利于南风加速,负值区使北风加速。在阻高区东西两侧出现负、正区,使北、南风加速,建立和维持阻塞高压。 相似文献
135.
针对2007年7月30日发生在山西省南部的区域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多种资料,计算了多种物理量,分析了其演变特征,指出a)前期500 hPa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的形成和长期维持以及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加强、维持,是造成山西大范嗣降水和区域暴雨天气的特殊环流背景.b)特殊背景下形成的MCS是造成此次南部区域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强烈而持续的水汽夹卷作用、对流层高层强抽吸作用使得MCS维持和加强.c)地形性辐合的存在使得垂直上升运动加强,而高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与低层迎风坡面上低云的相互作用,使得MCS不断发展,使雨强出现了3次强烈增幅. 相似文献
136.
一次地震的孕育过程由震源自身的演化过程和所受外界影响 2种因素决定。地震活动的复杂性主要由地震断层活动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地震孕育过程发生复杂变化引起。本文在摩擦状态 -速率依从理论和断层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上 ,将地震看作是摩擦失稳现象 ,建立地震孕育及其活动特征的物理模型 ,研究地震触发现象和地震强度分布不均匀性的力学机制。1 大地震触发区域地震活动及其力学机制研究 美国兰德斯地震后诱发的距震中远达1 2 50 km的 1 4个区域出现的地震活动增强 ,被称为是大地震触发小地震的首次证据。本文对1 995年 1月 1 7日… 相似文献
137.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板蓝根-山豆根-白茅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 TCMSP 平台检索板蓝根-山豆根-白茅根的化学成分,利用GeneCards等数据库检索银屑病的相关靶点基因,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有效成分52种,如β-谷甾醇、槲皮素、山柰酚等;与银屑病相关靶点90个,其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肿瘤蛋白p53、白细胞介素-1β、活化蛋白-1等为核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中共确定了614条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480条、细胞组分52条、分子功能82条;KEGG富集分析中共确定了102条通路,涉及多种癌症通路、肝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肿瘤坏死因子信号、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结论:板蓝根-山豆根-白茅根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靶点、多条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角质细胞增殖、分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8.
以章宁1地热井的研究为例,在分析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对地热水的化学成分形成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与相对补给径流区的西曹范、章桃1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比较,研究其演化机理。综合分析认为地热水为沉积岩溶滤水,属于中度变质水,地下水流经火成岩侵入体时溶解了大量的Cl~-及F~-,HSiO~-_3等微量元素,次为地下水与沿文祖断裂上升的深部热液的混合,导致地热水化学类型的改变。深部热液的水化学成分与济南东地热水与深部热液的混合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9.
雪峰山中段含金剪切带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雪峰山中段为区域性剪切变形带,区内分布了众多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点)。作者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和剪切带特征,认为剪切带的规模、产状及形态,受控于发生剪切带变形的相对构造软弱层;剪切作用机制取决于水平挤压与剪切带的交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0.
1 依法行政统揽工作全局 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我们把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增强了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并把依法行政的理念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为切实保证依法行政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