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处理北京地区2009-2012年5个高采样率数字CNEM08-Ⅰ型电扰动台站数据,通过频谱分析,研究数字电磁波正常本底信号,地铁、地电供电、电磁感应等于扰信号,以及地震异常信号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域,数字电磁波的持续型干扰信号与震前电磁波信号表现相似,为连续高值脉冲信号;而在频域,数字电磁波干扰信号往往影响频带较窄,优势频率能量突出,优势频率频带窄到近乎以谱线的形式出现,谱线具有离散性、谐波性、衰减性特征;而震前信号具有连续的较宽频带,衰减较慢.  相似文献   
102.
深部煤层卸压爆破防治冲击地压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明尧  王恩元  刘晓斐  王超 《岩土力学》2011,32(8):2539-2543
卸压爆破技术可降低煤岩体中应力集中程度,有效避免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以跃进煤矿23 130工作面卸压爆破工程为例,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卸压爆破前后围岩应力分布和转移规律,并结合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对采掘现场卸压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装药量越大,应力峰值降低和转移越明显;煤层厚度越大,应力峰值降低越明显,但推移距离基本不变;采深越大,应力峰值降低越大,但峰值区推移距离减小;爆破区域的电磁辐射检测值降低明显,表明卸压爆破效果理想。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可为采掘区域合理确定爆破参数和有效降低冲击地压危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袁立明 《地球》2012,(7):56-57
由于公众的普遍关注,电磁环境问题已从单纯的科学和医学问题,扩展为更大范围的社会问题。从高压线、变电站等极低频电力设施,到手机、无线基站等射频设施,再到日常生活中的汽车、节能灯及防辐射产品等,我们似乎身处一个"电磁辐射"无处不在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4.
利用MDCB电磁辐射前兆仪的监测记录,对发生在台湾花莲的6.7级地震前的电磁辐射前兆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探讨了MDCB型前兆仪对台湾地区地震的一些前兆特征,结果表明MDCB型前兆仪对台湾地震有不错的监测性能,MDCB型前兆仪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5.
孤岛综放工作面强烈的动压显现使得其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通过运用微地震和电磁辐射综合监测手段分析孤岛综放工作面两次强动压显现事件,获得了工作面煤体发生冲击地压前后能量积聚与释放规律及相应微震和电磁辐射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认为工作面煤体发生冲击地压前一般存在一个短暂的能量积聚期,在能量积聚期内微震系统监测到的微震事件的次数和总能量均较少,同时能量积聚期内煤体电磁辐射强度值和脉冲数均持续升高。将工作面微震事件的沉默期以及煤体电磁辐射强度值、脉冲数的持续升高期作为冲击地压的综合前兆信息,并将其转换为量化的预警参数和指标,建立了工作面冲击地压多参数预警方法。现场实践表明,危险识别与灾害预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6.
根据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工作原理,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主要电磁辐射源及其辐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电磁辐射场影响范围。结合深圳市环保监测站对深圳新一代天气雷达周围空间辐射场的实地测量数据,对照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标准分析,认为深圳新一代天气雷达周围空间辐射场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新一代天气雷达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7.
穿云飞机电磁噪声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灵敏度和高时空精度的三维雷电观测系统LMA(Lightning Mapping Array)分析穿云飞机的观测资料,发现这一系统在地面可探测到穿云飞机产生的60~66MHz带宽内的电磁辐射,其强度在1W~10kW之间,甚至更高,且与所探测到的辐射源数成线性反比,辐射是由飞机上的尖端放电产生的. 穿云飞机在10~12km高度上产生的辐射最强,且在靠近发生闪电的对流区比远离这一区域强. 飞机穿过不同云系时,辐射强度不同,其中穿过层状云系时,辐射最弱.  相似文献   
108.
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是一项利用天然电磁场探测地球介质相对电阻率与介质埋深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此项技术主要探测在天然电磁场作用下在近地表形成的综合电场的垂直分量,根据其频谱的局部变化构制岩层相对电阻率与埋藏深度的直方图,进而对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分布特征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本文主要以探测实例说明本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9.
文章探讨了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现场考察,论述了电磁辐射强度与预测指标(钻屑量、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之间的关系,指出电磁辐射法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一咱有效的先进手段。  相似文献   
110.
卫星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1年柯坪6.5级地震为例,对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监测临震地表热红外异常进行了探.索研究。在柯坪地震前,震中地区出现热红外异常,震前2天异常最显著,震后3天异常恢复。异常形态呈条带状,分布范围与柯坪断裂基本一致,6.5级地震就发生在增温异常的中心地区附近。这说明卫星热红外异常是很好的地震短临信息,对发展地点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将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