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1篇 |
免费 | 905篇 |
国内免费 | 4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篇 |
大气科学 | 56篇 |
地球物理 | 1461篇 |
地质学 | 2050篇 |
海洋学 | 108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118篇 |
自然地理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43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88篇 |
2012年 | 206篇 |
2011年 | 149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8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沿甘肃碌曲—四川龙门山—重庆合川布设了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对龙门山及邻区进行了壳幔电性结构探测,采用更直观合理的扇形边界条件下的反演算法对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二维反演.该剖面电性结果揭示了自北西向南东岩石圈深部的若尔盖壳幔高阻块体、松潘壳幔低阻带、龙门山壳幔高阻块体和川中壳幔高阻块体电性结构特征;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下方的龙门山壳幔高阻体显示为向北西延伸的楔形构造,推断龙门山及松潘—甘孜地块由于受青藏高原东缘和上扬子地块双向挤压,松潘—甘孜地块地壳物质向龙门山逆冲推覆,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向下向南东俯冲,呈现上扬子地块西缘壳幔高阻楔形体插入青藏高原东缘的态势;初步认为上扬子地块西缘深部以松潘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中新生代以来的边界.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外媒报道长白山天池火山在近2年内有可能喷发的言论,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测了一条长度约为103 km的二维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剖面,对火山区深部电性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由于研究区内不明来源的电磁干扰非常强,对数据采用了远参考处理、Robust处理、Rhoplus分析、张量阻抗分解和基于一维层状介质电阻率与相位互算方法等先进处理技术,获取到一批在强干扰区质量较为可靠的电磁数据,利用数据计算分析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二维构造走向和感应矢量特征,采用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解释,并将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测结果表明:在天池火山口下方存在明显的直立型岩浆通道,岩浆通道在下方约5~8 km位置形成关闭;在火山口下方往北方向附近,在埋深位置约7 km深处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阻异常体,电阻率小于10 Ωm,且与岩浆通道对接,推测其可能是地表浅部发育的岩浆囊;在长白山山门附近C07-C09号测点之间和C04-C05号测点之间,在埋深约7~17 km深处发现近直立型低阻带,低阻带与下方低阻体直接相连,推测低阻带内赋存有活动的岩浆;随着埋深的增加,从天池火山口南部约20 km位置往北方向,在埋深13~30 km之间壳内广泛发育明显的低阻异常体,推测其可能是活动的岩浆囊.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整体电性特征相似,但又局部不同. 相似文献
105.
矿井瞬变电磁法作为煤矿防治水中最常用的物探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受到探测现场一些环境干扰因素的影响,降低了探测结果的准确度。以峰峰矿区为例,针对井下巷道中常见的干扰因素,通过现场对比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经验:在井下金属环境设施中,探测地点的掘煤机、液压柱、底板上的钢轨等体积较大的金属良导体对瞬变电磁探测干扰严重,应尽量撤离或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开,而锚杆、锚网、锚索、锚网带支护、工字钢等体积较小的金属物体对瞬变电磁探测的干扰较小,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排除干扰等措施,利用多种观测系统所探测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相互验证,可以提高物探资料解释的准确度,对煤矿的防治水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大地电磁测深法(AMT)作为一种传统的频率域测深法,在地热调查中应用广泛。本文基于大地电磁测深和静电α卡测量两种物探手段,对陕北某工区进行地热勘查研究,基于大地电磁测深资料,以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裂隙地热水为重点,通过反演地电模型,结合地质、物性等资料,推测地层的空间展布形态、构造特征以及富水状态,研究结果显示:勘查区地层在横向上的展布比较平稳,地质构造较简单,电性层分布情况较明显。推断测区有两层含水层,上层为侏罗系地层含水层,取水深度约为200 m;下层为三叠系地层含水层,埋深在1 000~1 800 m左右,可作为取用地下水的主要层位。利用勘查成果可在测区拟定钻孔深度为1 800 m,确定合理取水段为上层侏罗系含水层和下层三叠系含水层。研究结论证明大地电磁测深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