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甲醛作为一种致畸、致癌的高毒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如何有效去除气体中的甲醛是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粒径0.84~3.35 mm的天然针铁矿矿石于300℃氢还原转化为磁铁矿纳米材料,将纳米磁铁矿固定床非均相Fenton氧化反应器与紫外光催化双氧水氧化反应器串接,对比研究了双氧水、双氧水-紫外光、磁铁矿-双氧水、磁铁矿-双氧水-紫外光4种不同反应体系中双氧水投加量、甲醛初始浓度、载气流量对甲醛净化效率的影响。通过小型质谱仪对甲醛Fenton光催化氧化产物进行在线监测及TOC碳平衡分析,探讨甲醛净化的机理。结果显示制备的磁铁矿作为催化剂去除甲醛气体效果明显,在紫外光-10%双氧水-磁铁矿协同作用下,最高去除率可达98%,且在不同气速下对气体中不同浓度的甲醛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磁铁矿纳米材料催化剂在去除甲醛气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经紫外光均相催化的双氧水协同作用可以在常温下很好地把气体中的甲醛氧化为CO2,是一种低成本的有机废气净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2.
报刊文摘     
正法治无特例改革须依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一德发表文章说,深化改革就需要更大程度地"破"和"变";与此同时,改革进程又需要有序、稳步地推进,改革的成果也需要规则来维护。法治从本质上说是规则的治理,其突出的特点是"定"。这就需要我们面对和正视法治与改革之间存在的某种"定"与"变"的矛盾。从主观因素看,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仍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即改革、发展是主要矛盾,只要  相似文献   
23.
甲醛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因其对人体健康影响严重而备受关注.室内绿植对甲醛去除有重要作用,而光照强度的改变会影响植物甲醛净化能力.本研究以9种常见亚热带室内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箱甲醛密闭熏蒸法,对比研究植物对甲醛的净化能力,进一步探讨了光照和甲醛初始浓度对植物甲醛净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植物都具有...  相似文献   
24.
甲醛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和幼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甲醛对虎斑乌贼胚胎和幼体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甲醛对虎斑乌贼胚胎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48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2.38、10.28和2.127mg/L;甲醛对虎斑乌贼幼体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48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074、0.796和0.035mg/L.虎斑乌贼幼体期较胚胎期对甲醛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5.
为克服海泡石吸附甲醛达到饱和后失去吸附功能的缺陷,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热处理温度对海泡石吸附微量甲醛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热重和BET比表面检测等方法研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硅胶干燥剂的存在明显提高了海泡石对空气中微量甲醛的吸附能力,并能降低甲醛含量至法定安全上限以下,在≤400℃的温度热处理后海泡石仍能保持良好的甲醛吸附性能,但经≥500℃热处理后甲醛吸附性能显著降低。结合表征研究,认为海泡石相的结晶水对甲醛形成化学吸附,而其以沸石孔洞为主的结构微孔有利于物理吸附的甲醛占位,≥450℃的热处理使结晶水不可逆脱出,沸石孔坍塌,从而吸附性能显著降低。该研究表明海泡石的吸附性能可以在低于450℃的温度下热再生,脱出的甲醛也可以通过燃烧消除。间歇性热再生海泡石的吸附性能可持续脱除空气中的微量甲醛。  相似文献   
26.
27.
我们曾报道过以对钾离子有着良好选择吸着性能的O,O’-邻苯二酚二乙酸(简称CDAH2)为单体,在多聚磷酸存在下,同三聚甲醛反应,合成CDAH2-甲醛树脂的工作,并确定了该树脂在相当于海水中钾离子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中的钾离子吸着性能。  相似文献   
28.
Sol-gel法制备Fe3 掺杂TiO2催化剂的基础上,掺入SiO2纳米粉体,制备了一种改性Fe3 -SiO2-TiO2薄膜。以甲醛为降解对象,探讨金属掺杂和半导体复合量、活化温度、负载量等对该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焙烧、质量比Fe3 ∶SiO2∶TiO2=1.0∶12∶100、镀膜5层时,Fe3 -SiO2-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高,150min后甲醛降解率达93%,是单纯TiO2薄膜的1.9倍。  相似文献   
29.
李玉武  张卓 《岩矿测试》2007,26(1):45-50
对用于测定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甲醛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工作曲线有良好的稳定性。工作曲线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4%。为达到定量分析目的,样品蒸馏时,加入水的体积应不低于200mL,涂料样品残留量应小于5mL。样品蒸馏液中甲醛应在当天测定。涂料样品中高含量甲醛的回收率平均值为98.5%,低含量甲醛的回收率平均值为87.9%。对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0.
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南美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酶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甲醛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甲醛溶液中以 pNP-NAG为底物时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酶在甲醛浓度低于 2.0 mol?L-1,酶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测得甲醛对酶抑制的 IC50为 1.05 mol?L-1。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甲醛对酶的抑制类型,结果显示甲醛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甲醛只能与游离酶(E)结合,底物对酶的失活具有保护作用。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观测在不同底物浓度下酶在 0.0、0.5、1.0、1.5、2.0 mol?L-1 的醋酸酐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酶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 k 0及复活速度常数 k-0 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甲醛对酶的影响是缓慢结合同时导致失活的过程,比较微观失活速度常数 k 0 及复活速度常数 k-0,结果暗示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中,酶将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