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76篇 |
免费 | 2328篇 |
国内免费 | 35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4篇 |
大气科学 | 1166篇 |
地球物理 | 2064篇 |
地质学 | 9882篇 |
海洋学 | 2861篇 |
天文学 | 245篇 |
综合类 | 829篇 |
自然地理 | 10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440篇 |
2022年 | 484篇 |
2021年 | 498篇 |
2020年 | 414篇 |
2019年 | 407篇 |
2018年 | 340篇 |
2017年 | 327篇 |
2016年 | 295篇 |
2015年 | 385篇 |
2014年 | 657篇 |
2013年 | 470篇 |
2012年 | 570篇 |
2011年 | 588篇 |
2010年 | 519篇 |
2009年 | 584篇 |
2008年 | 588篇 |
2007年 | 539篇 |
2006年 | 509篇 |
2005年 | 487篇 |
2004年 | 422篇 |
2003年 | 692篇 |
2002年 | 974篇 |
2001年 | 931篇 |
2000年 | 739篇 |
1999年 | 578篇 |
1998年 | 630篇 |
1997年 | 622篇 |
1996年 | 687篇 |
1995年 | 645篇 |
1994年 | 622篇 |
1993年 | 320篇 |
1992年 | 404篇 |
1991年 | 399篇 |
1990年 | 325篇 |
1989年 | 281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44年 | 3篇 |
1941年 | 4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163.
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11-1991年8月期间,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此分布与该水域的温度和营养盐水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分三种类型,年变幅为0.11-12.81mg/m^3,年平均值为1.17mg/m^3。初级生产力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变幅为23.00-791.60mg.c/m^2.d年平均为152.0mg.c/m 相似文献
164.
胶东金矿区高钾—钾质脉岩地球化学与俯冲—壳幔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胶东金矿区与金矿成矿伴生的脉岩为一套高钾-钾质脉岩。根据地质、岩相学及与金矿化的时空关系,将主要岩石类型划分为粕斑岩、安山玢岩、英安玢岩类,它们分别形成与金矿化早期、同期和晚期;主要元素成分以富碱高钾、低钛为特征,成分变异具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一般规律,早期以辉石和橄榄石、中晚期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控制岩浆的演化;岩石明显富Ba、Sr、Rb、K、LREE等大离子元素、强烈亏损Cr 相似文献
165.
166.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定年分析烃类进入储集层的时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烃类流体注入储层聚集成藏导致储层中自生矿物形成的抑或中止,成岩矿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分析提供了成岩矿物形成的准确时间,成岩事件年代学研究可用于定量分析油气藏形成时间。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仅在流动的富钾孔隙不介质环境下才能形成,烃类流体注入储层后伊利石形成便会中止,因此,烃类流体进入储层时间不可能早于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67.
斐春伟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7,16(1):1-5
使用名古屋大学4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5年1月对对分子云ORION-IL区域的CH3CNJk=6k-5k谱线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5点的谱线。该谱线的观测为青海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提供了又一条可供观测的分子谱线。 相似文献
168.
介绍下关34井气氡测点及资料对应地震情况,针对2007-2010年气氡观测资料几乎每年相同时段出现的高值异常现象,结合该井水温、降雨、湿度、水位及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异常可能是由于湿度和集气容积随水位变化与地震前兆异常叠加的结果,为判别气氡异常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利于提高气氡观测质量及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9.
青藏高原北侧地区干湿年夏季垂直环流差异的对比分析及青藏高原的热力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利用高原北侧地区5站历年夏季的降水量资料等,制定了该区的干湿标准,划分了历年夏季的干湿等级。接着又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等对比分析了该区干湿年夏季间垂直环流的差异,也探讨了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高原北侧干湿状况的联系。其主要结论是:1)文中制定的以降水标准差为判据的干湿标准适合西北干旱区;2)高原北侧干湿年夏季间在高原北侧和高原上的垂直环流存在明显差异;3)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上列差异有关,也即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是西北干旱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