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04篇 |
免费 | 1109篇 |
国内免费 | 18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2篇 |
大气科学 | 168篇 |
地球物理 | 776篇 |
地质学 | 5440篇 |
海洋学 | 2056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567篇 |
自然地理 | 7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300篇 |
2022年 | 343篇 |
2021年 | 309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287篇 |
2018年 | 234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194篇 |
2015年 | 257篇 |
2014年 | 473篇 |
2013年 | 323篇 |
2012年 | 424篇 |
2011年 | 429篇 |
2010年 | 393篇 |
2009年 | 406篇 |
2008年 | 445篇 |
2007年 | 414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364篇 |
2004年 | 301篇 |
2003年 | 317篇 |
2002年 | 344篇 |
2001年 | 299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227篇 |
1998年 | 217篇 |
1997年 | 209篇 |
1996年 | 224篇 |
1995年 | 180篇 |
1994年 | 154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68篇 |
1991年 | 133篇 |
1990年 | 117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7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0年 | 5篇 |
1946年 | 3篇 |
194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介核生物(主要包括甲藻和裸藻)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介核生物的分子分类进展及其特殊的分类地位,甲藻毒素和裸藻在环境检测上的应用,同时简介了介核藻类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生物在大洋多金属结核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早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Greenslate1974年;Dugolinsky等1977年已注意到生物参与了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在大洋铁锰矿床形成过程中 ,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死亡浮游生物在下沉过程中的氧化分解为海底铁锰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是成矿金属元素向海底富集的重要机制。生物的有机分解作用不仅向海底沉积物提供大量的微量金属元素 ,从而改变沉积物及孔隙水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和浓度 ,而且改变了海底的沉积环境 ,特别是氧化还原环境 [1]。好氧和厌氧细菌的活动营造… 相似文献
113.
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佐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28(4):26-31
本文是关于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其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概况的第二篇文章,文中介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天然生物恢复技术及应用可替代电子受体的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就地生物恢复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4.
滩间山地壳自中元古代蓟县纪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金矿床的形成与本区地壳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蓟县纪早期,万洞沟群黑色岩系沉积于NE 向同生断裂控制的凹陷中,矿源层产生;蓟县纪晚期,区域变质作用为成矿奠定了基础;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富集有重要作用;华力西期,脉岩型矿石生成;印支期,伴随推覆作用有微弱矿化的叠加;喜山期,氧化矿石形成。因此,滩间山金矿床是本区地壳构造演化的产物,属黑色岩系同构造多因复成金矿床,即滩间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5.
116.
118.
伊拉克A油田白垩系孔隙型碳酸盐岩高渗透储层具有分布普遍、类型复杂、成因多样等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泥晶生屑砂屑灰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及泥晶生屑灰岩;生物扰动加剧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导致高渗透储层在全油田广泛分布。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的观察和测量,孔隙度、渗透率和毛管压力的测定,综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发现高渗层的形成受层序演化、次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环境、硬底形成、生物扰动及(准)同生期暴露淋滤等复杂多因素共同控制。高渗透储层形成模式表现为Khasib组沉积时期为晚高位域期,在Kh2-1-2L段上部沉积过程中,发生首次次级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沉积间断。沉积间断期间硬底和区域规模性的生物扰动同时发育,在Kh2-1-2L段硬底尚未被胶结的相对疏松的基质中掘穴,形成厚几十厘米、迂曲状互相贯通的生物扰动通道。沉积间断结束后,在晚期高位域层序背景下,次级相对海平面上升,松散生屑砂屑充填扰动通道。由于沉积物堆积速率较快,限制了胶结作用的发生,使扰动通道内充填物能够发育连通性好的粒间孔,而后次级相对海平面再次下降,发生(准)同生期暴露淋滤。由于扰动部位连通性好,成为溶蚀流体优势通道,导致沿扰动部位发育溶孔及扩溶缝,形成了“粒间孔+溶孔+溶缝”高渗透网络。A油田高渗透储层物性表现出发育强烈生物扰动的部位具有明显高渗特征,其孔喉较粗,排驱压力低,孔喉配位数高、连通性好。高渗层全区稳定发育,由西至东厚度逐渐增大,高渗层的分布对油田单井产量、含水上升和油田采出程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