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50篇 |
免费 | 934篇 |
国内免费 | 17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4篇 |
大气科学 | 512篇 |
地球物理 | 423篇 |
地质学 | 4563篇 |
海洋学 | 1913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468篇 |
自然地理 | 7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248篇 |
2022年 | 271篇 |
2021年 | 282篇 |
2020年 | 246篇 |
2019年 | 249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217篇 |
2014年 | 418篇 |
2013年 | 249篇 |
2012年 | 371篇 |
2011年 | 352篇 |
2010年 | 329篇 |
2009年 | 379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338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327篇 |
2004年 | 291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254篇 |
1999年 | 208篇 |
1998年 | 184篇 |
1997年 | 196篇 |
1996年 | 191篇 |
1995年 | 169篇 |
1994年 | 160篇 |
1993年 | 119篇 |
1992年 | 150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48年 | 3篇 |
1947年 | 2篇 |
1946年 | 2篇 |
1942年 | 3篇 |
1941年 | 3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通过构建克隆文库和基因测序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印度洋真光层海水中固氮细菌nifH基因的多样性。从构建的2个nifH基因克隆文库中共获得76条有效序列,其中46条来自CTD13-30 m文库,分属10个OTUs;30条来自CTD13-125 m文库,分属8个OTUs。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站位nifH基因序列主要分布于Cluster I和Cluster III两个分支,其中Cluster I中包含蓝细菌和变形菌两个分支,蓝细菌以Group B为优势类群,并未获得束毛藻和Group A的nifH基因序列。此外还有少数nifH基因序列分布于Cluster II。总体来看,西南印度洋固氮生物基因与大西洋的亲缘关系更近;固氮生物的多样性较为丰富,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群落结构与其它热带、亚热带寡营养海域具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2.
贝类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加速了养殖海区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向海底的输送。在桑沟湾中筏式养殖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将大量的有机物以生物沉积物(真粪和假粪)的形式排向养殖区海底。为完成对桑沟湾筏式养殖长牡蛎生物沉积物对环境底质影响的量化研究,作者通过在桑沟湾内不同的海区设置采样点(5个养殖区,3个对照点),对采样点SG 2与SG 6两个点的长牡蛎生物性沉积物与海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稳定同位测定及有机物来源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选取的采样点沉积物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度集中于δ~(13)C–22.82‰~–21.62‰,δ~(15)N 4.73‰~6.21‰。在SG 2点的悬浮颗粒物中,长牡蛎生物性沉积物贡献有机物占9.95%,对照区沉积物与SG 2区沉积物贡献分别为54.19%和35.86%。在典型的采样点,稳定同位素法能较准确地量化出各有机物来源的贡献比例。以SG C点为对照,其余7个采样点长牡蛎生物性沉积物有机物贡献在4.06%~28.64%,平均贡献率为13.96%±8.62%,牡蛎养殖已经对桑沟湾底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Chemical forms of phosphorus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Daya Bay,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and the Xiamen Bay are measured with extraction solutions of MgCl2, NaOH, and HCl. Their availabilities to Chlorella sp. and Isochrysis galbana are estimated by using sediments as the sole source of P in the bioass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total phosphorus (TP) in these sediments are 449.3, 650.1 and 643.9 mg/kg,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non-apatite inorganic P (NAIP) extracted with MgCl2 and NaOH from 3 sediments are 168.8, 146.6 and 118.1 mg/kg,respectively, and account for 18.3%~32.6% of TP. The phosphorus extracted with HCI solu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extracted with NaOH solution and the lowest extracted P is MgCl2-extractable P. The greatest relative growth rates of Chlorella sp. and Isochrysis galbana cultured with sediments are in the range of 4.3%~26.9%. The increasing biomasses of these algae correspond to NAIP and AAPP (the estimated algal-available particulate P). AAPP accounts for 42.4%~78.2% of NAIP, 21.1%~27.1% of total inorganic P, and 11.8%~20.3% of TP,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4.
95.
2002年6月28日,“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下称海洋三所)成立,并正式挂牌。“基地”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下称中国大洋协会)和海洋三所的相关研究方向基础上建立,目的是把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推向深入和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国家海洋 相似文献
96.
于1992~1994年 ,在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试验基地(青岛)进行的“中日合作真鲷增殖放流项目”执行期间 ,对真鲷饵料生物———眼点拟微绿藻 (Nannochloropsisoculata)和L型褶皱臂尾轮虫 (Branchionus plicatilis)进行了大量培养。眼点拟微绿藻的平均接种密度为1211.3×104个/ml,经5~6d的室内或室外露天培养即可达到平均为2341.0×104 个/ml的收获密度 ;采用眼点拟微绿藻和新鲜面包酵母作为混合饵料 ;褶皱臂尾轮虫 (L型 )培养3~4d即可由接种时平均密度148.0个/ml,增长至平均216.8个/ml的采收密度。眼点拟微绿藻和轮虫的日间增殖密度分别是12.8 %和26.6 %。每生产108个褶皱臂尾轮虫需要消耗0.73m3眼点拟微绿藻 (密度为2000×104/ml)和790.8g 鲜面包酵母。采用此法 ,作者连续3a成功地为每年百万尾以上真鲷苗种提供了足够的生物饵料。总结3a苗种培育和生物饵料培养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 ,大规模稳定生产海水鱼类苗种时,育苗与饵料生物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和眼点拟微绿藻 )水体的合理比例应为1∶1~1.5∶3。 相似文献
97.
98.
南黄海浮游植物季节性变化的数值模拟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用三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式研究南黄海浮游植物(以叶绿素a为指标)的季节变化.对于物理模式采用Princeton ocean model(POM),对于生物模式考虑溶解无机营养盐(氮、磷、硅)、浮游植物、食草性浮游动物和碎屑.给定已知的初始场和外加边界强迫,模拟了观测到叶绿素a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如浮游植物的春、秋季水华和夏季次表层叶绿素a极大值现象等.研究表明,浮游植物春季水华最先发生于黄海中央海域,主要原因是该海域透明度较高,流速较小.春季水华开始于垂直对流减弱和层化开始形成之前(约3月底至4月上旬),显著地依赖水层的稳定性.水体层化以后(约5~9月)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分布在南黄海的南部和锋区.夏季的南黄海中央海域,由于上混合层营养盐几乎耗尽,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在紧贴温跃层下部的真光层,具有丰富的营养盐和合适的光照,次表层叶绿素a极大值得以形成.秋季(约9~11月份,略迟于海表面开始降温的时间,随地点不同而异)随垂直混合的增强,有利于营养盐向上输运,浮游植物出现一次较小的峰值. 相似文献
99.
渤中19-6、渤中21/22构造区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其中渤中19-6构造古近系底部砂砾岩层和太古界潜山以及渤中21/22构造古生界潜山均有商业性油气发现。已钻井揭示研究区古近系泥岩段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实测压力系数介于1.2~2.0。在这样的超压背景下,应用传统方法对未钻区块超压泥岩段速度预测存在较大误差。而该段地层速度预测的准确性,对于更深部的砂砾岩层和潜山顶面深度预测及钻井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以超压形成机制为出发点,明确本区速度异常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随着埋深增加,通过对比压力、速度受欠压实和生烃作用强弱变化的影响,发现在古近系超压泥岩段,欠压实作用对速度影响逐渐趋于稳定,速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生烃作用的强弱,并据此建立了速度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该方法预测的潜山顶面深度与探井实钻深度吻合度较高,提高了钻井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我国生物海岸的分布现状,总结出以柽柳为代表的灌木群落、以芦苇为代表的草本群落、以红树林为代表的常绿灌木与乔木群落以及珊瑚礁是我国海岸带四类典型生物群落。生物海岸的生态、旅游、渔牧和科研价值极高,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对生物海岸的价值认识不足,我国生物海岸被大量破坏,主要破坏原因可归纳为:1)土地功能转换式开发引起的红树林和草本岸线破坏;2)过度采挖及环境恶化引起的珊瑚礁破坏;3)土壤盐碱化引起的柽柳群落退化。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系列海岸带保护与生态修复的举措陆续实施,减缓了我国海岸带生态加速破坏的态势,较好地保护和修复了我国生物海岸,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包括:1)设立生物海岸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2)建立健全生物海岸保护相关法律体系;3)开展典型生物海岸相关研究与修复技术探索;4)推进并实施"十三五"海洋规划中三大海洋重点工程。为了解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的现状,于2017-2018年期间,分别在山东日照、潍坊,上海,广东汕头、汕尾以及徐闻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测量,调研结果表明:在政策支持下,调研地区的生物海岸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复,推进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调研成果,指出我国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应特别重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