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3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1481篇
测绘学   292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4976篇
海洋学   178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05篇
自然地理   74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46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论及生物监测技术研究对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其研究状况·特别是国内已进行的工作作了简要叙述,对国内生物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介绍,并对生物监测技木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72.
张启东 《海洋科学》1993,17(6):57-60
报道了黄骅沿海赤潮发生的过程和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及造成的危害,并对赤潮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3.
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机等方法对黄条鱼师的腐败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这将有利于对黄条做一步的生化性质分析和制定其鲜品的国家标准。样品在25℃贮藏5d期间,测定了某些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1d后,鱼肉变腐臭,挥发性碱基化合物三甲胺和二甲基在贮藏中增加。在5d的贮藏期间发现的挥发性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成酸,并且它们的含量不断增加,检测出脂肪氧化产物和含硫化合物,正己醛、3—辛酮、3,5—丰二烯—2—酮,2—壬酮辛烯—3—醇,二甲基三硫化物、1H—吲哚等都是黄条腐败时产生的重要挥发性化合物。应指出的是,2—甲基丁醇、庚醇、苯酚、辛烯—3—醇己醛是黄条中所特有的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与其它鱼类的挥发性化合物几乎相近。  相似文献   
74.
海洋中二甲基硫的生物生产与消费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MS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产生重要影响。DMS的生物生产与消耗主要发生在海洋真光层。生物的生产与消耗被认为是海洋中DMS的主要来源和去除途径。海洋中DMS的生物生产和消耗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速率基本保持平衡。目前,有关DMS生物生产与消费速率的测定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加抑制剂2种,后者颇受青睐,不过有关抑制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76.
黄渤海海域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有毒虾夷扇贝体内的毒素成分,共检出了6种麻痹性贝毒组分,主要以毒性较低的C1和C2毒素为主,GTX3和GTX2次之,STX和neoSTX含量很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的各毒素组分毒性总和与小白鼠生物测试法毒性测试结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77.
晋江河口及泉州湾湿地生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永源 《台湾海峡》2005,24(2):183-188
泉州湾受晋江河口径流影响很大,导致湿地生物的水平分布与盐度的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分为湾外和外湾种、内湾低盐种、感潮河段咸淡水种.长腕和尚蟹、扁平蛛网海胆和文昌鱼仅分布在外湾或湾外的砂质海底.3种红树植物、互花米草、招潮蟹、弹涂鱼是内湾泥滩的优势种.咸水草是感潮河段咸淡水指标种.河蚬虽是淡水种,也分布在低盐河段.  相似文献   
78.
实验检测了不同光照条件1200,600,01x下,海带体内多酚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等的含量及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海带体内多酚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的含量及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
用AET法建立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家彬 《海洋通报》1994,13(6):85-91
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的建立是制定其质量管理环境标准的前提。国外近20年的研究已逐步建立起一系列有效的沉积物环境质量确定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其中表观铲应阈值法正在受到重点关注。这种方法结合了现场实际与实验室确认两方面的大量可靠数据,综合判定沉积物的质量阈值,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80.
福建近海主要经济渔业生物营养级和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振彬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2):153-158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52种鱼类、6种虾类、4种蟹类、1种虾蛄和4种头足类的食性和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营养级以鱼类最高,为2.1~3.7级,平均2.65级;头足类为2.04~2.88级,平均2.60级;蟹类2.38~2.73级,平均2.58级;虾类最低,为1.64~2.21级,平均1.96级.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也以鱼类最高,为33.0%~76.2%(m/m),平均46.25%(m/m);头足类为27.80%~46.16%(m/m),平均40.24%(m/m);虾类为30.60%~38.40%(m/m),平均34.90%(m/m);蟹类最低,为25.00%~30.78%(m/m),平均28.24%(m/m),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还是以鱼类最高,为4.80%~29.55%(m/m),平均13.75%(m/m);蟹类为8.90%~12.68%(m/m),平均10.74%(m/m);虾类为6.97%~11.53%(m/m),平均9.55%(m/m);头足类最低仅为7.38%~8.52%(m/m),平均7.95%(m/m),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和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与营养级均成正相关,但前者的相关性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