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矿体赋存于下奥陶统多泉山组中,矿石类型为泥晶灰岩和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典型的残海生物化学沉积,含CaCO393.69ω%~94.0ω%,理想的制碱石灰岩,受地层控制,矿体稳定易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用Ganble溶液、有机酸及无机强酸溶解后的矿物粉尘残余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矿物纤维粉尘纤维变短、长径比减小、柔性减弱、端部变圆,部分溶解成串珠状;粗大颗粒松散塌陷,表面粗糙度增加;片状粉为碎变细;硅酸盐矿物粉尘具有向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纳米级近球形颗粒转化的趋势。故提出在纳米级别上研究粉尘致病机理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综合找矿标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区进行了水化学、生物(植物)化学及重砂矿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河水含金钽高于一般河水中的含金钽数千倍,Cl^-浓度低于一般河水。通过系统测量植物体内的含金性及查明其它一些有关地球化学特征,可发现金矿化异常。重砂矿物对比确定砂金补给源于片麻状混合岩、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14.
王雪英  赵琦  焦雨歆 《极地研究》2008,20(3):258-264
极地维管植物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极地维管植物在结构、生理、遗传和起源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特点、拓殖和起源方式。由叶片超微结构显示出叶绿体突起、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紧密相连等结构特点与植物适应极地环境有关。低温和长日照下糖类和蛋白质积累、酶活性的保持或提高、与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保证了植物在严酷环境下的生存。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随紫外线和光强度而变化,从而保护植物免受强辐射的伤害。极地地理和气候环境影响了植物遗传多样性和拓殖方式。南极植物(发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流动主要发生在邻近群体之间,其拓殖方式符合步石模型。北极植物则存在着长距离拓殖。多领域的研究观点表明,维管植物最有可能通过鸟类的帮助而迁入南极。  相似文献   
15.
二色桌片参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东山湾海区采集的二色桌片参的醇一醇提取液中分离出6种次生代谢产物,经IR、NMR、MS等结构测定技术测定,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为尿嘧啶,胸腺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腺嘌呤核苷、神经酰胺和鞘类脂糖苷.6种次生代谢产物都是首次从二色桌片参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植物体中硒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周志刚 《海洋科学》1997,21(1):29-33
本文结合植物体中硒的代谢途径概述硒的生理学及生物化学作用,并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依据在分子水平上阐述硒结合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1 植物体中硒的生物学及其生物化学硒酸盐和硫酸盐的竞争性吸收是研究植物体硒-硫拮抗的一个主要方面。Leggett和Epstein成功地将通常用于研究酶作用的Michaelis-Menten方程应用于大麦根部对离子运输的研究,发现硒酸盐和硫酸盐离子以相同的亲和力结合于根部细胞膜上的相同位点,从而表现为竞争性结合,这个结合位点为载体或渗透酶,经过它主动吸收硒酸盐[13]。人们曾多次观察到黄芪(Astragaluscrotalaria…  相似文献   
17.
在特殊地质体中开展地质微生物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在深层含氟地下水环境中开展的相关研究尚有不足.为此,选取衡水市桃城区第三含水组并采集地下水水源井样品9个,进行了水化学分析和微生物16s RNA基因V4-V5区域测序.结果表明,研究区深层地下水偏碱性,TDS相对偏低,F-的平均含量为1.01 mg/L,水化学类型整体表现为Cl·SO4-Na与HCO3·Cl·SO4-Na型. F-含量对地下水微生物的丰度与多样性影响较为明显,高氟与低氟地下水特有菌属数量分别为39个和126个.地下水在门水平上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最为优势(47.67%~76.96%),属水平类群分散度较高,无明显优势菌属.整体上看,研究区地下水中菌群的组成对水化学过程响应灵敏且关系密切,NO3-、F-、DO与取样深度是影响微生物组成结构的主要因子,其中DO也是研究区地下水微生物丰度水平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Healthy sporophytes of two gametophyte mutants of Laminaria japonica with different heat resistances: kelp 901 (901, with comparatively stronger heat-resistance) and Rongcheng No.1 (RC, sensi- tive to heat stress),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during October to December 2002 from Yantai and Rong- cheng Sea Farm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of China. The contents of some biochemical material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were analyz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o identify if there is any rela- tion between the overall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the heat-resistance in L. japonica and to underst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heat-resistanc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verall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healthy sporophyte of 901, such as vitamin E, polyphenol, and ascorbic acid contents and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SOD, POD, CAT, Gpx, PPO, and PAL, were not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RC under controlled labo- ratory conditions, and no significance (P>0.05) was shown in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 in 901 and RC.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antioxidant capacity was not a decisive factor for different heat-resistances in L. japonica; (2) the simultaneous assay on isozym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vertic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peroxide (PRX), malate dehy- drogenase (MDH), malic enzyme (ME),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 were obtained in 901 and RC from either the band number, relative mobility (Rf), or staining intensity, and ME could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to distinguish healthy sporophyte of 901 and RC under controlled labo- rator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首次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我国南沙永暑礁泻湖和东海大陆架沉降颗粒物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区沉降颗粒有机质在达到距海底5m以前,接近一半被消耗,消耗程度是永暑礁泻湖大于东海大陆架.烃类和脂肪酸分布指示了两地区沉降颗粒有机质来源存在着较小的差异,但是主要来自海洋浮游生物.沉降颗粒有机质的生物和生物化学强烈改造也被认识了,其强度是永暑礁泻湖大于东海大陆架.同时发现C_(25)HBI二烯化合物的存在与硅藻种属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