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3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3097篇
海洋学   16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55篇
自然地理   58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172.
杂草的基本特点及其在丰富栽培地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杂草资源的特点表现为;各地杂草区系具相对的一致性,杂草抗逆性强,适应性灵活,生物量丰富,具有被持续利用的优势,杂草资源易于被人们采集。杂草资料在科学及生产实践中有多种用途在植物资源研究中,也不应忽视杂草种质资源保护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研究也应包括对杂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3.
从生物化石的性质和分布分析秦岭上升的阶段性与幅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生物化石的性质、分布的与我国南、北方同期生物群的对比,分析了秦岭从中生代晚期以来各个时期上升的幅度。秦岭在三叠纪末期成陆后即开始隆起,但隆起幅度有限。白垩纪与古新世该区地形高低悬殊不大。早第三纪中、后期秦岭有一次强烈的隆起活动,地形起伏,且对动物的迁移起了明显的阻碍作用。相继产生的夷平作用使晚第三纪秦岭区内的动物仍与区外的保持着较好的往来交流。早更新世末期秦岭再次表现出了垂直运动的特点。由于  相似文献   
174.
华南阿伦尼格世几丁虫生物地层与古生物地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孝红  汪啸风 《地质论评》1996,42(3):200-208,T001
本文系统介绍了湖北宜昌黄花场及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Arenig统几丁虫分布发育规律,指出华南地区Arening统的几丁虫自下向上可划分为Conochitinasymmetrica,Eremochitinabaculata,Eremochitinabrevis-Conochitinalangei,Conochitinapirum,Rhabdochitinaturgida等生物带。讨论了华南地区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75.
贵州普安龙吟剖面,自吴望始等(1979)重新划分和建立沙子塘组、龙吟组(狭义)及包磨山组以来,引起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并且已成为我国石炭系与二叠系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准剖面之一。80年代末,我们对该剖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得了许多新资料,如在沙子塘组发现了二叠纪具三级隔壁的珊瑚群Szechuanophyllum,Wentzelellites等,Asselian阶上部及Sakmarian-Artinskian阶的牙形石Diplognathodusexpansus,Neogondolellabisselli,Sweetognathuswhitei,类Mccloudiabella,Schwagerinatschernychewilonga等。有意义的是还发现了异珊瑚类化石,从而证明此类化石不仅限于泥盆纪至早石炭世。它们的生存时间可上延至二叠纪。在龙吟组及包磨山组发现了Artinskian阶的菊石群,如Propinacocerasaktubense,P.knighti,Kargalitestypicus,Medlicottiaorbignyana等。在包磨山组至歪头山煤系地层中发现了栖霞阶的牙形石Neost  相似文献   
176.
中国东北区古生代生物地层学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东北区古生代地层中,几个人们关注的生物地层学问题,诸如麻山动物群、清河镇动物群等,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可供今后的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7.
胡明安 《地球科学》1996,21(6):625-628
原生有机质及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存在微弱的热异常,地层中原生有机质含量极低,沥青是成矿过程中由含矿热液他地带来的迁移型流体烃,流体迁烃在迁移时发生轻烃组分的分馏。在成矿部位,含有硫酸盐,铅锌和流体烃的深湖热液与携带硫酸盐还原细菌的大气降水汇合,流体烃发生生物降解和水洗溶解并引起硫酸盐的生物还原,生成硫化氢,导致铅锌硫化物沉淀,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78.
岩溶洞穴生物地质作用研究:以贵州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裕国  戎昆方 《贵州地质》1996,13(3):203-208
1987年以来,作者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沉积物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系统地采集现代洞穴蓝藻和沉积物标本,发现沉积物中绝大部分都具有蓝藻类的生长线纹层构造,并显示出各种特殊的形态和花纹特征。  相似文献   
179.
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黔桂地区7条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剖面进行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定,发现晚二叠世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碳酸盐岩的δ13C值有明显差异,前者δ13C多大于3.0‰,后者多小于3.0‰,进一步对晚二叠世δ13C的变化原因的分析表明,δ13C的变化可能与晚古生代末期聚煤作用的减弱密切相关,后者造成自然界碳库中的12C的富集,从而使得海水以及在其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中的δ13C值降低。此外,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的量也随陆地植被减少而减少,结果造成大气中的CO2的大量富集,从而进一步产生温室效应,制约生物界的发展。联系到这一阶段生物界的衰亡灭绝,可以认为温室效应是晚二叠世生物逐渐衰亡及晚二叠世末群体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0.
镉的生物危害效应与水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镉(Cd)的生物危害性与水分运移,水量变化和作物含水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镉的生物毒性危害与水分变化作用的机制,这对于治理镉污染土地,减轻和控制其生物毒性危害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