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2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719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419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2603篇
海洋学   43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岩心、铸体薄片的详细观察和物性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该区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有流纹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原地自碎角砾化熔岩等,不同岩石类型其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不同,但主要由原生气孔、次生溶孔和裂缝组合构成储集空间。储集空间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原生储集空间形成阶段、表生淋滤作用阶段和埋藏成岩作用阶段,在以上演化过程中,储集性能受岩性岩相、构造运动和风化淋滤溶蚀作用的共同影响,在受深大断裂控制的火山机构近火山口相带、古构造高部位的溶蚀岩相带,裂缝及后期溶蚀孔隙发育,是优质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952.
论南方海相层系有效供烃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烃源条件和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从高有机质丰度海相碎屑岩层段发育、构造沉积类型特征、高—过成熟阶段烃源灶性质演变形成的气源接替效应以及生烃强度与非构造性散失强度(速率)在地质历史中数量关系等若干方面,探讨了影响中国南方海相层系天然气成藏的有效供烃能力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因素。指出有效供烃效率是烃源岩性质、构造-沉积类型、烃源灶类型及其叠合、生烃强度历史演化和天然气散失速率诸控制要素的综合效应。提出烃源条件分级评价指标,并对南方海相层系的有效供烃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53.
甲生盘铅锌硫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内,赋矿地层为中元古代渣尔泰山群的一套黑色岩系。铅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甲生盘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分为两组:A组以低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其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5.889~16.257,207Pb/204Pb为15.158~15.455,208Pb/204Pb为35.112~36.271;B组以相对高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其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7.871~18.990,207Pb/204Pb为15.509~15.672,208Pb/204Pb为37.525~38.770。矿石硫化物明显分为早期沉积的层纹状、浸染状细粒硫化物和后期脉状产出的粗粒硫化物,均含有A、B两组铅特征,前者以A组特征为主,后者以B组特征为主。根据铅构造模式图解及μ值等铅同位素参数综合分析:A组铅来自上地壳中的造山带,并且有幔源铅的补偿,成矿物质来自于古老的基底地层;B组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部分受矿体北翼花岗岩侵入体的影响,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矿床铅具有多来源混合铅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54.
"改造成矿作用"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基本论点和鲜明特色:矿质来源的广泛性;成矿流体的特殊性;成矿元素的活泼性;改造作用的内生性;断裂构造的主导性;赋矿岩石的多样性;改造矿床的普遍性;成矿作用的独特性与应有地位——矿床分类的四分法。滇中大姚-牟定式砂岩铜矿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后生-改造成因。其主要论据与以下要素有关:裂谷成矿背景;矿源层(K、J)、矿源岩(元谋古陆);矿体受地层层位、岩相、岩性控制,其生成与煤系(提供有机质)、盐层(提供卤素)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流体性状与水的来源、有机质类型及其作用在不同成矿期、成矿阶段显著不同。从岩石学的名词概念来解读和划分"改造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上限确定在后生作用之后,下限在变生作用之末。  相似文献   
955.
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研究了东濮断陷含油气系统,提出了"纵向分层、横向分洼、洼中分层"的新思路,将东濮断陷含油气系统精细划分为4个级别:东濮断陷含油气系统为一级,是以古近系沙河街组(Es)为烃源岩,以三叠系(T)和Es为储层,即Es—T、Es的含油气系统。指出二级系统Es3—T、Es4、Es3、Es2为主力含油气系统,前梨园、濮城等主力生油洼陷中Es3—T、Es4、Es3、Es2三级含油气系统是油气勘探的靶区。油气勘探实践在一度认为没有油的地方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新层系、新类型和高产稳产区块。在濮城洼陷以Es43亚段为烃源岩的Es43-T、Es4、Es3、Es2四级含油气系统中,位于北部中央隆起带的文明寨、卫城地垒上新探明了三叠系致密砂岩裂缝油气田,其裂缝含油,基质不含油,裂缝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尺度,既为油气渗流通道,也能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探明规模储量数百万吨,突破了渤海湾盆地的找油模式,丰富了油气藏类型,该勘探和研究对东部老油区的挖潜勘探将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56.
LW3-1-1井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白云深水区钻探的一口深水井,在4个目的层钻遇工业气流。该井在中新统珠江组和渐新统珠海组钻遇大套泥岩。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新统珠江组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为Ⅲ型,Ro0.5%,IH200mg/g,氯仿沥青"A"GC-MS分析结果在TIC上显示的几乎全是芳烃系列化合物,正构烷烃不可见,表征中新统珠江组烃源岩倾气。渐新统珠海组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ⅡB型,Ro介于0.44%~0.54%间,IH主要为200~300mg/g,氯仿沥青"A"GC-MS分析结果在TIC上芳烃化合物和正构烷烃并存,表征珠海组是以倾气为主,但也有部分层段是倾油气的。珠海组在分子组成上较珠江组明显富含正构烷烃,表明珠海组的倾油气性比珠江组强。  相似文献   
95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罗系成藏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目前已经在侏罗系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分析这些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成藏动力学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系油气藏的油气来源主要是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油气运移路径主要表现为由沙湾凹陷向车排子凸起、中拐凸起方向。从充注时间看,侏罗系八道湾组始于早侏罗世(178Ma),齐古组始于早白垩世(120Ma),充注过程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期;白垩纪中期的构造运动使车拐地区的地形向现今的"南低北高"发展,改造了已经形成的圈闭,使此前形成的油气藏重新分配,并向北部重新聚集,从而形成现今侏罗系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车拐地区北部和车排子断裂带附近区域,而在车拐地区南部仅存在一些残余油气藏的格局。  相似文献   
958.
介绍了油气化探酸解烃标准样品的研制过程,研究了酸解烃标准样品的制备,通过对酸解烃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保证了所研制的酸解烃标准样品是符合标准样要求的。通过对酸解烃标准样品的多次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确定了该标准样品的值和不确定度。另外,通过对酸解烃标准样品的保存试验研究,确定了该样品的包装和有效期。  相似文献   
959.
半干旱草原景观区鹿儿坝金矿的勘查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儿坝金矿中,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在地表主要表现为存在褐铁矿、黄钾铁矾、高岭土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Au与As的关系密切,Sb、Hg、Au、As一起构成Au的近矿—矿上元素;Au与As、Zn相对稳定地存在于同一种矿物中,如黄铁矿、毒砂。这种关系在土壤中得到继承,而在水系沉积物中基本瓦解。因此,岩石测量和土壤测量中,Au、As是最佳指示元素;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佳指示元素是Au、As、Sb。Au在表生介质中的贫化富集过程,在矿区才有较为显著的表现,并且主要发生在由土壤进入水系沉积物这一环节。汇水盆地内地表流水机械混匀作用、分选作用及样品加工过程中的筛分,是水系沉积物中Au含量适度降低的决定性因素。在正常背景地带的次生介质中,并不存在显著的贫化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960.
本文引入一种原始有机碳恢复的新方法,即利用Mo-TOC相关性来估算海相泥质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并以藏南地区白垩纪海相泥岩、页岩为例,估算其原始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损失率。该方法可能在我国高成熟度-过成熟烃源岩的评价和油气资源量预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