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50篇 |
免费 | 496篇 |
国内免费 | 7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3篇 |
大气科学 | 439篇 |
地球物理 | 181篇 |
地质学 | 2700篇 |
海洋学 | 468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83篇 |
自然地理 | 1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51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130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59篇 |
2007年 | 139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46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48年 | 3篇 |
1947年 | 3篇 |
1945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2年 | 5篇 |
1941年 | 3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研究样品采自太平洋东部W2001-2站位(154°07'42"W,10°30'34"N,水深5102m),以无扰动多管采样方式采样.本文通过研究氯仿沥青"A"、有机质和有机分子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了有机质在柱样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大致以21-33cm和33-48cm为界线,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规律:正构烷烃呈单峰群分布,主碳峰为C25,碳优势指数(carbon preference index,CPI)为0.90-1.26,略显奇偶优势,反映出正构烷烃的母质除了少部分来自海洋菌藻类,主要来自洋底较深处软泥.低的姥鲛烷/植烷(Pe/Ph<0.81),反映了柱样的强还原环境性质.饱和烃/芳烃比值低,存在大量不饱和烃(非烃+沥青质为49.63%-59.66%),富含有利于早期成烃的特殊组分,并长期处于低演化阶段,以上特征均显示出样品的低成熟特点.研究还表明元素Ti和V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呈正相关性;元素P、Mg和Mn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呈明显负相关性,与非烃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提供了低成熟度条件下有机质的组成特点及其与化学元素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23.
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BZ油田沙一段生屑云岩主力含油储层投产后,发现实际生产特征与初始地质认识吻合度差,部分区块可能具有增储上产的潜力。通过利用油田生产动态资料,主要包括压力、产量及PVT实验等数据,采用广义物质平衡计算法识别出A4井区滚动勘探潜力最大。在此基础上,精细刻画生屑云岩沉积期古地貌和古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生屑云岩发育规律,预测了A4井区生屑云岩储层新的空间展布范围。实际钻探结果证实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新增探明储量近400万t,保障了BZ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资效益。该套方案对国内海上相似地质条件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利用采集于我国三大油田的五种原油样品开展了长达210天的溢油风化模拟实验,并依据相对偏差和重复性限数学分析法,进行溢油风化过程分析和诊断比值应用效果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10天的风化,溢油鉴定诊断比值发生明显改变;其中来源于萜烷、甾烷和多环芳烃的诊断比值变化率要远低于正构烷烃,可用于中长期风化溢油鉴定。此外,研究发现,在这些有效诊断比值中有4个变化率较小,相对偏差低于5%,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更适合于重度风化溢油鉴定。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一绪言三十一年秋,黄汲清、杨锺健、程裕淇、周宗浚诸先生自新周南部库车铜厂附近之库车层中采回一种形体极小之轮藻类(Charophyta)芽胞(Oegenia)化石。这些芽胞的大小仅及一公 相似文献
29.
思茅坳陷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茅坳陷存在古生界和中一新生界两套沉积盖层,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以二叠系、三叠系为主力烃源岩,储层低孔低渗,侏罗系一白垩系“红层”组成区域盖层。思茅坳陷气水同喷、原油显示表明,该区海相地层仍有油气勘探前景,以存在K3-N区域盖层、断裂改造较弱、源岩成熟度较低、构造发育的英德一景谷、勐腊一勐满含油气保存单元为首选靶区,具有一定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0.
黔中隆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的滇黔隆褶带.南华纪晚期初现雏形,震旦纪—奥陶纪为水下隆起,燕山运动使其整体抬高,喜马拉雅运动时急剧隆升,构造地貌长期相对隆起。地表油苗油样分析结果显示,在红外吸收谱图中缩合芳烃结构及含氧基团吸收明显,有机质热成熟度高,且遭受了氧化蚀变:震旦系以上地层大量暴露,地表水溶蚀下渗深度在黔西南地区可达3000-4000m;作为长期存在的古隆起,经历了多次抬升,直至挽近仍处于严重剥蚀阶段。地腹可能存在酸性岩浆热源使有机质过度热演化、保存条件不佳以及缺少勘探目的层,是黔中隆起油气勘探的三大壁垒。兼谈了碳酸盐岩烃源岩问题.认为形成大油气田的烃源岩主要是泥质岩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只是从属性的.分布在泥质烃源岩系的边缘或局部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