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605篇
测绘学   936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303篇
地质学   2305篇
海洋学   34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4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01.
本文主要介绍了所开展的梁柱组合节点的拟动力试验,梁柱连接采用高强度螺栓平端板形式。试验采用经过调幅的具有不同地震加速度峰值的Ispara地震动作为激励进行加载,对试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滞回性能、刚度和耗能进行分析,对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02.
组合梁-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pushove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考虑组合梁多材料截面引起的正向、负向刚度、强度和承载力不同的截面本构模型,建立了组合梁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对一个15层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开展了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下的pushover分析,为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以及pushover方法在该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与钢梁-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钢梁-钢筋混凝土柱框架结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几种结构的动力特性,表明组合梁-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体系相对于其它两种框架结构体系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03.
受记录室和观测系统自身因素的限制,FHDZ-M15地磁组合观测系统的OVERHAUSER磁力仪探头和FGE磁力仪探头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磁影响。本文在湖北省恩施地震台作了相互影响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OVERHAUSER探头和FGE探头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两者之间的距离和方位有关。当FGE探头和OVERHAUSER探头呈东西向放置时,影响水平较大,H分量表现更加明显,距离大于1.5m时,影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904.
考虑组合效应的钢框架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考虑节点区组合效应后高层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根据钢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成果,总结了各试验节点试件的滞回性能,包括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等指标.在试验滞回曲线的基础上,考虑试件强度、刚度退化等影响,建立了考虑组合效应的梁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结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和钢框架节点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905.
为10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底部设计了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装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避雷器模型,计算了安装隔震装置前后,在风荷载、接线端子板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避雷器的内力与位移.安装隔震装置后,避雷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相对位移有大的降低,整个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均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906.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淤泥软基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彰明  林军华 《岩土力学》2008,29(9):2378-2382
对于高含水率、大孔隙比的深厚淤泥地基,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中,采用组合式高效夯击减震锤(SAAT)等4种不同形状尺寸的典型夯锤,以975~1 125 kN•m单击夯击能夯击,进行场地振动加速度及夯沉量原位对比测试,获得SAAT夯锤与地基土首次接触、回弹和二次作用历时分别为15,80,35 ms,各锤作用下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分别在10 m与5 m距离内急剧降低,得到满足规范(烈度Ⅶ度)安全要求时SAAT及各夯锤夯击综合安全距离为20~30 m,其中SAAT所需安全距离最小。结果表明,采用SAAT可明显提高夯击效率,并可有效地减小对周边环境的振动影响。此外,对该条件下夯击冲击波的传播及衰减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907.
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具有δ13C1<δ13C2<δ13C3 的正常系列分布特征,为典型的热催化成因的煤型气,天然气母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侏罗系天然气大部分来源于上三叠统须五段源岩,须四段和侏罗系本身源岩(如自流井组暗色泥岩)可能也有一定贡献;轻烃特征研究也说明了须五段源岩对侏罗系天然气有较大的贡献;δ13C1-Ro关系更进一步说明了侏罗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须五段烃源岩,而孝-新-合地区须四段和自流井组源岩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08.
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内蒙古通辽市东郊为研究区,利用该区1997-2008年的地下水水位埋深数据,采用基于指数预测法、灰色预测法以及线性回归预测法的变权组合预测方法进行水位埋深的模拟和预测。经计算,以上3种单项预测方法的预测值以及组合预测方法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平方和分别为5.116 1、5.080 1、4.914 8、4.672 3。这表明,利用变权组合预测方法比单纯运用某一种预测方法预测精度更高。并且,由预测值可以看出,到2015年该研究区水位埋深将达到15.39 m,相比2008年递增幅度将达到20%。  相似文献   
909.
53 pollen traps and surfac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order to det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assemblag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vegetation and climate in 16 forest communities located in 10 mountains in nor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72% of the pollen taxa (80 taxa) are the same between the traps and the surface samples. The dominant taxa in the plant communit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ain pollen taxa in the pollen assemblages at the same sites. In Pinus plant communities, both Pinus pollen influx and concentration are higher, indicating the high pollen productivity and good pollen preservation ability of Pinus. In Picea and Abies plant communities, Picea and Abies have lower pollen influxes but higher concentrations, suggesting their low pollen productivities but better pollen preservation abilities. In Betula and Quercus plant communities, Betula and Quercus have higher pollen influxes but lower concentrations, revealing their high pollen productivities but poor pollen preservation abilities.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llen and vegetation with discriminant analysis shows that pollen assemblages from both trap and surface samples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ommunities and distinguish different ecological areas, but surface samples can reflect the dominant components of communities much better than the traps. The study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pollen assemblages and climate with DCCA reveals tha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exist between pollen assemblages and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coldest month (r = 0.84 for trap samples, r = 0.72 for surface samples), and then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r = 0.73 for trap samples, r = 0.71 for surface samples).  相似文献   
910.
《福建地理》2009,(1):F0003-F0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