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4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1352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330篇
地球物理   424篇
地质学   2521篇
海洋学   721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34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烃类物质微渗漏机制及垂向运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烃类物质微渗漏机制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烃类物质微渗漏的概念模型,并且推导了烃类物质垂向运移的动力学模型。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烃类物质胶体气泡上升机制的合理性,并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烃类物质垂向运移的平衡时间,进一步验证了烃类物质气泡上升机制满足运移速度快、流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83.
平原河网区域来水组成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琰  陈方  程文辉 《水文》2003,23(2):21-24
对于一般树状分布河网,上一级河道总是汇入至下一级河道,位于河道下游断面的流量总是由其上游汇集而至。但对于平原河网地区,特别是人工控制建筑物众多,又受潮汐影响的地区(如太湖流域),河网错综复杂,水流方向不定,要跟踪某个断面的水流去向,或某个河段的水体、断面流量是从哪里汇集而来的,非常困难。但这样的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对其很感兴趣。例如从常熟枢纽引长江水流进入望虞河后,流向何处?河网各断面流量中或各河段水体中常熟枢纽引江水量占多少比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估计常熟枢纽引江的效果和影响范围。因此,平原河网区域来水组成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平原河网区域来水组成原理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对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所以,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相似文献   
85.
山东夏甸金矿床成因一直有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天水之争。经研究表明:尚有幔源流体加入成矿,其主要判别标志有:(ⅰ)深大断裂标志;(ⅱ)基性脉岩与矿脉交切和相伴标志;(ⅲ)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ⅳ)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ⅴ)幔源流体多层循环沟通标志。针对幔源流体总体循环系统特征与岩浆热液和天水的有机联系,将含矿流体划分3个子循环系统:(ⅰ)地幔富C,H,O,CO_2流体循环子系统;(ⅱ)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循环子系统;(ⅲ)浅-表部富硫流体循环子系统。各自成矿功能主要受制于构造动力背景。  相似文献   
86.
Sedimentological, cyclic-stratigraphic, paleomagnetic, and clay-mineralogical studies on the early Oligocene Yaxicuo Group in the Hoh Xil Basin, the largest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rovide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paleoclimate changes. A 350-m thick section in the middle-lower Yaxicuo Group was analyzed to reveal the climatic history that occurred in the Hoh Xil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Oligocene interval 31.30-30.35 Ma, dated with the paleomagnetic chronostratigraph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d and cold climate dominated the Hoh Xil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Oligocene in general, being related to the global cooling and drying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earliest Oligocene. Within this period, relatively warm and wet climate accompanied by strong tectonic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31.05-30.75 Ma interval; while add and cold climate and relatively inactive tectonics occurred in the 31.30-31.05 and 30.75-30.35 Ma intervals. Furthermore, spectral analyses of high-temporal resolution paleoclimatic records show orbital periods including eccentricity, obliquity, and preces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paleo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early Oligocene in the Hoh Xil region were forced by both tectonic activity and orbital periods.  相似文献   
87.
The sedimentology of the Northwestern Sudan consists of lower, middle and upper cycles. The lower and upper cycles are composed of intercalated fluvial and shallow marine facies, whereas the middle cycle consists entirely of fluvial and glaciofluvial facies. The petrograph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ower and upper cydes consist of quartz and lithic arenite sandstones, whereas the middle cycle consists of arkosic and lithic arenite sandstones. The lower and upper cycle sandstones reflect derivation mainly from recycled orogens with minor contribution from craton interior provenances. However, the middle cycle sandstones indicate derivation from basement uplift, transitional and mainly recycled orogens provenances.  相似文献   
88.
南海上层海洋热结构的年循环与半年循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南海内区的三个ATLAS(Autonomous Temperature Line Acquisition System)锚碇浮标资料(1998年4月~1999年4月),采用谐波分析方法对南海上层海洋水温年循环、半年循环加以分离,发现无论在年循环还是在半年循环尺度上,18°N附近SCS1站与13°N附近SCS3站的水温变化次表层与表层呈反位相;15°20′N附近SCS2站水温变化基本上次表层与表层同位相.这说明不同区域上层海洋热变化受不同的正压与斜压模态控制.其次,SCS2、SCS3两点水温年循环振幅均在次表层达到极值;而SCS1在表层达到极大值,在100 m深度达到次极大值.3个站位水温半年循环振幅极值均出现在次表层内,这说明该层内的水温半年循环在温度变化趋势中所占的权重比在表层的权重大.  相似文献   
89.
严邦良 《大气科学》2003,27(3):354-368
建立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东、西边界反射,纬向平流项-u′(δ)(T+T′)/(δ)x在ENSO循环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及东、西边界反射与纬向异常流(u′) 符号改变的关系.结果得到:u′超前Nio3区SSTA位相转变的原因是东、西边界反射造成的.Sverdrup 平衡时所产生的地转流(ur)与东、西边界反射所产生的地转流(ur)的方向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相反的,同时ur与风应力强迫之间大约有9个月的滞后时间(Kelvin波从180°E出发经东边界反射产生的Rossby波到达180°E时间).在模式ENSO事件消亡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以后,边界反射产生的调整过程变为主要过程,u′主要由ur来决定,这样就造成了u′的反向先于Nio区SSTA的反向.它实际上是海洋的调整过程与风应力强迫之间滞后关系的一种反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取消东边界反射,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短一年(3年).取消-u′(δ)(T+T′)/(δ)x,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长2年(6年).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