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8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457篇
测绘学   417篇
大气科学   376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811篇
海洋学   90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69篇
自然地理   1810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探究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驱动因素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藏北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其碳储量现状,空间格局以及驱动因素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基于藏北高原150个实测样点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和统计方法,评估分析了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地下30 cm深度根系碳密度和土壤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以及各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藏北高原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平均为0.038 kg C m-2,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平均为0.284 kg C m-2,土壤碳密度值最大,平均为7.445 kg C m-2。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约为4.08 Pg C,其中植被碳库0.58 Pg C(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土壤碳库2.58 Pg C (其余分布在裸地中),碳储量分布格局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植被碳库0.58 Pg C(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约占青藏高原植被碳库的28.29%;土壤碳库2.58 Pg C,约占青藏高原土壤碳库的26.60%。降水、温度和土壤质地均影响生态系统碳储量,其中降水...  相似文献   
862.
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特征、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前提及基本地域单元的确定.从现有开发密度、资源环境承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现有开发密度评价法、状态空间法、相对资源环境承栽力和发展潜力模型作为省域功能区划的评价方法.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实现对主体功能区进行科学功能定位,从而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开发强度适当,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863.
文章介绍国外海洋空间规划的起源、发展、核心思想和编制原则,从规划范围和时间框架的界定、海域生态环境和使用现状调查与表达、区域内用海需求分析和组织利益相关者参与等4个关键环节入手,梳理和总结国外海洋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并结合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划工作进行探讨,为我国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64.
侯德娟 《地理教学》2024,(4):13-16+21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地理视觉表征的创新与变革。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表征理论对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进行系统阐释;采用皮尔斯符号学范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构建“形式—对象—概念—认知”四维一体的地理视觉表征结构;并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剖析地理视觉表征的动力性、认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和价值性五大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65.
Land change science (LCS) strives to understand and model land-use change, which will further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multiple issues in the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Based on GIS/RS techniques, autologistic model, and household survey metho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major land use changes and their causes from 1978 to 2008 in Uxin Banner (county-level), Inner Mongolia in China and then develope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usehold livelihood and land-use pattern. Results showed that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 from 1988 to 2000, and leveled offafter 2000. Built-up land increased stably for the period 1978 2008. The change of grassland and bare land differed among the three periods. From 1978 to 1988, grassland increased by 23.3%, and bare land decreased by 20.48%. From 1988 to 2000, bare land expanded by 1.7%, but grassland declined by 1.3%. From 2000 to 2008, an increase in grassland area by 1.8% was observed, but a decrease in bare land area by 9.0% was witnessed. The autologistic models performed better than logistic models as indicated by lower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value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forest land, grassland, and built-up land. The produce prices and extensive cultivated land use are major issues in the farming area.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ompleting land circulation systems and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price are effective solutions. By contrast, reclamation and overgrazing are major concerns in the pastoral areas.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policies effectively, transferring population out of rural pastoral areas, and developing modem animal husbandry are effective way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相似文献   
866.
Picophytoplankton are responsible for much of the carbon fixation process in the Arctic Ocean, and they play an im- portant role in active microbial food webs. The climate of the Arctic Ocean has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and picophytoplankton, as the most vulnerable part of the high-latitude pelagic ecosystem, have been the focus of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cientific studie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icophytoplankton in the Arctic Ocean, including their abundance, biomass, spati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commtmity structure,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growth.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Arctic Ocean pico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s discuss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867.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日前批复的广西、山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河北、天津等8个省区市的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相似文献   
868.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研究,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构思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目前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9.
对生态补偿的基本语义进行解析,提出了一种以损失性境遇与补偿关系域为基本元素的分析模式。强调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必须物质与价值层面并举,且以前者为指归。生态补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深层机理与准则还有待深入研究,才能指导生态补偿在经济、法律等其他层面的正确认识与实践。指出生态效益价值计量与生态补偿没有实质性的联系;“生态效益补偿”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观念或概念。补偿标准基本的考量在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一面,不在效益一面;既实现生产者剩余又实现消费者剩余,是合珲补偿的基本前撂。  相似文献   
8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