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00篇 |
免费 | 1461篇 |
国内免费 | 12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85篇 |
大气科学 | 464篇 |
地球物理 | 482篇 |
地质学 | 4039篇 |
海洋学 | 1646篇 |
综合类 | 1420篇 |
自然地理 | 29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3篇 |
2023年 | 445篇 |
2022年 | 640篇 |
2021年 | 620篇 |
2020年 | 459篇 |
2019年 | 427篇 |
2018年 | 255篇 |
2017年 | 229篇 |
2016年 | 270篇 |
2015年 | 285篇 |
2014年 | 821篇 |
2013年 | 524篇 |
2012年 | 596篇 |
2011年 | 560篇 |
2010年 | 507篇 |
2009年 | 561篇 |
2008年 | 584篇 |
2007年 | 458篇 |
2006年 | 429篇 |
2005年 | 589篇 |
2004年 | 446篇 |
2003年 | 369篇 |
2002年 | 258篇 |
2001年 | 209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46篇 |
1998年 | 148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61.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中,地下水资源量约占8千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有70%的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地下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目前已不足2100 m3/(人·年),距离联合国规定的缺水标准1700 m3/(人·年),为缺水的标准,已是为期不远了。北方干旱区及南北方大都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只有一百多至几百立方米/(人·年),都是缺水的地区与都市。水资源,不只是供给人类生活饮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水资源,人类衣、食、住、行、其他方面的各种物质生产,都需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即:水的质和量。在水的质方面,由于以往我国 相似文献
862.
863.
864.
865.
2012年11月4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各分论坛火爆异常。其中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这里举办中国地质找矿进展专题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矿业代表团、领导专家及有关人士前来。在中国地质找矿进展论坛上,中国地质调查局邀请到了我国地质矿产领域的几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他们分别从 相似文献
866.
867.
长江流域生态形势、灾害趋势与湿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论、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全面剖析了长江流域上、中游生态形势,重点分析了中游地区灾害演变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的总体构思。 相似文献
868.
869.
郭家湾煤矿地处神府矿区新民采区西北部,为生态环境脆弱区。井田七层煤三个煤组开采后引发地面塌陷、含水层疏干、土地结构变化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陕北煤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以1∶10000野外详细调查为依据,首先进行现状评估,然后针对矿山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加剧、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最后提出了以移民搬迁、回填裂缝、生态恢复、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为主的防治措施,让煤矿开采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并行。旨为陕北地区乃至全国煤矿,在保护地质环境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870.
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了探讨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通过遥感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对云南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分布特征、成因、危害及其区域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面积占岩溶区面积的17.2%,集中分布于大庄盆地西北部,以轻度石漠化为主,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的面积比例约为7∶3∶1,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岩溶区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三级、四级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53.77%,整体水平较低,且明显低于区内的非岩溶地区林地。粗放型畜牧和农耕方式是导致区内石漠化形成和加剧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休垦弃焚、恢复次生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林畜牧产业结构,实施林草建设工程、草食畜牧业工程、水利水保设施工程,建立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开展全面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以确保区域生态恢复、农林畜牧经济健康发展及南洞地下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