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7篇 |
免费 | 357篇 |
国内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篇 |
大气科学 | 115篇 |
地球物理 | 245篇 |
地质学 | 960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34篇 |
自然地理 | 1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1949年 | 2篇 |
1948年 | 6篇 |
1946年 | 7篇 |
1943年 | 2篇 |
1942年 | 2篇 |
193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1.
甘肃北山勒巴泉变质核杂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勒巴泉变质核杂岩构造,具有3层结构的特征,即结晶基底、中间韧性盖层、上部脆性盖层,其间分别被基底剥离断层和盖层剥离断层分割。本文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的组成、空间展布、结构构造和典型的构造样式,并分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和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2.
在宁、蒙、甘交界区的景泰小红山 (甘肃 )、罐罐岭 (内蒙古 )和沙井 (宁夏 )等地发现了年轻的地震地表破裂遗迹 ,它们与中卫小红山 -孤山子地震地表破裂一起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我们将此破裂带定名为罐罐岭地震地表破裂带 ,相应的地震为罐罐岭地震 (图 1 )。图 1 罐罐岭地震地表破裂带构造位置图Fig .1 StructurallocationmapofthesurfacerupturesproducedbytheGuanguanlingearthquake.罐罐岭地震地表破裂带位于青藏块体东北缘古浪 -中卫活动构造带的中段。破裂带西起甘肃省景泰县陶家山北侧 ,东至宁夏中卫县孤山子北缘 ,全长 6 0km左右 ,由 5条不连续的次级断层组成。这些次级断层长短不一 ,长者 2 0km ,短者不足 6km ,彼此呈左阶排列关系 ,阶区显示为洼地或盆地地貌。自西向东将这些断层依次命名为景泰小红山次级断层、罐罐岭次级断层、沙井次级断层、中卫小红山次级断层以及青山 -孤山子次级断层。罐罐岭地震地表破裂带总体走向NEE ,次级断层走向EW或NWW。地貌上显示为清楚的地震断层陡坎、水系以及山脊左旋错 相似文献
93.
甘肃自20世纪50~60年代发现和勘查评价了镜铁山铁矿、白银铜矿,60~90年代初发现和评价了西(和)—成铅锌矿田,80~90年代初发现和评价了拉尔玛金矿和干沙河脑稀土矿,这些不同矿种的典型矿床都不同程度地发育有重晶石化。通过对以上矿区重晶石化为主的围岩蚀变、以Ba元素为主的地球化学特征的介绍和所指示的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等的初步分析,以启示对相似成矿背景、成矿条件下重晶石化和Ba异常的研究,挖掘成矿、找矿信息以指导地质勘查工作部署与找矿。 相似文献
94.
黄土高原甘肃区降水变化与气候指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黄土高原甘肃区34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结合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对黄土高原甘肃区降水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利用Morlet小波、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谱分析其周期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指数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4 mm/10a,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就季节变化而言,降水量除冬季呈轻微增加外,其他各季均呈减少趋势,其中以秋季减少最为明显,其次为春、夏季。从空间分布来看,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东南地区降水量减少幅度高于西北部。研究区降水量存在2~3 a、4.3~5 a的年际振荡周期特征,呈现了同大尺度气候因子相似的变化特征;降水量与两大气候因子存在着多时间尺度的显著相关性,与PDO和ENSO存在5~5.6 a左右共振周期,位相谱月降水量变化位相比PDO和ENSO提前;低能量区降水量与PDO有3~3.5 a年的显著共振周期且接近同位相变化,与ENSO存在0~3 a和3~6 a呈负位相的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95.
甘肃北山地区基岩裸露好, 古生代的火山岩系在区内广泛发育, 这就给用遥感技术寻找和研究古火山机构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北山地区卫星MSS像片、全色航空像片的解译, 阐述了锰铁山、黑鹰山古火山机构的形态、地貌、水系等遥感影像特征以及古火山机构与构造、矿产的关系。北山地区古火山机构的发现, 对类似地区用遥感方法寻找古火山机构及与古火山机构有关的矿产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区硅质岩与铁矿体紧密伴生,且有些硅质岩本身就是铁矿石.常量元素分析表明:硅质岩普遍具有高Si、高Fe、低Al特征,K2O含量普遍高于Na2O,且Fe/Ti值为57.14~218.74,(Fe+Mn)/Ti值为57.54~224.16,Al/(Al+Fe+Mn)值为0.05~0.14,均符合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特征,但存在少量陆源物质介入.稀土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硅质岩大部分微量元素相对于克拉克值亏损,稀土元素总量低,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Ce异常明显或微明显,Eu呈现明显的正异常,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富集;δCe值为0.93~1.05,平均为0.99;La/Ce值为0.43~0.49,平均为0.44,更接近于大陆边缘硅质岩的特征.综合以上地球化学特征,硅质岩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属性,同时有陆源组分的加入,进而得出红山铁矿为与热水沉积成因有关的铁矿床,当时形成环境为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00.
折腰山矿区含铁硅质岩赋存于含矿岩系与上部岩系间的沉积间断界面。含铁硅质岩矿物主要由细晶石英和赤铁矿组成,二者含量占90%以上,含少量的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等。该含铁硅质岩具有低的TiO2、A12O3和高的成矿元素(Fe、Cu、Pb、Zn)含量特征。Al/(Al+Fe+Mn)值具有热水沉积岩特征。在Fe-Mn-Al三角图解、Fe-Mn-(Cu+Co+Ni)×10三角图解和Zr-Cr图解中,该区含铁硅质岩均落在热水沉积岩区域中,含铁硅质岩的稀土元素总量很低,其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右倾曲线,具有弱的负Eu异常或正Eu异常和负Ce异常。部分样品MnO/TiO2值偏小,U/Th值偏大,Al2O3含量较高,出现负Eu异常,表明该矿区含铁硅质岩也有正常沉积硅质岩成分的加入。结合含铁硅质岩的地质产状、含矿岩系(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和含矿石英的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含铁硅质岩的物源主要为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属于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非生物成因类型,是该铜多金属矿田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