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大理冲积扇含水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明宇 《地质与勘探》2016,52(4):734-742
洪-冲积扇的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对含水层渗流和污染物迁移研究、地下水污染管理、控制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理点苍山东麓隐仙溪洪-冲积扇为例,对其水动力条件、沉积构造模型、地形坡度与运移距离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冲积扇沉积非均质受水动力条件影响,当水动力较好时,沉积颗粒物为砾石和漂砾,填充泥质和粉砂质,水动力较弱时沉积多为砂质和粘土颗粒,扇面整体以水流河道为中心轴呈扇形沉积;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受地形坡度的影响,地形坡度大沉积颗粒物分选性和磨圆度差,搬运距离越远分选性和磨圆度越好;扇顶因水动力强,坡度大,沉积物分选性和磨圆度差,层理不发育,扇中扇缘随着水动力条件及地形坡度减弱,沉积物分选性和磨圆度逐渐变好,层理较为发育,沉积为水平或均匀层理。  相似文献   
92.
华南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保存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中有一部分被认为是最早的后生动物胚胎化石, 但由于缺乏成年或幼年过渡期的化石证据, 对这些最早微化石的动物属性还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贵州江口县翁会地区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的页岩中发现一个与“庙河生物群”相似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 其中包含一个盘状的宏体化石新类型——八臂仙母虫(Eoandromeda octobrachiata, Tang et al. 2008), 具有八条螺旋状辐射的旋臂, 封闭在一个包膜内。这种八辐射结构在八射珊瑚和栉水母动物中都可见到, 但同时具有的螺旋特性与现生的所有类群都无法对比。在贵州陡山沱组的“瓮安生物群”中发现的球状胚胎化石同样具有螺旋性状, 尽管还没有直接的个体发育证据, 但我们认为新属种可能代表这些螺旋状胚胎化石的成年实体化石。最新报道的南澳大利亚Rawnsley石英岩层中也发现相似的印痕化石, 被归为同一类别, 表明华南的“庙河生物群”与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生物群”时代相当。翁会化石库中少量出露的三辐射化石与俄罗斯“白海生物群”的典型分子—Albumares和Anfesta可以对比。新发现的倾斜保存的八臂仙母虫化石和碳质条带呈子午线状排列的核桃状化石, 可能是该类化石归属栉水母类的有力证据, 这一发现推测可将栉水母类的最早化石记录从“澄江生物群”的早寒武世推前大约3千万年。  相似文献   
93.
辽宁营口大石桥后仙峪硼矿区是蛇纹石玉的一个新产地,产出的营口玉具色深、富镁、高铁等特征。本文通过对该玉石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定年数据、MgO-SiO2-H2O体系实验结果等,探讨了营口玉的成矿过程。认为其原岩是镁橄榄岩和镁质碳酸岩,并且受到混合岩化后期热液的交代;其主成矿期在1.95~1.85 Ga之间,成矿压力接近500×105~2 000×105 Pa,成矿温度在400~250℃之间;营口玉玉矿是中温变质热液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94.
泓彦 《山西地质》2014,(5):48-50
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之美誉的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郎乡境内,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AAAA级景区,面积11.86平方公里。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5.
土壤多样性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多样性作为土壤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内容,可定量化描述土壤的空间变异性和分布格局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在简要回顾了土壤多样性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后,着重对该专题在中国近15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国土壤多样性研究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根据研究时期、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认为中国土壤多样性研究可以划分为引起与探索时期以及拓展应用时期,除以丰富度指数、仙农熵和均匀度指数为主的经典多样性计量方法外,新提出的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为传统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补充,该专题在土壤地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中仍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