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7篇
  免费   1713篇
  国内免费   2336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9631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04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包彩凤 《江苏地质》2021,45(2):143-149
对产自河北围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65件鲎虫化石标本进行研究。根据其形态特征,认为这些鲎虫化石属于三角围场鲎虫(Weichangiops triangularisYang et Hong, 1980)。有观点认为,具有上肛板的鲎虫为冷水型鲎虫,而不具上肛板的鲎虫为暖水型鲎虫。河北围场采集的鲎虫化石有的具上肛板,有的不具上肛板,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为冷水型鲎虫与暖水型鲎虫混生的产物。通过研究,对三角围场鲎虫的特征进行了适当修正,认为围场地区的鲎虫化石具1对复眼,因此依据单个复眼而建立的新亚科——围场鲎虫亚科(Weichangiopsinae)不成立,应予以摒弃。三角围场鲎虫存在明显的性双形现象,雄性个体尾部具有上肛板,雌性个体不具有上肛板,这对于鲎虫化石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可避免在生物分类时发生同物异名现象。  相似文献   
832.
本文对 Eofletcheria minima Lin et Chow 分类位置重新修订,把该生物以动物界珊瑚动物门类中转移到植物界红藻门类里,并定名为 pseudoeofletcheria minima(Lin et Chow)Comb.nov.;同时认为生物化石分类的鉴定质量,对古生态的研究程度所做出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同样古生态学的研究亦有助于重新去思索和确定一些生物化石的分类归属位置。  相似文献   
833.
歧口凹陷古近纪东营期古物源体系重建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沉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中急待解决的古物源体系分析为切入点, 以歧口凹陷东营组研究为例, 阐述了古物源体系研究的途径、方法与技术路线; 初步总结出应用轻-重矿物时空配置关系、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特征、古地貌恢复与沟谷展布特征、盆地内部骨架砂体形态与时空配置以及盆地边缘及内部层序界面上大型下切谷的空间展布特征, 即“五位合一”法来判断沉积盆地的古物源体系.该分析方法可为同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34.
徐家围子断陷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其深层中生代火石岭组为致密火山岩气藏,天然裂缝发育,地应力分布非均质性强。结合诱导裂缝法与井径崩落法进行单井现今地应力方向分析,利用声波测井法计算现今地应力大小的纵向分布。依据火石岭组构造顶底面图、火山岩相组及断层分布特征建立非均质三维地质模型;在动、静态岩石物理参数拟合校正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测试及已有研究成果,确定不同岩相组和断层岩石物理参数,建立三维力学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火石岭组三维数学模型并进行相关运算获得三维现今地应力分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火石岭组地层中,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主要为东西向,应力值范围在86~110 MPa;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主要为南北向,应力值范围在67~84 MPa。分析模拟结果可知火山岩相、断层和构造起伏三者对火石岭组现今地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其中水平主应力的方向主要受断层和近火山口相分布的影响,而水平主应力的大小则是受三者综合作用。在构造低部位,近火山口相组发育处,断层上盘及断层端部皆为主应力的集中区域。依据现今地应力研究成果可为徐家围子断陷下一步开发井网部署、压裂改造方案和水平井的设计以及注水管理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835.
邵建波  范继璋 《地球学报》2004,25(3):309-312
吉林南部早中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组镁质大理岩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划分为2种,分别发育于I、II分布区.I分布区稀土总量相对较低,稀土分异差,曲线平坦;II分布区稀土总量相对较高,稀土分异明显,曲线右倾.各区稀土特征的差别反映出来源和形成时大地构造环境的差别.大地构造环境I分布区为与深大断裂有关的拗拉谷,II分布区为具有火山活动的大陆裂谷.珍珠门组不具有地层意义,应当解体.  相似文献   
836.
六家立井地区位于平庄盆地北缘,白垩系下统阜新组上段是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目标层位,具有较好找铀前景。为深入了解该区砂体的岩石学特征,通过野外钻探工作、岩心编录、样品采集及岩矿测试方法,详细研究了目标层碎屑岩类型、碎屑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学方面特征。结果表明目标层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具有搬运距离短、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其物源较单一,初步判断物源来自盆地东北部和西北部隆起带酸性花岗岩,同时也为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铀源。  相似文献   
837.
在贵阳乌当断层南北两侧,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祥摆组和旧司组的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明显的变化。九架炉组基本分布于乌当断层北西侧,祥摆组由北向南的沉积环境向海海相呈有规律的变化,旧司组则仅在乌当断层南侧分布。这些地层的分布规律,沉积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乌当断层为黔中隆起侧侧边缘断层,且该断层自早古生代形成后,为一多期次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838.
下扬子区孤峰组放射虫化石带划分及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红  卜建军 《江苏地质》1999,23(1):17-23,T002
下扬子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线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化石极其丰富,这些化石主要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ycystine)组成,其中以Pseudoalbaillellacalprata.P.longtanensi,P.cf.longicornis,HegleriaMammilla,Follicucull  相似文献   
839.
《地学前缘》2017,(6):152-161
基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钻井岩心观察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研究了煤系中含菱铁矿与黄铁矿层的岩石学特征,划分了6种含菱铁矿与黄铁矿层的垂向沉积序列,归纳总结了5种菱铁矿与黄铁矿的发育模式,指出含菱铁矿层的发育对"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发育具显著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菱铁矿中CO_2的来源与沉积有机质和海相碳酸盐岩有关,其中,形成于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菱铁矿中CO_2的同位素特征与海相碳酸盐岩同位素特征相似,形成于海平面下降背景下菱铁矿中的CO_2主要来源于沉积有机质,海平面持续较高背景下的发育的菱铁矿则受沉积有机质与海水的共同影响,此外成岩环境的改变导致形成菱铁矿与黄铁矿的共生组合。含煤岩系中含菱铁质(黄铁矿)的泥岩及粉-细砂岩具低孔、低渗特征,可作为含气单元间的隔水阻气层,这种岩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对"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形成具有分划性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84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区块沙湾组沉积特征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沉积环境存在较大争议,主流观点认为辫状河三角洲或者滩坝砂沉积。通过对研究区内钻井、古生物、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车排子凸起沙湾组并非水下环境,而是处于陆上暴露环境,发育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体系,其中研究区北部发育冲积扇体系,而中南部则发育河流体系,且不同沉积时期沉积体系类型发生变化:沙一段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沙二段发育冲积扇-曲流河沉积,沙三段则缺少典型的河流沉积,以冲积扇体系及洪泛平原沉积为主。总体而言,春光区块沙湾组沉积期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体系发育的特征,垂向上构成了两类冲积扇-河流体系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