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10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南海的多次扩张、拉伸、消减运动,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发生了陆架裂陷和海水入侵等地质现象,形成了海相碳酸盐岩生长发育的基础地质条件。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碳酸盐岩的发育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发育规律、地震响应特征以及深水区灰岩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云深水区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碳酸盐台地;古隆起镶边台地以及火山建隆孤立台地。台地沉积主要发育在古隆起周缘、构造高部位、火山隆起周缘,并被钻井所证实。在白云深水区东沙隆起西南缘、云荔低凸起、荔湾凹陷北缘、荔湾凹陷南缘及顺鹤隆起发育典型的生物礁,钻井证实有珊瑚、红藻、苔藓虫等造礁生物。生物礁地震特征具有强的连续反射顶、底界面,丘状反射外形,内部结构或空白、或杂乱,具有前积、加积、退积等层序结构。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为新生代典型的海相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海上油气生产基地。前期已有很多学者对珠江口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开展了研究,但研究的精度不够。为了提高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韩江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选择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B井韩江组的自然伽马数据序列作为古气候替代性指标,使用频谱分析、滤波等方法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通过深度域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认为,该套地层中保存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且主要受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影响。利用稳定的405 ka长偏心率周期进行天文调谐,结合古生物地层年代框架,建立起陆丰凹陷“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结合碳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估算出2次碳同位素负漂移和1次碳同位素正向偏移事件的持续时间;利用天文旋回周期计算出陆丰凹陷韩江组的沉积速率,发现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海平面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新近系韩江组是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的油气主要储集层段,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寻找岩性油气藏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为了系统地研究该地区岩性圈闭的发育类型,在“沉积层序”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划分出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低位体系域,并通过井震结合、岩芯观察,结合RGB属性融合技术增强关键沉积单元的刻画,开展了精细的沉积微相研究,共识别出辫状河道、串沟河道、曲流河道、河口坝、海岸砂脊和远砂坝6种沉积微相类型。在微相砂体刻画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总结了该地区发育的构造-岩性圈闭、多砂体类型岩性圈闭以及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三大岩性圈闭类型,其中凹陷中部、西南部以河道砂为储层的构造-岩性圈闭为最具勘探潜力的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14.
前人针对珠江口盆地前新生代开展过大量研究,但对盆地的原始构造格局仍缺乏统一认识。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笔者采用“定性+定量”先存断裂综合识别技术,识别出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和番禺4洼前新生代基底发育的先存断裂583条。按照断裂是否断穿Tg和断裂倾角大小,将先存断裂分为4类:高角度节理、低角度节理、高角度活化断层和低角度活化断层;按断裂走向划分,将先存断裂分为NW-NWW向和NE-NEE向2组。燕山期晚侏罗—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南板块沿NW向正向俯冲,形成NE-NEE向逆冲断裂;燕山期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南板块斜向俯冲产生左旋挤压应力场导致NW-NWW向逆冲断裂形成。这些先存断裂从源头上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格局,为研究盆地后续演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中浅层近年来相继有商业油气发现,虽目前仍然以构造圈闭为主,但古珠江三角洲相关岩性目标的评价亟待展开。基于高品质井、震资料,本次研究以恩平凹陷中新统珠江组上段—韩江组下段(T50—T35)为主要目的层,以三级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为界,建立了恩平凹陷T50—T35间的四级层序格架。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进一步采用地震沉积学手段揭示了恩平凹陷以分流河道为主的沉积特征,并建立了不同海平面背景下的河道沉积模式:海侵早期和高位末期河道规模较大,延伸距离较远,平面上常连片发育;海侵晚期和高位早期的河道规模适中,平面上孤立性较强,且前缘常被波浪改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与特定的构造背景结合可发育“河道切割型”岩性圈闭,并且最大海泛面上下更适合于相关圈闭的发育。据此,研究锁定了恩平A油田西侧斜坡带、E油田东侧斜坡带和G油田西侧披覆构造带等3个岩性圈闭有利区及2个有利勘探目标,为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河道体系是侵蚀和沉积物搬运的重要通道,控制了大陆边缘源汇体系中砂体总体的输送和分布格局,并可有效指示古代构造活动、物源供给、气候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等丰富地质信息。研究基于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钻测井资料,结合层序划分方法和地震沉积学综合分析手段,揭示了南海北部珠一坳陷早—中中新世古珠江分流河道体系的类型和展布特征,并且以典型层序为例精细揭示了海平面变化控制下河道类型由辫状向曲流的转换。同时,在研究区地震剖面上识别到多处异常下切现象,经研究可解释为辫状河道内的汇流冲刷,其典型特征为:① 下切深度局部增大;② 平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③ 内部为砂质充填。虽然汇流冲刷结构在地震剖面特征上与“传统”意义的下切谷极易混淆,但在沉积特征和成因上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它的识别有助于避免层序界面的错误判别,并且其后期充填的河道砂体具有局限分布的特点,易于在后期海侵泥岩的覆盖下形成潜在的岩性圈闭新类型。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CO2)地质封存是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而CO2海上地质封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以距离广东沿海约179 km的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州21-1构造为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TOUGH2程序模块开展了CO2注入咸水层地质封存模拟研究;分析了CO2注入咸水层后的运移分布和溶解扩散情况以及地层压力变化特征;并且通过设置8个对比方案,进行了渗透率纵横比、盐度、渗透率、孔隙度等4个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惠州21-1构造三维地质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CO2在注入层中的运移过程和分布状况;珠江组下部的局部盖层由于泥岩厚度较小且渗透率相对较高,存在局部封盖效果不佳现象;渗透率纵横比、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取值变化对封存效果影响较大,而地层水盐度在33~39范围变化,对CO2注入运移分布与溶解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深部基底地层的地震时深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深部基底的地震解释需要时深尺.而钻遇基底的探井通常很少且仅揭示基底顶部,致使常规VSP时深转换曲线难以达到基底研究所涉及的深度.为此本文提出深部下延段校正的VSP时深转换方法,即用深井和钻遇基底井VSP数据与深反射地震、双船折射地震和重磁数据在深部下延段选取控制点的时深数据,重新拟合时深转换的二次多项式,使其可用于深部地震解释.将珠江口盆地分为深水区(>300 m)和浅水区(<300 m)分别进行水深修正时深拟合.用克里金法对两区同一基准面的等深线进行插值,最终完成全区的时深转换,并藉此编制出全区基底顶面埋深图.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震、钻井、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研究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包括煤、碳质泥岩和煤系泥岩3种类型,典型发育特征为煤层单层厚度薄、层数多、横向变化大,呈薄层状分布在河道、分流河道的厚砂体之间。该体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能力较强;有机质主要类型为Ⅱ_2型,多来自陆生高等植物,孢子和花粉含量很高,藻类含量非常低,烃源岩有机组成中煤质、木质、壳质含量高,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很低。该体系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受沉积相带控制,河流的河漫沼泽、三角洲平原沼泽高等植物大量发育且有利于有机质保存,是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河道、分流河道的迁移改道、决口和沼泽逐渐淤积填平是导致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发育薄煤层的重要原因。该结论对于认识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的发育特征,以及在源控论的指导下寻找油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的成盆机制和构造演化过程探讨是该地区烃源岩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阳江东凹为例,通过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整体上确定了研究区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展布框架,明确了区域构造运动与走滑断裂的成因联系;并将整体划分成局部,聚焦于阳江东凹古近纪盆地构造演化阶段逐步分解与精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