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1篇
  免费   2859篇
  国内免费   4626篇
测绘学   619篇
大气科学   2031篇
地球物理   3497篇
地质学   9036篇
海洋学   1814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836篇
自然地理   753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669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715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493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842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830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806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538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40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针对白沙河地下水含水层的内部结构和本区开采特点以及已出现的环境问题,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确定了优化开采方案。该管理模型针对本区每年2个管理时段的长度及其开采量均不同的特点,导出了新的响应矩阵的公式。管理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对该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52.
本文就不同类型淀湖在不同时相条件下,对卫星遥感谱段响应的分析结果,将研究区的信息进行了提取与复合.继之,解译了封闭与半封闭漏湖的发育进程和表观特征,并就七个潟湖区段环境乃至开发前景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3.
利用9层15波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西-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数值试验结果最能反映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晚年4~5月份大气环流的差异特征.数值试验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加强);中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主要使得中太平洋上空的洋中槽减弱(加深);东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造成东太平洋赤道两侧高层环流产生反气旋性(气旋性)变化,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东风(西风)异常,西太副高加强(减弱).可见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和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都可以对副高强弱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产生影响,只不过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西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与中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经常是同时出现的,其激发出的与向东传的Kelvin波和向西传的行星波相联系的环流异常为南海季风建立早(晚)提供有利的条件,因而这一海温分布型是影响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大尺度海洋环流和一些大尺度海洋物理过程,我们建立了一个无海底地形的三层斜压海洋环流数值模式。模式方程采用了静力近似和Boussinesq近似,在上边界采用了钢盖近似。同时,还做了两个数值试验:第一个模拟试验,海洋从静止状态开始,以4个季节的气候平均风应力和海表大气季节平均温度为强迫条件,积分区城选择45℃以北的太平洋,数值积分了5个模式年,这时海洋的上层环流和温度的年变化趋于平稳。计算结果再现了太平洋气候平均状态的海温分布和主要海流的大尺度特征以及它们的年变化特征。如西部强化流、赤道潜流等。第二个数值试验,在第一个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给定赤道西太平洋一个风应力异常区,数值积分了几个月。从计算结果中可看到类似E1 Ni■o的现象,并且初步地分析了赤道波动在E1 Ni■o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激光诱导泥鳅受精卵融合技术获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融合是细胞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对遗传性状的表达、细胞分化的研究以及在医疗、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60年代发展起来的病毒及化学融合方法,存在着病毒制备的不稳定以及化学药剂的毒性与操作困难等严重缺点。7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电融合方法,提高了融合率,但成活率却很低,有些样品甚至无一成活。  相似文献   
56.
《海洋地质前沿》1994,(8):23-23
莫斯科“农业资源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和沃罗湟日大学的专家们,在“黑海油气”公司基地首次进行了海面红外线热探测试验.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已知的、产生在天然气田之上的海面负热异常效应.  相似文献   
57.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59—1988年南海表面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资料,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明显的准两年、4—5年和年代际振动。在E1Nino年,南海上层热含量显著增加。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南海TAV为负距平,此后转为正距平。南海TAV的变化与ENSO事件、东亚冬季风和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漳州地区热田的水热活动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龙生 《台湾海峡》1997,16(1):21-27
本文通过漳州地热田及其周围地区的水热活动、地质构造特征及人工爆破、重力、地磁、电性结构、地震活动性等综合地球物理场之间关系分析,得出漳州地热田是高热异常背景下产生的对流型水热系统:深切到上地幔的NE向长乐-南澳断裂、NW向九龙江断裂及E-W向南靖-厦门断裂控制了地下水的深循环,使大气降水得以下渗到〉3km深度,被地温加热并富集起来,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沿通道-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上涌。热田区破碎的岩石导致  相似文献   
59.
采用体外测定细菌浓度、胞外产物(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的方法,进行了鳗弧菌M3菌株在2216E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用固体培养基培养至24h左右,可得到较高的菌体浓度、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设计实验,用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到NaCl浓度、pH值和温度对菌体生长及蛋白酶产量影响的回归模型。在2216E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氮源、碳源物质以及不同浓度蛋白胨进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胰大豆蛋白胨能促进菌体生长及ECP蛋白分泌;NH4Cl与酪蛋白水解物可抑制蛋白酶的产生;牙鲆肌肉匀浆对菌体、ECP蛋白产量和蛋白酶产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蛋白胨浓度为4%时菌体量与ECP蛋白含量达最高值,在蛋白胨浓度为2%时蛋白酶分泌量已稳定;1%的葡萄糖、蔗糖、甘油均能显著地提高菌体及ECP蛋白产量,却抑制了蛋白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60.
动荷载作用下海底粉土的孔压响应及其动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用近海分布较广的粉土为研究对象 ,利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 ,找出动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 ,分析模拟波浪荷载作用下粉土中的孔压响应、临界循环次数 ,确定波浪作用下粉土的应力状态、破坏临界循环次数 ,判断不同深度处的粉土发生液化的可能性及发生液化所需要的时间 ;研究粉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降低 ,为海上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