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873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4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出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提出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两个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  相似文献   
542.
根据近年来全球地壳上地幔探测的成果,分析了洋陆转换、地壳和岩石圈加厚的作用过程。洋陆转换作用可分为以下五个演化阶段:① 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② 海沟发生与早期俯冲;③ 俯冲带成熟与沟弧盆体系形成;④ 俯冲带汇聚和位移;⑤ 陆—岛碰撞和陆壳连接。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作用指发生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作用。包括沉积作用,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压裂,形成海沟等。海沟形成后陆缘转变为主动大陆边缘,大地构造机制转换为板块俯冲作用。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特征是海盆扩张和板块俯冲造成的洋壳缩短取得平衡。弧后盆地和弧后边缘海的打开,表明俯冲带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洋脊俯冲之后过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其特征是海盆逐渐缩小而且板块俯冲带汇聚。这里既有密集的俯冲带又有短期打开的边缘海岭;俯冲带不断位移,既可后撤也可前冲;俯冲板块经常发生断裂和拆沉。过成熟期的板块俯冲结果是边缘海微板块的萎缩。经过陆—岛碰撞,岛弧地壳增厚,与大陆板块连为一体,成为大陆内部的一个构造单元,即显生宙的“古洋—陆转换带”。  相似文献   
543.
地理院系调整研究旨在通过对地理学认同产生不利影响的高校地理院系调整的解析,揭示地理学发展存在的学科与体制认同问题。基于对高校地理院系调整的回顾,分析地理院系调整的原因及影响,并结合当前地理院系发展态势阐明其启示。结果显示:学科认同与院系调整互为关联,尽管地理院系调整导致的解体并不表明地理学的终结,一般意义的调整也存在积极影响,但不同类型地理院系调整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学科认同的不利影响仍然明显,并影响着体制层面的学科再生产。地理院系调整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复杂多样的因素及其影响表明地理院系面临竞争,需要地理学者既“正名”(塑造科学性、统一性的学科形象)又“指实”(完整的院系体制建设);既“向内”(地理院系及地理学家的努力)又“向外”(维护地理学及地理院系的完整性认同)的集体努力,在强化地理学综合性基础上形成“多轨发展”机制,强化地理学学科与体制认同。“跨学科典范”的塑造或许是当前地理院系应努力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544.
燕山地区中生代盆地演化及构造体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燕山地区中生代盆地经历了重要的构造变革, 由前晚三叠世台缘克拉通盆地转变为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挠曲盆地, 进而再次转变为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裂谷盆地. 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响应两次板内强变形作用, 分别沿逆冲带边缘沉积了杏石口组和土城子组粗碎屑冲积体系; 早白垩世受转换伸展断层控制, 盆地充填以扇三角洲-湖泊体系为主. 晚三叠世挠曲盆地的沉积碎屑成分反映了源区元古界和太古界地层的剥露过程; 而晚侏罗世挠曲盆地则反映了源区受早期沉积覆盖的火山碎屑岩的剥蚀及其基底岩石的剥露过程. 原型盆地再造结果显示, 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盆地展布具有向近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迁移的趋势; 早白垩世盆地呈北北东向横跨于前期盆地之上. 两期盆地分别受控于不同的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545.
俯冲板片形貌特征和活动大陆边缘演化体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时,上覆板块的边缘可以以沟—弧—盆体制发育,也可以不发育弧后拉伸盆地.为什么同属上覆板块边缘但可以这二种完全不同的体制演化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查阅大量最新文献的基础上认为造成这二种不同演化体制除了与俯冲作用的年代学特征有关外还可能主要与俯冲板片的形貌不同所导致局部地幔对流方式不一有关.由于俯冲的倾角,俯冲达到的最大深度以及俯冲板片在670km上下地幔过渡带处保存的形态等因素不同,造成仰冲板块边缘之下软流圈对流方式不一.从而,造成弧体近陆一侧是否将发生岩石圈拉伸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546.
本论述了测绘体制改革在房地产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并对测绘体制改革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7.
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由此产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复杂构造组合的晚中生代陆内造山带和火成岩省。本项研究在下列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1)通过对雪峰山地区沅麻盆地的野外调查和构造测量,确定了该盆地晚中生代-早新生代5期构造应力场及其演替序列:中晚侏罗世近W—E向挤压、早白垩世NW—SE向伸展、早白垩世中晚期NW—SE向挤压、晚白垩世近N—S向伸展、古近纪晚期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方向的变化记录了不同板缘的动力作用对该区的影响。(2)识别了湖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海相地层中发育的横跨叠加褶皱构造,并基于地层接触关系和已有火成岩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分析,认为该地区横跨叠加褶皱构造记录了中生代两期构造挤压和地壳增厚事件:早期近东西向褶皱构造是对三叠纪华南地块南北边缘大陆碰撞和增生作用的远程响应,晚期NE—NNE向褶皱构造则是对中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的变形响应。(3)对湖南衡山西缘拆离断裂带的变形结构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构造测量,确定了衡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并对拆离带中韧性剪切变形的钠长岩脉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测年,从而确定了华南地区伸展构造的起始时代约137 Ma,即早白垩世早中期。(4)通过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分析,揭示了东南沿海长乐—南澳构造带早白垩世2期构造-岩浆事件:早期(147~135 Ma)表现为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和深熔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晚期(135~117 Ma)岩浆岩以含石榴子石花岗岩为主。这个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构造带是晚中生代陆缘造山带,造山作用可能起始于晚侏罗世,于早白垩世早中期(135 Ma)以来发生伸展垮塌。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华南地区三叠纪"印支运动"和中、晚侏罗世"燕山运动"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板块构造动力体制及其转换时代、早白垩世从挤压构造应力体制向伸展构造应力体制转变的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548.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是南岭中段湘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发育有印支期和燕山期2期成岩、成矿作用。文章对不同期矿石中的黄铁矿分别进行了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印支期矽卡岩型矿石中的黄铁矿:3He/4He=0.15~2.49 Ra,38Ar/36Ar=0.18733~0.18902,40Ar/36Ar=310.45~523.98,20Ne/22Ne=9.727~9.830,21Ne/22Ne=0.0286~0.0310;燕山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中的黄铁矿:3He/4He=0.15~4.33 Ra,38Ar/36Ar=0.18750~0.18843,40Ar/36Ar=331.78~602.62,20Ne/22Ne=9.736~9.858,21Ne/22Ne=0.0286~0.0305,显示区内两期成矿流体均为大气饱和水、地壳流体和地幔流体的混合流体。印支期矽卡岩型矿石中地幔He所占比例为2.34%~41.40%,平均18.16%;燕山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中地幔He所占比例为2.34%~72.12%,平均27.41%,燕山期幔源流体的作用强度略高于印支期。湘南地区印支期基性岩浆活动及荷花坪矿床印支期成矿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参与,二者共同指示南岭地区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或岩石圈伸展减薄可能始于印支主期(244~230 Ma)之后的224 Ma左右,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549.
长江河口和密西西比河河口水文测验工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亚南  李保 《水文》2012,32(6):56-60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流,两条河流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本文首先对两大河口进行了简介,并对国内外河口测验现状进行了介绍,继而从站网分布、测验整编、数据的传输、体制和管理、经费来源和服务关系等方面对长江河口和密西西比河河口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及其形成根源,最后为长江河口水文发展提出建议与借鉴。  相似文献   
550.
关于蛇绿岩的形成、定义和分类争论了近200年。早期蛇绿岩被认为是有成因联系的几种岩石的组合,发育在优地槽的核部。在板块构造中它被看作形成于洋脊的古洋壳残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导致蛇绿岩多样性的因素很多,一个新的定义和分类方案被提出。新定义强调了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认为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都会形成性质不同的蛇绿岩,并根据生成环境将蛇绿岩分为两大类.即与俯冲作用无关和与俯冲作用相关的蛇绿岩,两大类型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亚类。这些类型的蛇绿岩有其特有的地球化学、岩石学指标和内部结构。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蛇绿岩产生的主要时段与全球超大陆的形成、裂解,以及巨型地幔柱活动的时间吻合。根据新分类方案,一部分前寒武纪绿岩应属于蛇绿岩,表明在太古宙时期地球已进入板块构造体制。新的定义和分类为蛇绿岩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