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261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雨生红球藻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生物反应器与光照培养箱两种培养容器培养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对雨生红球藻在两种容器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pH值、溶解氧(DO)及虾青素积累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接种密度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光生物反应器中藻细胞的调整期较短,接种1 d后即进入指数生长阶段,在胁迫阶段则仅需4 d即达到虾青素含量的峰值;将pH值控制在偏碱性条件下(7.75±0.10)有利于藻细胞更好生长;营养培养阶段DO相对饱和度上升至80%,而在胁迫阶段则迅速降低,最低值小于6%;较高的接种密度(2.3×104个/mL)具有较短的营养培养周期(7 d),且因接种密度变化对胁迫周期长短无明显影响(均为4 d),选用较高的接种密度可望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72.
光照强度对孔石莼生长和藻体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光照强度2 500~20 000 lx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生长和藻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孔石莼的生长率具有明显的影响(P0.05),孔石莼在光照强度为12 500 lx时有最大的生物量积累。光照强度低于12 500 lx时,孔石莼的生长率有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减小的趋势;光照强度高于12 500 lx时,孔石莼的生长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不同光照强度对孔石莼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P0.05)。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孔石莼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逐渐变小;低光照条件也促进了孔石莼蛋白质的积累;当光照强度超过17 500 lx时,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光照强度对孔石莼化学组成也具有明显的影响(P0.05)。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藻体的N元素含量有所升高,但光强达到17 500 lx后,随着光强的增加,N元素含量反而降低;C元素的含量在光照强度达到17 500 lx后,含量也明显升高;H元素的含量在光照强度2 500~20 000 lx范围内,具有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3.
初步研究了一株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和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较低密度下就能明显减少轮虫的种群数量,24hEC50仅为20个/mL左右;该藻的各组分毒性比较结果显示,只有藻液和细胞重悬液有这种毒害作用,而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破碎液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这种毒害作用可能是由于活的藻细胞引起的;在米氏凯伦藻中卤虫和黑褐新糠虾的存活数量也明显下降。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赤潮可能通过直接影响存活从而对浮游动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74.
对广东大亚湾海域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期间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在该海湾全年出现,有春季与秋季两个藻细胞密度高峰期,其中秋季时的藻密度最大.1998年4-6月密集采样期间,各站位中肋骨条藻种群数量变动基本上呈现出表层密度高于底层的趋势,各站位间的数量变动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养殖区、生活区等近岸海域藻细胞密度高于远岸海域的趋势.中肋骨条藻高频率、高密度出现的温度范围为25-26℃,盐度范围为30.6‰-31.6‰,溶解性无机氮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可溶性无机磷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和SiO32--Si范围分别为9.2-78.3、3.7-5.9和564.0-1054.6μg·L-1.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大亚湾海域中肋骨条藻种群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有SiO32--Si、DIN、化学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氮磷比值,同时水温、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DO)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肋骨条藻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975.
杜氏藻是目前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最好的商品化微藻,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达细胞干重的14%(质量分数)。此外,通过紫外线或化学诱变剂处理,也能获得用来生产八氢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等其他类胡萝卜素突变株。为使杜氏藻类胡萝卜素商业开发顺利进行,分析光、温度、pH值、营养、天敌等养殖条件对杜氏藻生长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比较大型开放池、循环池、回旋池、级联池、大罐、异养发酵罐及封闭式光合反应器等养殖方式的利弊;同时,总结培养液再循环、藻体采集、藻泥干燥、类胡萝卜素提取等藻体采收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76.
采用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对一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的毒性及其毒素(AFT)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卤虫、轮虫、糠虾均有毒性效应,其96hLC50分别为:90cells/ml,1500cells/ml,5000cells/ml。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各组分:藻液、细胞重悬液、藻细胞培养过滤液、内容物对卤虫存活率均有显著影响,表明AFT毒素可能来源于细胞内,能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通过对该藻过滤液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去蛋白组分毒性、分子量范围、极性、多糖组分鉴定,表明AFT毒素为极性较强的多糖类物质,对热和酸碱稳定.其分子量范围为5-50kDa。  相似文献   
977.
用室内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ATHK藻株)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选择了5%福尔马林固定后常温保存、95%乙醇固定后常温保存、-20℃冷冻保存、鲁哥氏液(Lugols solution)固定后常温保存等方法,在5,15,30,60 d后对保存的样品进行单细胞PCR反应,并与新鲜样品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用95%乙醇保存、-20℃冷冻保存、鲁哥氏液保存的样品在60 d后仍可扩增出目标条带,与新鲜样品没有差别,但是样品中的藻细胞形态有一些改变;而以5%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样品只能在5 d后扩增出目标条带,但藻细胞形态比较完好。因此,对用于单细胞PCR实验的微藻样品,短期内(不多于5 d)可以采用福尔马林保存,而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应当采用乙醇或鲁哥氏液固定,或者采用-20℃冷冻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8.
研究了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在不同浓度的Fe(NH4)2(SO4)2.6H2O(Fe1)和FeSO4.7H2O(Fe2)(浓度分别为:高铁150 nmol/L、低铁50 nmol/L,缺铁0 nmol/L Fe0)中的种群消长过程、单位细胞总多糖特征、光合色素chla、chlc变化以及NO3--N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Fe2 浓度影响到赤潮异弯藻的消亡:缺铁组比高铁组种群消亡慢。在平台期和衰亡期时,Fe1各组单位细胞总多糖含量均明显高于Fe2各组。从平台期到衰亡期,各组单位细胞多糖含量明显增加,Fe2各组增量最大,Fe1各组多糖倍增与Fe0相似。亚铁离子浓度的进一步增加有利于单位细胞色素chla和chlc的积累。亚铁离子的不同化合物状态影响到多糖和光合色素的累积,但不影响种群生长率和对NO3--N的吸收。  相似文献   
979.
几种海洋溶藻菌溶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海南三亚红沙港易发赤潮--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做为实验藻类,从三亚红沙港海域筛选的海洋细菌中分离出一株溶藻细菌,编号为B7和已发现具有抑藻作用的: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巨大芽孢杆菌作为实验材料与两种藻共同培养表现的牛态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在藻细胞生长的延滞期和指数期加入细菌过滤液,发现4种海洋细菌的过滤液对两种藻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效果.同时文中对海洋细菌抑藻作用机理、赤潮的生物防治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0.
以4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球等鞭金藻的胞外滤液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球等鞭金藻藻生长速率和胞内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胞外滤液老化程度的逐渐增加,藻细胞的生长速率及胞内物质的含量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影响,表现为生长速率呈现负值,胞内生化成分的含量降低。即便是补充了足够的营养盐,也无法消除胞外滤液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球等鞭金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抑制物在影响其生长的同时,对胞内物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