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261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了弄清北部湾涠洲岛6株疑似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株的种类,作者采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并对藻株SSU rDNA、LSU rDNA和ITS序列测序,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北部湾涠洲岛6株藻与红色赤潮藻形态特征基本符合;3种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均发现北部湾涠洲岛6株藻与不同海域来源的红色赤潮藻聚在同一大分支上,自展值高达99、100、100;与来自亚洲海域的韩国安山株、新加坡株、中国厦门港株序列差异最小,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其他地理来源的红色赤潮藻序列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红色赤潮藻SSU、LSU、ITS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0.008、0.003~0.025和0.045~0.406,明显小于该藻与其他裸甲藻科(Gymnodiniaceae)藻属下的种间遗传距离0.032~0.072、0.165~0.222和0.589~1.559,因此可确定北部湾涠洲岛6株藻均为红色赤潮藻。研究结果将为北部湾海域赤潮生物来源与组成、赤潮的发生与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42.
硝基芳烃类物质对盐藻的毒性试验及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国际经合组织(OECD)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的国际标准方法,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设置毒物浓度进行试验,得到了2,4-二硝基苯胺、2,4-二硝基氯苯、间二硝基苯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的48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值,2,4-二硝基苯胺的为0.018mmol/L,2,4-二硝基氯苯的为0.015mmol/L,间二硝基苯为0.027mol/L。其毒性大小为2,4-二硝基氯苯>2,4-二硝基苯胺>间二硝基苯。并探讨了其致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3.
几种海洋微藻的碱性磷酸酶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种海洋微藻产生的碱性磷酸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确定了碱性磷酸酶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pH 8.2的环境中,各藻产生的碱性磷酸酶最佳反应温度在40~50℃内,且存在一定差异;40℃下酶促反应恒速时间及米氏常数也有所不同,酶活恒速时间顺序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米氏常数大小顺序为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强壮前沟藻<旋链角毛藻。碱性磷酸酶测定条件为:温度40℃,反应时间90 min,底物浓度260μmol/L。  相似文献   
944.
赤潮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专  高亚辉  易瑞灶  许晨 《海洋科学》2006,30(11):82-87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海洋甲藻,其适应能力强、生存范围广,在中国北至胶州湾、南至厦门海域[1]和大鹏湾[2]都有发现,并有发生赤潮的记录,是重要的赤潮原因生物之一。其所产生的麻痹性贝毒素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食物链在鱼类、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对生物甚至人类产生危害,成为影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生物毒素的高特异性、高活性特征,成为现代研究海洋药物的开发热点。因此,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主要综述塔玛亚历山大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1塔玛…  相似文献   
945.
新型表面活性剂改性粘土去除赤潮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赤潮异弯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在有机高岭土和有机膨润土作用下的去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改性后的粘土用量为0.03g/L时,在24h内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率可以达到100%,而未经改性的同样用量的粘土并没有对赤潮异弯藻表现出去除作用,这表明改性后的粘土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还对改性粘土去除赤潮异弯藻的絮凝动力学及其对养殖生物日本对虾仔虾的生态毒性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粘土的种类、用量,改性剂的用量及溶液的pH值等因素都能够影响体系的絮凝沉降速率,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发现在粘土体系中引入有机改性剂是提高其除藻能力的主要因素。另外,毒性实验发现所用改性剂对养殖生物的毒性较小,半致死浓度约为61.9mg/L,比传统的季铵盐的毒性降低了50倍左右,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粘土有机改性剂。  相似文献   
946.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特别是咸化湖泊沉积中普遍发现属于“海源陆生”的沟鞭藻化石,由于其良好的生油特性,被认为是我国白垩纪—第三纪陆相油气资源的重要来源。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生油岩及原油中富含公认的沟鞭藻生物标志物4 甲基甾烷和甲藻甾烷,但迄今该地区尚未发现可靠的沟鞭藻化石。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昆2井下干柴沟组发现了类型单调但化石丰富的以Subtilisphaera为主的沟鞭藻化石组合,为肯定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原油沟鞭藻的贡献提供了直接化石证据。研究表明,沟鞭藻发育的第三系中始新统可能是本地区最有利的生油层,形成于湿热气候所控制的陆相咸水湖泊。  相似文献   
947.
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灾害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威胁着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评估有害藻华对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的影响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条件价值法,通过设置假想情景,根据受访者是否愿意为修复环境支付费用及支付多少来定量转换环境损失价值。因此,受访者支付意愿及其程度是影响环境损失价值的关键参数。但是,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和最大支付额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规统计分析方法难以厘清其主要因素。本文创新性地引入最大熵Max Ent和广义相加GAMs模型,分别从是否愿意支付的定性分析和支付额度多少的定量分析两个方面,阐明厦门有害藻华影响下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评估中影响这两个关键参数的主要因素。与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相似,不论是Max Ent还是GAMs模型都认为收入水平、对景点满意程度、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是解释游客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模型分析结果给出的显著性和重要性排序显示,游客对有害藻华的科学认知会显著影响其支付意愿,但对支付额度的影响有限。本文通过研究受访者对生态灾害的环境态度及其对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的影响,以期为准确评估海...  相似文献   
948.
藻,有机质,粘土矿物富金成矿对比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丽  朱利东 《地质学报》1999,73(1):66-72
藻、有机质、沉积物、粘土矿物富集和释放金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活体生物富金能力较强,热水环境下温泉蓝细菌富金能力更强,并且为生物所富集的金易于迁出参与成矿;在生物生活的氧化环境,生物对金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与生理活动有关的吸收作用,与金离子结合的生物配合物主要是含硫有机化合物,在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随着生物活体→死体→腐解有机质→有机淤泥→有机岩的变化,有机质对金的富集作用越来越小,并随着机质成熟度  相似文献   
949.
南海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分子地理标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对1992年5月和1994年12月采自中国南海大鹏湾,大亚湾,香港海域的赤潮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8个不同地理株的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Ss-rDNA)进行分析,并与北美,西欧等地的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南海的塔玛业历山大藻缺少B基因,这与北美等地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包括有毒和无毒株)不同,而与西欧,澳洲等地的有毒和无毒株相似  相似文献   
950.
象山港潮滩底栖微型藻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作者于1992年2、5、6、8和10月在象山港湖头渡,5月和6月在大佳河(港顶部)、西沪港(港中部)和横山(近港口区)4条断面潮滩进行了底栖微型藻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性和时间变异性特征.港顶部的浓度高于港中部和近港口区;滩面表层的平均叶绿素a浓度,5月[(10.36±8.08)μg/g湿重]高于6月[(2.94±1.21)μg/g湿重].由于光的限制,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主要分布在表层0~1cm,随深度的增加浓度下降,但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素的浓度却增大.松软、平整、稳定的滩面有利于底栖微型藻类的生长,5、6月湖滩表层平均初级生产力为(45.1±46.8)mg/(m2·h)(C).湖头渡潮滩叶绿素a浓度以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初级生产力仍以夏季最高,春、冬季较低,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