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410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超强磁场下简并的、相对论的电子压强P。的普遍表达式:讨论了电子的朗道能级量子化;探索了量子电动力学效应(QED)对中子压强占主导的理想的n-P-e气体系统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Pe与磁场强度B、物质密度P及电子丰度L有关;磁场越强,电子压强越大;增加的压强是由高值的电子费米能引起的;在超强磁场下,磁星内部总压强是各向异性的;如果考虑到各向异性的总压强,磁星可能是一种更致密、形变后类似于椭球状的中子星;如果考虑到磁场能对状态方程的正能量的贡献,相对于普通射电脉冲星,磁星的质量可能更大些。  相似文献   
92.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超强磁场下简并的、相对论的电子压强P e的普遍表达式;讨论了电子的朗道能级量子化;探索了量子电动力学效应(QED)对中子压强占主导的理想的n-p-e气体系统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P e与磁场强度B、物质密度ρ及电子丰度Y e有关;磁场越强,电子压强越大;增加的压强是由高值的电子费米能引起的;在超强磁场下,磁星内部总压强是各向异性的;如果考虑到各向异性的总压强,磁星可能是一种更致密、形变后类似于椭球状的中子星;如果考虑到磁场能对状态方程的正能量的贡献,相对于普通射电脉冲星,磁星的质量可能更大些。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大型停车场系统设计实现以及安全性原理,针对现有停车场系统的缺点和不足因素,在保证传统停车场系统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编程技术、硬件设计和网络技术建立适应不同停车场类型的软硬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
三道湾子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军 《地质与勘探》2009,45(4):395-401
三道湾子金矿是与大兴安岭燕山期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矿石的结构为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矿石的构造为致密块状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矿体浅部金矿物以自然金、银金矿为主,呈裂隙金、粒间金、包裹金分布,金矿物以细粒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石英;深部富矿段金、银主要以碲化物形式存在,赋存于石英颗粒间或裂隙中.反映了成矿流体的阶段性及层次性.  相似文献   
95.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是衔接叠前地震数据与储层特征的重要桥梁,对地震偏移成像与储层描述具有重要意义.与克希霍夫偏移和单向波动方程偏移相比,逆时偏移是复杂地区最精确的成像方法.高效稳健地生成逆时偏移角度道集目前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采用光学流方法高效、高质量地提取角度道集.在逆时偏移波场外推过程中,光学流方法可以估计波场传播方向.其中Lucas-Kanade(LK)和Horn-Schunck(HS)方法是光学流方法中两种典型的方法.LK光学流方法是一种局部方法,该方法依赖于局部点的梯度值,但是容易出现奇异现象,HS光学流方法属于全局方法,波场方向估计依赖于整个波场,易受噪声影响,对异常值比较敏感,导致整体波场方向计算精度不高.本文提出采用局部和整体结合(Combining Local and Global,CLG)的光学流方法估计波场传播方向.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波场方向的精度,并且简单高效,便于并行处理.对比HS光学流方法,CLG光学流方法几乎不增加额外的计算量.另外,为了弱化光学流方法无法处理波前重叠问题,本文利用解析波场和方向滤波对波场进行方向分解,仅需波场的空间傅里叶变换即可实现任意波场方向分解,将分解后的波场分别估计波场反向,提取成像结果.进一步地,在估计反射张角和方位角时,本文提出有效的归一化方法和改进的最小二乘除法,提高角度估计的精度和稳定性.最后,理论和实际资料例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微地震震相识别和初至拾取是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中的两个关键步骤,其结果会对后续事件定位和压裂裂缝缝网解释产生重要影响.常规方法如STA/LTA法、模板匹配法、多道互相关法等需要提取有效信号与噪声间振幅、偏振、频率、波形相似性等方面的特征差异完成震相识别和拾取工作.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自动特征提取能力,根据井中微地震观测系统的多道数据源特点,提出基于U-Net的多道联合震相识别和初至拾取方法(MT-Net).方法采用具有"逐采样点"识别能力的U-Net模型,模型训练阶段以具有不同信号特征的多道微地震监测记录作为输入,以P波、S波及噪声的概率分布标签作为输出,通过设置二维卷积操作使得道内与道间的波形信息同时被自适应地学习,以满足对相邻道间波形记录处理结果高度一致性的要求;测试阶段将连续记录中的分段波形馈入模型,通过设定P波、S波概率分布曲线阈值完成单震相、双震相和噪声的波形分类,同时对含有效震相的微地震事件完成初至拾取.实际微地震资料处理结果显示,本文方法与同样基于U-Net的单道方法(ST-Net)相比,显著降低了震相识别中低信噪比事件漏拾与误拾发生的概率;同时有效避免了部分单道发生严重的初至拾取结果偏差及P、S震相误拾等情况.本文方法的识别与拾取结果整体上达到了与多道互相关法接近的水平,可满足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中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深水浊积岩通常发育在风暴浪基面以下、几十米至数千米的水体深度范围内。当沉积中心位于或接近陆架边缘时,浊流沉积系统往往最为活跃,而且通常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的低位体系域有关。深水沉积事件可细分为低位域早期和低位域晚期。低位域早期以规模不断增大和更频繁的流体(浊流)事件为特征;而低位域晚期则以规模逐渐变小且频率降低的流体(浊流)事件为特征。因此,在低位域早期,流体流量不断增大,水道以侵蚀并逐渐变深为主,仅能残存较少的沉积物。随后,在低位域晚期,流体流量逐渐变小,因而水道内的沉积填充物可以得以保存。浊流体系通常发育3个特征迥异的区域:区域1对应浊流体系的近端(上游),以支流峡谷为特征;区域2为浊流体系的中间部分,以单一补给水道复合体系为特征,因浊流水体的高度比补给水道高,因而常常发育天然堤沉积;区域3为浊流体系的远端,以频繁的决口、砂质溢岸以及水道充填为特征,从地貌学上可以将其描述为末端扇,从沉积过程来看,可将其称为前缘分散体系。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来看,低位域沉积常常夹持于富泥的远端高位域和海侵体系域沉积之间。低位域早期—晚期沉积序列往往是以富砂的区域3末端扇沉积被区域2水道—天然堤沉积所覆盖为特征。  相似文献   
98.
f-x域随机噪声压制方法面临着2个问题:叠前共炮点道集或CMP道集反射波同相轴为双曲线型,去噪同时会损害有效波;地震信号为复杂的非平稳信号,要求去噪方法具有自适应性。基于f-x EEMD的共偏移距道集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利用了共偏移距道集反射波同相轴为水平满足f-x域去噪假设条件和EEMD算法对非平稳信号的良好适应性,对f-x域每一个等频率切片做EEMD分解,并去除以高频随机噪声为主的第一个IMF分量,最后将f-x域数据反变换回t-x域,实现噪声分离。正演模拟和实际地震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能够保持有效信号。   相似文献   
99.
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浅滩北缘发生MW5.7地震,震中不在已知的深大断裂上,且由于缺乏近台控制,破裂方向存疑.本文基于福建、广东和台湾的宽频带台站记录,利用微震检测技术获取了更加完整的余震序列,检测出的余震数量是福建台网定位结果的4倍,这些余震集中在2 km×8 km的近EW向条带内.同时利用GCAP方法反演了主震及5个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主震及强余震均为高倾角的走滑型地震,主压应力方向为NW-SE向,反演得到的震源深度略有差异,主震震源深度14 km,MW3.9以上强余震的震源深度在12~17 km之间.主震东西两侧余震活动存在显著差异,其东侧余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主震后一个月内,而西侧余震活动在主震后半年内都比较活跃,说明东侧应力水平在主震之后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另外,穿过震中区的多道地震剖面揭示的震中区浅部活断层走向为EW,具有显著的走滑特征,其空间位置与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吻合.基于余震的时-空分布、震源机制解和浅部活断层特征,推测此次MW5.7地震发震断层为近EW向的台湾浅滩断裂,可能是台湾岛B F...  相似文献   
100.
印尼海道的两度关闭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兴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驱动大气环流的最大热源之一,也是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的热源。新生代晚期印尼海道的关闭是暖池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印尼海道区划出了对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起阻挡作用的5道屏障,分析了5道屏障的形成过程和年代,据此提出了印尼海道两度关闭的模式。板块运动导致印尼海道关闭,有利于暖池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利的负面影响,本区构造运动对暖池的演变具有特有的双向复合控制作用;由此出发勾勒了近1000多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兴衰史:11~9MaBP为原始暖池形成期,9~6MaBP为暖池演化的第一衰退期,6MaBP以来为现代暖池的孕育和发展期,其间在1~0.2MaBP穿插着暖池演化的第二衰退期。上述暖池兴衰史的演化模式,得到了暖池区ODP1143站浮游有孔虫组合所反映的古海水温跃层深度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