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2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19篇
海洋学   499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苏北大米草滩中牡蛎的滋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友 《海洋科学》1991,15(5):68-69
Ⅰ. 牡蛎在苏北大米草滩中的分布 苏北是我国引种大米草最早的地区,现有草滩27万多亩(1亩=666.6m~2),草带断断续续在拿省946km的海岸线上分布长达377km~1(见图1)。  相似文献   
982.
太平洋牡蛎高产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强化亲贝蓄养,加强洗卵和分池孵化工作入手,提高其孵化率,及时选幼;幼虫增减及时筛选不同规格幼虫,投附着基后严格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其变态率,达到稳产、高产,取得单位水体出苗量平均为38万多个/m^3的好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83.
诱导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群体发育过程中三倍体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染色体计数和流式细胞计数计对 6 - DMAP处理和冷休克两种诱导方法获得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三倍体群体在各个发育时期三倍体率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发现 ,在 4~ 8细胞时期 ,6 - DMAP诱导三倍体率为 75 % ,冷休克诱导三倍体率为 5 0 % ,在发育至 D形幼虫期和稚贝期 ,两类三倍体群体的三倍体率均有所下降。如从 4~ 8细胞期发育至稚贝期 ,冷休克诱导群体下降了 5 3.0 8%以上 ,6 - DMAP诱导群体三倍体率下降了 2 7.36 %。养殖一年后 ,6 - DMAP诱导群体三倍体率仍保持在 6 0 %以上 ,而冷休克诱导群体三倍体率已下降至不足 10 %。这一结果说明 ,利用 6 - DMAP诱导来获得三倍体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4.
985.
利用流水饲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丁基氧化锡 (0 .5 μg/ L和 1.0 μg/ L TBTO)对太平洋牡蛎卵巢中卵母细胞直径、RNA/ DNA比、蛋白质和卵黄蛋白含量的影响。卵母细胞径的增长在0 .5 μg/ L实验组受到阻碍 ,并随着 TBTO浓度的增大而更加明显。TBTO暴露组的 RNA/ DNA比在精巢中无明显变化 ,但在卵巢中显著低于对照组。 TBTO暴露组的卵巢中蛋白质和卵黄蛋白含量显示了与 RNA/ DNA比相同的变化趋势 ,表明 TBTO的积累阻碍卵黄蛋白的合成。TBTO暴露4 2 d采集的牡蛎样品中出现 3个雌雄同体 ,暗示 TBTO可能引起牡蛎发生性转变进而产生雌雄同体  相似文献   
986.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太平洋牡蛎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段组成.精子全长约21.6μm,尾段长约18.2μm,末端观察到"针眼"样结构;头部最大处的直径约2.6μm;中段直径约1.1μm;未成熟精子尾段中部出现膨大,该处直径约0.3μm.卵呈梨形;卵的直径约为41.9μm.卵表面有微绒毛组成的皱折结构,可见卵黄膜孔.卵质收回时,在卵表面卵柄处可见明显的树枝状结构.受精后,受精卵表面的卵黄膜剥离处可见较多数量的皮质小泡.在水温21.2~23.5℃,精卵混合34min时,释时出第1极体;1h22min时,放出第2极体;21h55min时,胚胎发育至初期D形幼虫.  相似文献   
987.
988.
贵州紫云石炭纪叶状藻礁极为发育。叶状藻礁在沉积环境频繁变化作用下,与碎屑滩相、灰泥相共同形成独特的沉积序列。产于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叶状藻生态适应范围较窄,不能忍受混浊的海水,喜欢清洁动荡中等水动力条件。野外很少见到相邻叶状藻片紧密生长在一起,其间空隙常充填亮晶方解石,表明叶状藻片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蠕虫很可能参与了基底的建造,并成为叶状藻礁的先驱。  相似文献   
989.
重庆开县上二叠统长兴组红花生物礁成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红花生物礁露头的精细解剖和微相分析,研究了礁的内部构成和成礁模式。红花生物礁发育3期礁体旋回:礁A、礁B和礁C。礁A由生屑泥晶灰岩和骨架岩构成;礁B由生屑泥晶灰岩、粘结岩、骨架岩和生屑灰岩构成;礁C由粘结岩、骨架岩和生屑灰岩构成。红花生物礁造礁生物有钙质海绵、钙藻类、苔藓虫和水螅类,附礁生物为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和棘皮动物等。单个礁体内,由下往上的生物演化为: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组合→钙藻类→钙质海绵+水螅类+钙藻类+苔藓虫组合→生物碎屑;岩性演化为:生屑泥晶灰岩→粘结岩→骨架岩→生屑灰岩。礁B的生屑滩内生屑间为泥晶充填,生屑分选、磨圆较好,是由相邻的高能生屑滩侵蚀搬运到礁B侧翼低能区沉积形成。3期礁都发育在碎屑滩上,礁A为低能环境下形成的礁,礁B和礁C在礁A形成的高地上成礁,为高能环境礁;单个礁体的完整成礁模式为:在浅滩之上,钙藻类大量生长、粘结吸附颗粒固结基底,钙质海绵和钙藻类在硬质基底上繁茂生长,形成具有抗浪格架的生物礁,礁体暴露水面死亡后遭波浪、水流改造形成生屑滩。  相似文献   
990.
桂中坳陷泥盆系生物礁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中坳陷泥盆系盆地经历了五大演化阶段,包括早泥盆世的初始裂陷和初始扩展,中泥盆世的抬升和裂解,以及晚泥盆世的扩展—萎缩。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至晚泥盆世早期均有生物礁发育,但以中泥盆世的裂解阶段最为繁盛。泥盆系剩余重力异常总体特征表现为两高两低特点,其中心分别位于宜州、合山和马山、柳江附近。由重力资料划分出研究区的台地、台沟分布,再由地震异常圈定了中泥盆统分层系生物礁分布。在泥盆系应堂组—东岗岭组四个层段共圈出异常体17个,位于忻城县和大塘镇之间的异常体规模最大,面积达307km2。该带距离古断裂较远,油气保存的可能性较大,是未来桂中油气勘探的首选区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