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5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761篇
地球物理   240篇
地质学   2923篇
海洋学   31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0年   4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阴山地区印支期碱性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确立了阴山地区印支期碱性岩在空间上分为南北两条近东西走向的岩带。南带以霓辉正长岩为主,北带以碱性正长岩为主。南北两带岩体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而Cr、Ni等相容元素含量很低。结合Nd、Sr、Pb同位素特征,认为该地区印支期碱性岩源自富集地幔,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102.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9,他引:34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其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96士4 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0.705)和正εNd(t)(+1.7~+2.2)值的特点,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且这种地壳生长是在垂向构造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3.
金矿床几乎形成于所有地质时代,但在不同时期其矿化强度明显有别.就全球而言,前寒武纪和新生代是金矿的重要成矿期.而我国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则以燕山期为最重要,吕梁-晋宁期和海西期次之,其余为五台期和喜马拉雅期.金成矿作用具有周期性和继承性,内生成矿作用与外生成矿作用交替出现,每一个成矿期的特点在下一个成矿期部分重现.  相似文献   
104.
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含义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是三叠纪中后期至白垩纪漫长的脉动式的造山过程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逆冲推覆体系,是由一系列由南向北逆冲推覆构造岩片相互叠置构成。它涉及了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古生代沉积地层和中生代陆相沉积地层,并伴随有印支期岩浆活动。在变形旋回上表现为多期和多阶段的脉动式,印支期表现为南向北逆冲推覆和强烈的岩浆活动,燕山期表现为南南东向北北西推覆,形成了褶皱系统和劈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5.
通过1∶25万三明市幅1∶5万区调片区总结,从混合岩化变质地层中解体出片麻岩,确定其为花岗质正片麻岩。该片麻岩体为中酸性深成岩体经受强烈变形变质作用改造的产物,命名为大源片麻岩,并获得颗粒锆石U-Pb测年中207Pb/206Pb表面年龄为1010Ma,时代属晋宁期,为闽西北地区变质岩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6.
鄂尔多斯盆地南、西边缘的古岩溶及地文期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韩行瑞 《中国岩溶》2001,20(2):125-129
在鄂尔多斯盆地地调项目的基础上,对盆地南缘及西缘不同时期古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确认和研究,指出该区存在多期古岩溶,除了加里东期外,还存在前寒武纪、中生代、第三纪古岩溶,这些古岩溶面对油、气、水和地热资源储集均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该区地文期与山西高原地文期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7.
为精确厘定桂中地区都安-马山带煌斑岩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源区属性、构造环境及其动力学背景,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40Ar?39Ar金云母定年、Hf同位素分析测试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锆石U?Pb定年未能成功限定煌斑岩的成岩年龄,但煌斑岩中发育大量2578~1650 Ma的捕获锆石,指示其存...  相似文献   
108.
王根贤  陈必河  郑正福  周超 《地质论评》2021,67(6):1557-1585
湖南兰多弗里世鲁丹期岩相古地理格局以桃江—白马山—苗儿山一线为界,其南东为华夏洋壳板块兰多弗里统鲁丹阶周家溪组陆屑浊积深水盆地相,陆屑来自更南东的湘中南褶皱山地;其北西为扬子陆壳板块兰多弗里统鲁丹阶龙马溪组沉积洋盆,南东后缘是上陆棚相,北西前缘是下陆棚相,陆屑都由南东湘中南褶皱山地提供。至兰多弗里世埃隆期岩相古地理发生巨变:龙马溪组顶部Coronograptus cyphus笔石带末即大约440.8±1.2 Ma时,发生华夏洋壳板块向扬子陆壳板块俯冲碰撞事件,华夏洋壳板块周家溪组本身褶皱造山为华夏褶皱山地,华夏洋壳板块洋盆关闭。同时华夏洋壳板块以A型俯冲形式下插到扬子陆壳板块之下,并使扬子陆壳板块南东前缘崛起形成加里东期雪峰造山带。后者将扬子陆壳板块南东前缘牵引、挠曲和凹陷成华夏洋壳板块弧后前陆盆地,小河坝组是该弧后前陆盆地的沉积盖层,陆屑都由南东的雪峰造山带提供。该弧后前陆盆地沉积了三角洲相—滨海相的小河坝组,向北东、北西和南西方向相变为台地相石牛栏组,再向北西陕南紫阳相变为盆地相斑鸠关组。小河坝组两次采集的重砂样均出现蓝闪石,它是蓝闪石片岩标志矿物,蓝闪石片岩是确认加里东期华夏洋壳板块与扬子陆壳板块俯冲碰撞及形成雪峰造山带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09.
李晓波  张艳  仝亚博 《地学前缘》2021,28(2):391-411
自中、晚侏罗世之交至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发生了构造格局和古地理环境的巨大转变.对这一时期燕辽东段古地理和古环境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多学科整合分析,初步认识如下:中侏罗世开始增强的板块汇聚造成中、晚侏罗世亚洲东部地壳增厚和地势升高,古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持续俯冲引起深部岩浆上涌、地壳减薄和多期伸展裂陷,同时东亚洋陆过渡带形成...  相似文献   
110.
麻城剖面位于江汉平原东北缘山地丘陵与平原过渡带半封闭的宽浅碟形洼地,是江汉平原北缘末次冰消期代表性沉积剖面.沉积环境主要由山麓坡洪积相和沼泽相组成,形成年代为距今18.00~8.60 ka.麻城剖面粒度组成主要以粉砂为主,达60.73%,其中,粗粉砂达40.83%.剖面粒度变化可划分为7个变化阶段.结合剖面的岩性与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