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我国海岛开发利用方式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变,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成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岛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基于上述考虑,文章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长岛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932.
随着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日益增加,开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对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江苏省“六个高质量”框架筛选评价指标并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变异系数权重和权权重分别计算TOPSIS相对接近度,对比分析2015—2019年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种权重计算的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排序由大到小均为2019年、2015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9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优化,主要原因在于当年的沿海/沿江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自然岸线保有率以及渔民人均纯收入明显优于其他评价年份。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3.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促进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产业集聚的角度研究大黄鱼产业的发展规律,采用区位和空间基尼系数方法测度2011—2020年大黄鱼养殖产业和捕捞产业的集聚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空间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高于其捕捞产业;福建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相对于浙江和广东而言最高,但呈现下降趋势,浙江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较低且基本维持稳定;大黄鱼捕捞产量较少,产业集聚水平相对不高,主要集中在辽宁、广东和海南,其中辽宁大黄鱼捕捞产业的区位呈现下降趋势,广东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海南基本维持稳定,福建、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等捕捞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提出3点建议:加强大黄鱼养殖和加工等技术研究;政府完善并实施相关渔业法规,增加对养殖户的培训,提升大黄鱼品质;保护大黄鱼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34.
2019年全国渔业渔政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渔业为基本依托,有效整合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流通与贸易、休闲渔业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促进渔业、渔村发展,渔民增收。近年来,我国渔业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如何来评价渔业三产融合发展带来的效益,值得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渔业的经济效益或者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很少有从多个维度对海洋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所以文章从渔业生产效率、渔业经济效益、渔业产业链延伸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设计了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沿海10个地区的融合发展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论:(1)基于空间视角,山东、广东的渔业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较高,浙江、江苏、福建紧随其后。(2)基于产业结构视角,各地区在渔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在评价体系中,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其他指标呈现较低情况。(3)基于时间序列视角,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水平呈现上...  相似文献   
935.
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海洋强省是山东省“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方向。文章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值法测算和分析2010-2019年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演化规律,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可能影响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展开进一步检验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协调水平是影响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首要因素,创新水平居于第二位,绿色、开放和共享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研究结论,就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36.
通过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与最小二乘法开展GNSS垂向序列的噪声与非构造形变去除研究。首先,采用ICEEMDAN方法对GPS垂向序列进行分解,分析GNSS垂向序列的年周期项、半年周期项和趋势项;然后,通过改进的小波阈值和排列值法对GNSS垂向序列进行降噪处理;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非构造形变序列,找出与其最为接近的分解层数并进行改正,获得去除噪声和非构造形变的GNSS垂向形变信息。结果表明,利用ICEEMDAN方法可实现GNSS垂向序列噪声的有效去除;采用ICEEMDAN与最小二乘法可提高GNSS垂向序列形变测量精度,其中RMS值平均减小1.28 mm,WRMS差值平均增大0.33 mm。  相似文献   
937.
胡颖  殷娴  陈剑桥  袁华  段志方 《气象科技》2022,50(5):742-750
为了加强暴雨相关的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性,本文基于云南省126个国家气象站2010—2019年10年的逐时降水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从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建立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值法、自然断点法、ArcGIS插值和栅格分析方法,实现云南省暴雨灾害风险的区划评估。结果显示:(1)暴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云南南部,包括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红河南部、德宏州及北部地区;(2)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北部等地暴雨灾害风险等级较低;(3)全省暴雨灾害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7.05%、25.22%,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0.32%、21.86%。使用2020年暴雨灾害次数、暴雨日对区划评估结果进行检验表明,区划评估结果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938.
中国单季稻种植北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段居琦  周广胜 《气象学报》2012,70(5):1165-1172
确定单季稻种植北界可为调整单季稻生产布局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基于中国单季稻种植区地理分布及其主导气候因子,结合最大模型,研究了雨养(水热共同作用)与灌溉(热量限制)条件下中国单季稻种植区的北界,并与已有方法确定的中国单季稻北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中国单季稻种植北界可达黑龙江漠河县北部,沿漠河—塔河—呼玛中部以西的大兴安岭地区及龙江—泰来—杜尔伯特—大庆—肇州—肇源以西的地区不适合种植水稻;灌溉条件下中国单季稻种植的北界则不存在,即在中国最北部的漠河地区仍可种植单季稻,沿漠河—塔河—呼玛中部的水稻种植界限往西略有偏移.本研究确定的中国单季稻种植北界与当前单季稻种植北界更为接近,明显优于已有方法确定的单季稻种植北界.  相似文献   
939.
极化SAR影像中阴影、水体和裸露的耕地3种地物类型有非常相似的极化散射特性,常规基于非相干分解的分类方法难以将其有效地区分。对此,本文引入基于Freeman分解的散射Hf和各向异性度Af两个特征参数,并将其用于极化SAR影像分类。首先利用Hf和Af参数将阴影和水体提取出来,然后将其他地物按散射机制分为3大类,并对每一类再次利用Hf和Af参数进行细分,最后通过基于Wishart分布的聚类和迭代分类,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通过利用Radarsat-2在河南登封获取的全极化SAR数据进行试验,表明该算法执行效率高,能够有效地区分阴影、水体和裸露的耕地,并且对其他地物类型也有很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940.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在图像模糊增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图像增强中应用了模糊集理论,实现了以空间域—模糊域—空间域为主要过程的的图像模糊增强。首先通过Fibonacci数列对遗传算法做了自适应改进,而后以改进的适应度函数为惟一内在驱动力,利用遗传算法对模糊参数进行了自动选择,最后与传统的线性增强、直方图均衡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改善原图像视觉效果,便于后续的图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