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郑州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与预报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常规报文和1°×1°的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2004年郑州市出现的4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单站要素特征和一些物理参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北气流或华北低涡时,存在着低层辐射增温和高层冷平流降温这一对流不稳定能量迅速增强的机制,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地面提前1~3 h出现的中尺度辐合线是强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单站θse的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大气排指数、垂直风切变、大气可降水量等参数的量值可判断强对流天气的类型.  相似文献   
42.
生计资本是农户合理选择生计策略、实现生计目标的重要基础,评价与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对解决农户生计问题和提升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国家公园农户生计资本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模型,对农户生计资本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农户类型生计资本特征,以...  相似文献   
43.
选用1961—2020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天气现象数据,根据辽宁省气候特点,分别建立雨涝年景、干旱年景、低温年景、高温年景和暴雪年景评价指标,构建辽宁省综合气候年景评价模型,实现辽宁省雨涝、干旱、低温、高温、暴雪单要素气候年景以及综合气候年景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近60 a辽宁省高温年景显著增强,低温和暴雪年景显著减弱,干旱和雨涝年景无显著变化趋势。综合气候年景存在15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20世纪80年代后为显著的准3 a年际振荡周期。经历史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灾情以及业务实际应用对评估结果检验表明,建立的年景评估方法较为合理,可用于辽宁省气候年景评价。  相似文献   
44.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 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资源 环境、城乡统筹 6 个方面,构建了包含 24 项指标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值 法,对西部 11 个省会城市 2005—2015 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表明:西部省会城 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可分为“高等水平”、“中等水平”、“低等水平”3 个 级别,基础设施建设是造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力。各城市不同年间的城镇化单项水平影响因素呈现 多元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有所侧重,同时兼顾城镇化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5.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及数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龙卓奇 《地理科学》2020,40(4):535-543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健康有序运行是实施乡村振兴、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精准控制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是关键。综合社会学、哲学、系统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概念模型,对其演化的逻辑起点(人地关系)、逻辑顺序(时间、空间和流三维分析)以及流驱动机理进行质性研究,探寻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内在本质;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和变理论,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变模型并作出相关释义,为研究人地关系系统演化提供思路,以丰富和拓展乡村地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46.
随着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海岛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态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海岛开发、利用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生态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兼顾海岛资源环境特点,研究形成海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权法、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模型评价了典型海岛地区——普陀区与定海区2009-2015年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普陀和定海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稳步提升趋势,各个时期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节能减排相关措施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方面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最后,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岛综合管理框架内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7.
港口作为海陆运输的节点,是一个城市和国家的重要门户,对推动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评估环渤海港口的发展优势,逐步实现从沿海、沿江开放向内陆延伸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环渤海港口中的大连、天津、唐山、丹东、营口、锦州、秦皇岛、黄骅、日照、青岛、威海和烟台共12个港口进行发展优势对比。从港口吞吐量、港口规模范围、港口城市及腹地、港口未来发展4个方面构建环渤海港口优势评价体系。并利用权-TOPSIS法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港口群港口发展优势水平悬殊,基本可以分为4个档次。基于此,环渤海各港口应合理准确定位,通过错位发展和协同合作等方式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48.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亚欧和亚非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对其沿线重要港口的竞争力研究,可以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综合考虑港口的自然条件、腹地环境、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政府廉洁度,及其在航运网络中的地位差别等因素,运用权-层次分析法对沿线51个国家的99个重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 港口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地中海地区港口竞争力普遍较强,亚洲次之,非洲最弱。② 港口的网络地位对竞争力的影响最大,竞争力强的港口多位于重要水域的战略通道,网络地位高,辐射范围广。③ 我国投资的部分沿线港口综合竞争力与成熟港口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具备较大的竞争力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9.
一种基于熵权法的小波去噪复合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评价指标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小波去噪质量评价的要求。为此,借助变化率特征重新构建均方根误差变化量和平滑度变化量两个指标,利用权法定权将归一化后的两个指标线性组合,所得到的新指标即为复合评价指标。该方法借助指标的变化率随分解层数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收敛特性来确定去噪最优分解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准确地指导小波分解,确定去噪最优分解层数,从而达到最优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50.
张戬  陈佳  黄馨  王子侨 《中国沙漠》2019,39(1):203-211
城市经济脆弱性作为当前脆弱性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为人-地系统耦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和管理方法。依据城市经济脆弱性内涵,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构建了城市经济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权TOPSIS法评价河西走廊地区及区域内五市的城市经济脆弱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区域城市经济脆弱性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5年,河西走廊地区城市经济脆弱性呈现出先曲折下降(2006—2011年)再波动上升趋势(2012—2015年);(2)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经济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经历了东西高、中部低到整体较高的演变过程;(3)阻碍河西走廊地区城市经济脆弱性降低的障碍因子由适应能力逐步转变为暴露度。针对河西走廊地区各市主要障碍因子,提出针对性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