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41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10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刘兴龙 《城市地质》1999,11(1):28-32,F003
全泥氰化炭浆法提金冶炼工艺是指将金矿石全部磨碎泥化制成矿浆(-200目含量占90~95%以上)后,先进行氰化浸出,再用活性炭直接从矿浆中吸附已溶金载金、炭解吸电积金泥直接分离提纯熔炼的工艺方法。包括原料准备、搅拌氰化浸出活性炭逆流吸附、载金炭解吸电积、金泥分...  相似文献   
132.
结合两个工程实例,介绍了用压浆加筋法处理两种不同类型的基桩质量缺陷的设计、施工工艺方法,并对加固处理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3.
桩底后压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桩底后压浆技术,通过向桩底进行注浆可消除孔底沉渣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单桩承载力;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在卵石层中其灌浆机理主要表现为渗透灌浆,其承载力由3部分组成,即桩身部分的摩擦力、固结体部分的摩擦力和固结体的底部阻力。  相似文献   
134.
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研究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文章简述了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现状,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机制,认为其成矿的首要条件是岩浆中硫达到饱和而使硅酸盐岩浆与硫化物熔体发生熔离。综述了如何利用同位素方法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介绍了如何判别硫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5.
伍皓  夏彧  周恳恳  张建军 《岩石学报》2020,36(2):589-600
锆石的U-Pb测年、Hf和O同位素及稀土、微量元素的研究与应用已获得诸多进展,但锆石中铀含量所蕴藏的地质意义却较少被关注。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一直存在争议,不同观点认为其分别来自早期已固结地质体、分异岩浆、地幔柱或热点以及U、Th、K富集圈。为尝试利用锆石中的铀含量来追索铀源,本文通过搜集诸广山南体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该花岗岩中14个岩体、37件样品、3种岩性,共467个锆石定年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印支期(253Ma、244Ma)和燕山期(139Ma、124Ma)具高分异特征的4件酸性岩脉(小岩体)样品中锆石的铀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岩体。依据铀矿床中高分异酸性岩脉(小岩体)侵位期、基性岩脉侵位期、铀成矿早期(140~90Ma)三者的良好对应关系,结合这一锆石铀含量指示,初步认为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中铀可能主要来自高分异花岗岩浆;推测花岗岩型铀成矿可能属壳幔混合作用结果,即铀源来自地壳分异岩浆,成矿流体和矿化剂主要来自地幔,而成矿空间受断裂系统控制。岩体锆石铀含量或可在铀源丰度、矿床品位判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6.
桩端后压浆浆液上返高度对后压浆桩承载力的计算影响较大。基于幂律型流体的黏度时变性特征,推导了考虑黏度时变性的桩端压力浆液上返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成层土中浆液上返高度的迭代算法;结合台州湾大桥的接线工程,利用电磁波CT对桩基后压浆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探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浆液沿压浆管道阻力损失的拟合值并考虑黏度时变性得到的浆液上返高度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且偏于安全,而忽略黏度时变性得到的计算结果偏大,会对后压浆桩的承载力设计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电磁波CT能观测到桩体、水泥浆加固体及土体的分布情况,且能推测出水泥浆液在桩端的扩散范围和沿桩身的上返高度,可用于评价后压浆桩的压浆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后压浆桩的设计和效果检测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7.
曹帅  宋卫东  薛改利 《岩土力学》2018,39(Z1):341-347
为探究不同充填间隔时间(FTS)和料浆浓度对胶结充填体长期强度影响机制,配制70%、72%、75%三个浓度、充填间隔时间为12、24、36、48 h的两分层胶结充填体试件,开展单轴抗压强度(UCS)试验并探究其力学特性及其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1)胶结充填体峰值抗压强度随充填间隔时间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充填间隔时间一定时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随料浆浓度增大而增大,且峰值抗压强度与充填间隔时间呈多项式函数规律;(2)胶结充填体试件加载过程中表现为压密阶段、线弹性阶段、裂纹扩展阶段和破坏发展4个阶段,随充填间隔时间延长,胶结充填体的破坏形式可能表现为张拉破坏–拉剪破坏过渡–拉剪混合破坏的损伤模式。研究结论能够为后期充填体强度设计和稳定性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8.
为实现结构性砂土离散元接触模型合理性的三维试验验证,设计了一套可用于三维半球形理想胶结颗粒成型及实现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接触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制备了一定胶结尺寸的环氧树脂半球形颗粒胶结试样,在一系列辅助加载装置中初步开展了不同加载条件(拉伸、压缩、剪切、弯转、扭转)下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三维情况下胶结颗粒接触力学特性测试;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实测试验结果与二维试验成果基本一致;峰值剪切、弯矩、扭矩随着法向荷载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相同的临界法向荷载。  相似文献   
139.
曹帅  宋卫东  薛改利  王洋  朱鹏瑞 《岩土力学》2015,36(10):2869-2876
充填体分层现象在分段或阶段嗣后填充采空区过程中较为常见。设置65%、70%、72%和75% 4个浓度,填充次数为1、2、3和4制作不同分层胶结充填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探究其力学强度及其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相同浓度条件下,随着填充次数增多,胶结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弱化效应越明显,而当浓度在65%~75%之间变化时,对应强度折减系数介于0.592~0.967;(2)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与填充次数之间满足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而与料浆浓度呈对数函数分布;(3)不同分层胶结充填体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共轭剪切破坏和贯穿分层面的张拉破坏。低强度夹层可能是导致分层胶结充填体强度降低的原因,能够为后期填充采空区的充填体强度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0.
徐文彬  宋卫东  王东旭  马越 《岩土力学》2014,35(12):3421-3429
充填体的变形破坏、能量耗散与围压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开展不同灰砂配比、浓度的充填体单轴、三轴压缩试验,基于系列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围压加载阶段充填体的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能量耗散与围压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加,充填体的峰值应变随之增大,且两者呈线性相关;低围压时充填体呈现脆性破坏,表现为应变软化特征,随着围压增大,充填体由脆性向应变硬化转化,灰砂比越大、浓度越高,充填体发生脆-延性的临界围压值越大。充填体的破坏裂纹发展形式各异,大致可分为单一、平行、交叉和复合4种类型;宏观破坏表现主要呈“X”状、“Y”状剪切模式,破坏面的类型主要分为:直线式光滑摩擦面、圆弧式破碎摩擦面、直线式破碎摩擦面以及台阶式破碎摩擦面。充填体的峰值强度与围压也呈正线性相关,内摩擦角对灰砂比的敏感性要高于浓度。围压的增大能够相当程度上提高充填体各阶段的应变能,峰前、峰后能耗量、单位体积变形能以及总能耗与围压皆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