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7篇 |
免费 | 658篇 |
国内免费 | 19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2篇 |
大气科学 | 129篇 |
地球物理 | 222篇 |
地质学 | 5920篇 |
海洋学 | 401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333篇 |
自然地理 | 1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157篇 |
2022年 | 165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54篇 |
2018年 | 152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62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334篇 |
2013年 | 214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268篇 |
2010年 | 245篇 |
2009年 | 259篇 |
2008年 | 287篇 |
2007年 | 239篇 |
2006年 | 250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202篇 |
2003年 | 253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25篇 |
1999年 | 260篇 |
1998年 | 235篇 |
1997年 | 254篇 |
1996年 | 216篇 |
1995年 | 224篇 |
1994年 | 175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42篇 |
1991年 | 141篇 |
1990年 | 144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49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2篇 |
1945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1941年 | 1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于赞金矿床是产于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盆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伊利石化、青磐岩化蚀变。流体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玉髓黄铁矿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小于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可分为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PL类)、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L类)和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V类)。石英黄铁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0~190 ℃,盐度w(NaCleqv.)为0.2%~8.0%;石英玉髓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5~161 ℃,盐度w(NaCleqv.)为0.7%~3.4%;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0~138 ℃,盐度w(NaCleqv.)为0.2%~3.4%。鉴于赋矿角砾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53.8±1.8) Ma,且被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不整合覆盖,故可将小于赞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限定在(353.8±1.8) Ma至早石炭世维宪期。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4.1~+8.4,平均值+6.1,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822~1 095 Ma,指示该区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考量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矿时代,认为小于赞矿床为早石炭世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52.
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和资源总量预测等方法的综合研究表明,在阿尔泰高山区红山咀断裂以北宽20~30km,东西长约150km地带为一重要金成矿带。金矿赋存于晚古生代陆相酸—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空间上受冰长石-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严格控制,是以毒砂、辉锑矿等金属硫化物为主要载体的层控浅成低温热液溶滤型金矿,也是一种新的重要的金矿工业类型。 相似文献
53.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安金矿床是黑龙江省新近发现的大型浅成热液金矿床。受断裂和隐爆角砾岩带控制,赋存于中生代陆相火山-侵入岩及晚印支期碱长花岗岩强硅化带中。成矿与火山-侵入岩作用有密切成生关系。通过对矿区内矿化围岩和基底岩石的金丰度和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石英中包裹体测温、盐度、液相成分、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成矿温度为144℃~348℃;成矿深度约0.2km~1.0km;成矿时代为中燕山晚期,为一浅成热液低硫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4.
川甘陕三角成矿区具有独特的区域成矿背景,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文中论述了区域初始金源层为扬子型地台基底岩系,金矿化主要赋存于三叠系浅变质复理石建造及火山岩或含火山碎屑的沉积建造。本区划分为5条金矿带,阐述了各金矿带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5.
俄勒冈州外海水合物脊现代甲烷渗漏区的发现,为研究甲烷对活体有孔虫生态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影响提供了机会。2002年在水合物脊南部高点获取一批岩心。样品经保存和染色后用来测定Uvigerina peregrina、Cibicidoidesmckannai和Globobuliminaauriculata3个底栖有孔虫属种的活体(经染色)和死体的碳同位素(δ13C)组成。有孔虫样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查,未发现有成岩作用或自生碳酸盐沉淀作用的迹象。渗漏区活底栖有孔虫单体记录的乎δ13C值在-0.4%--21.2%0之间,说明受高浓度甲烷碳同位素的影响。渗漏区底栖有孔虫护C平均值(由单体样品计算)范围在-1.28%--5.64%0之间,而背景区(没有甲烷渗漏)的介于-0.81%--0.85%之间。为了解环境因素对底栖有孔虫δ13C值的影响,对细菌席和蛤床两种截然不同的甲烷渗漏环境的底栖有孔虫进行研究。细菌席区的有孔虫单体比蛤床区的具有更负的δ13C值。我们解释这种差异是食物来源或共生细菌对底栖有孔虫δ13C值影响的结果,通过溶解无机碳(DIC)作用于底栖有孔虫,使其δ13C值负偏移。对比活体和死体底栖有孔虫的δ13C值,并未发现统计上的差异。这说明自生碳酸盐沉淀作用未在观测到的同位素组成中起主导作用。然而,少量极度亏损δ13C(〈-12%)的死体底栖有孔虫确实显示了自生碳酸盐岩沉积对有孔虫δ13C值影响的潜在证据。 相似文献
56.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冰核记录揭示出大约每隔100ka发生的由冰期到暖期的急剧气候变化可通过温室气体甲烷浓度的快速增加加以对比。最初 ,这些增高被认为是湿地环境的细菌作用造成的。Nisbet(1990)根据以水合物形式贮存在永冻地区和大陆边缘的数量巨大的甲烷提供了一个选择解释。他认为这种甲烷的大量释放可能触发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变化。Kennett等(2000)提供证据说明快速气候变化确实与加利福尼亚海岸滨外圣巴巴拉海盆水合物中的甲烷释放有关。在高压、低温以及足够高的气体浓度情况下 ,水分子形成笼形… 相似文献
57.
今天数字化在各个领域程度日益提高,测绘行业数字化成图也已充分体现出高科技带来的巨大效益。笔通过使用北京威远图的数字化成图软件SV2002(升级前为SV301),借助以EXCEL以及运用VB语言开发的程序,完成了已有图件的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之间缩放,高程系统的转换,坐标系统的转移等非常规数字化工作,提前完成的多项困难任务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外业工作。以下对数字化工作中的比例尺转换、高程系统的转换、地形图换带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8.
重庆松藻矿区晚二叠世煤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冷原子吸收光谱(AAS)、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重庆松藻矿区4个主要煤层6、7、8和11号煤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松藻矿区8号主采煤层(其储量占松藻矿区总储量的60%)没有明显富集有害微量元素;而11号煤层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有碱金属元素、Be (9.14μg/g)、Sc (12.9μg/g)、Ti (9508μg/g)、Mn (397μg/g)、Co (23.7μg/g)、Cu (108μg/g)、Zn (123μg/g)、Ga (32μg/g)、Zr (1304μg/g)、Nb (169μg/g)、Hf (32.7μg/g)、Ta (11.4μg/g)、W (24.8μg/g)、Hg (2.8μg/g)、Pb (28.1μg/g)、Th (24.1μg/g)和稀土元素(509.62μg/g),其中Nb和Ta的含量之高,非常罕见。Nb和Ga已经超过了工业品位,其工业利用价值值得关注。除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高岭石外,在11号煤层中发现的痕量矿物有黄铜矿、白铁矿、菱铁矿、钠长石、伊蒙混层矿物、独居石、磷灰石、锐钛矿、绿泥石和石膏等,并首次报道了煤中的热液成因的硫锰矿和胶态状的锐钛矿。在11号煤层中发现了由碱性火山灰蚀变形成的粘土质微层,其主要成分为伊蒙混层矿物,并和有机质相间排列、重复出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