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32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1012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薄膜离子地球化学场是关于深部矿床成分的信息源。薄膜水中的物质可在温度梯度、电位梯度、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向地表迁移,并在深部矿床于地表的垂直投影部位形成次生扩散地球化学场。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次生扩散地球化学场可预测深部矿床。  相似文献   
152.
针对电提取离子法找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强调建立“参照系”采样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以“提取系数”作为成果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3.
赵凤云 《岩矿测试》1990,9(2):155-155
测定水中Cl~-通常采用K_2CrO_4为指示剂的AgNO_3容量法。在一般天然水或一般地下热水中采用此法可获得满意的结果。但是对于高温地下热水,由于它的特殊性和成份的复杂性,所得结果往往远离其真实值。此时改用Hg(SCN)_2比色法进行测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与离子色谱法比较所测结果基本一致。对于含Cl~-1—20mg/L范围的高温地下热水,取<15ml的水样于25ml容量瓶中,按硫氰酸汞比色法进行。文献报道,试样中的Br~-、I~-、S_2O_3~(2-)和NO_2~-对此法有干  相似文献   
154.
155.
锂快离子导体材料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6.
157.
(U-Th)/He测年技术:α离子射出效应及其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Th)/He测年技术是近年来低温热年代学研究领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应用于磷灰石、锆石、榍石、石榴子石等多种矿物,并且磷灰石(U-Th)/He在目前已知的所用低温热年代学指标中具有最低的封闭温度和较强的热敏感性,此外矿物的(U-Th)/He分析还可用来反演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因此该技术在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对(U-Th)/He方法研究程度的提高,影响测年结果的各种因素也被相继发现和认识.从(U-Th)/He测年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矿物内 α离子的射出效应及其对氦年龄计算的影响与校正,进一步说明了矿物成分环带、晶体形状、比表面积等因素对于氦年龄校正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已有的针对这些因素的不同校正模型的原理、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前缘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8.
地下水中钙和镁的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离子色谱分析地下水中钙和镁的方法。以IonPac CS12A为分离柱,稀盐酸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对地下水中的锂、钾、钠、钙和镁进行同时测定。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钙、镁的浓度分别在0~500mg/L和0~250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钙的检出限为1.50μg/L,镁的检出限为0.89μg/L。对不同浓度钙、镁水质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不同稀释倍数分析验证,方法精密度(RSD,n=8)为0.19%~1.89%,无显著的基体效应影响。方法可满足全国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要求,适于地下水样品中锂、钾、钠、钙和镁离子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9.
本文研究了电气石的单晶、电气石微粉对Cu2+的吸附作用,试验表明:电气石单晶体表面存在着以C轴为两极的静电场,该静电场对Cu2+的吸附作用效果明显。制备的电气石微粒越细,吸附效果越好。电气石的电场效应使得它在治理污水中Cu2+污染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0.
为探究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种扇贝闭壳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三种扇贝闭壳肌在新鲜(40℃)和加热(100℃)情况下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新鲜状态下,海湾扇贝(HWSB-F)、栉孔扇贝(ZKSB-F)、虾夷扇贝(XYSB-F)闭壳肌中,共定性出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8种,醇类5种,酮类5种,酯类3种,以及醚类、苯类、酸类、烯类和噻唑等。在加热情况下,海湾扇贝(HWSB-C)、栉孔扇贝(ZKSB-C)、虾夷扇贝(XYSB-C)闭壳肌中共定性出5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20种,酯类5种,酮类7种,醇类8种,烯类4种,酸类2种,醚类2种,还包括吡嗪、胺类、苯类、含氧杂环等物质。对三种扇贝闭壳肌新鲜组和加热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发现新鲜扇贝原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加热后减少,且产生了新的其他种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扇贝闭壳肌加热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多,组成比较复杂,新鲜组的扇贝闭壳肌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少,组成简单。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在新鲜状态和加热状态下,有效区分三种扇贝闭壳肌组织。三种扇贝闭壳肌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的建立,丰富了不同扇贝呈味物质的组成成分研究内容,证明GC-IMS技术可快速鉴别三种去壳扇贝闭壳肌的种类,为不同种扇贝闭壳肌以次充好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