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2篇 |
免费 | 349篇 |
国内免费 | 9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106篇 |
地质学 | 2962篇 |
海洋学 | 317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142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81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128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太阳第21周实测到3986个活动区,以黑子面积、X射线耀斑指数、10.7cm射电爆发及质子事件等四项指数,从中综合评估出AR3804、AR4474等16个最强烈活动区。与22周比较,两周都有在时空分布的相对集中性特征。但21周集中在4个时段,不如22周在2个时段集中;21周出现的5个热点,只有南半球在经度85°前后的热点,与22周3个热点之一相似;21周的整体活动水平略低,在X射线和质子事件两方面尤为显著低于22周 相似文献
132.
运用韧性剪切带成金理论,对桐柏山—大别山地区的金矿作了成因分析,划分出同剪切带期内带型、同剪切带期外带型和浅成热液型三个成因类型,建立了韧性剪切带“三型一体”成金模式。论述了韧性剪切带演化过程中金的活化、迁移、沉淀及富集机制,同剪切带期金矿形成于韧性剪切带活动主峰期,浅成热液型金矿形成于后剪切期的脆性构造叠加阶段。由早到晚,金矿化从韧性剪切带中向外不断迁移。 相似文献
133.
矿化剂CO_2、CO、HS~-、S~2-、C1~-、F~-、CH_4、等,对热液成矿过程中金的活化迁移起着重要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及大陆深钻资料证明,在前寒武纪中高级变质岩中,赋存有大量的变质热液,它们可以于最后一期构造及岩浆热事件中被用于成矿。小秦岭地区金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太华群的变质热液。成矿与晚燕山期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侵入所提供的热动力及热液,对变质岩中矿化剂及金矿质的活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4.
新疆西天山高硫化型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识别标志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勘查、热液蚀变及蚀变矿物学研究,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首次将西天山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确定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的主要识别标志为:发育以多孔状石英为特征的硅化蚀变带和高级泥化蚀变带;成矿流体性质为低盐度[W(NaCl)为0.3-4.2%]、低pH值(3-4)和高氧化态;氧同位素δ(^18O)为1.7 ‰-4.3‰,δ(D)为-60‰--80‰。金主要富集在高级泥化带和中心硅化蚀变带内。系统研究和总结了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制约因素以及区域、靶区和勘探区尺度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5.
辽南早元古宙辽河群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为变质热液成因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吕梁期变质变形作用关系密切。金矿化带的展布与金矿体的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岩石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组构特征,直接赋矿围岩为辽河群盖县组糜棱岩化千枚岩、变砂岩及云母石英糜棱岩等。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作者定义这类金矿床为变质热液型含金剪切带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6.
137.
138.
福建紫金山矿田火成岩系列与浅成低温热液—斑岩铜金银成矿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紫金山矿田内, 自地表往深部, 发育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英安斑岩、浅成相花岗闪长斑岩、中深成相花岗闪长岩, 构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系列。围绕着紫金山火山机构发育强烈的蚀变矿化, 形成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矿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矿田内各类铜金银矿床存在着密切的时空及物源联系, 它们在时间、空间上连续演化, 都是同源含矿中酸性岩浆在同一成矿背景之下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地质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 构成与中酸性次火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斑岩铜金银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39.
针对分布于豫西南栾川地区的脉状铅锌矿床,进行铅锌矿、地层和岩浆岩的铅同位素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显示:该区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赤土店矿床206Pb/204Pb=17.005~17.953,207Pb/204Pb=15.414~15.587,208Pb/204Pb=37.948~39.036;冷水北沟矿床206Pb/204Pb=17.602~17.954,207Pb/204Pb=15.458~15.606,208Pb/204Pb=38.208~38.772;百炉沟矿床206Pb/204Pb=17.552~18.426,207Pb/204Pb=15.451~15.5794,208Pb/204Pb=38.264~39.637)与区内燕山期斑岩和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燕山期斑岩206Pb/204Pb=17.189~17.894,207Pb/204Pb=15.381~15.569,208Pb/204Pb=37.655~39.01;元古界岩石206Pb/204Pb=17.694~19.249,207Pb/204Pb=15.467~15.585,208Pb/204Pb=38.303~41.104)有一定的相似和差别。铅同位素特征值(μ值、ω值)、Δβ-Δγ、206Pb/204Pb-207Pb/204Pb、Δα-Δβ-Δγ等分析研究,揭示铅锌矿床铅与燕山期斑岩和地层铅的来源关系,综合研究,认为栾川地区脉状铅锌床为与燕山中期斑岩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成矿物质存在燕山期岩浆和围岩地层两种来源。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雪峰山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矿床找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及时总结成矿规律,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本文在大量野外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岩体的地质特征、已有找矿进展的长界镍矿和字溪金矿地质特征及已发现的镍钴铜金等矿化特征,并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如下认识:雪峰山地区具备找寻基性-超基性岩矿床潜力,目标矿种主要为镍、钴、铜及金矿,主要矿床类型为岩浆硫化物型镍钴铜矿及蚀变热液型金矿。前者目标地质体以通道-洪江-中方-古丈一带新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群/带最为有利,后者则以隘口岩群及艾头坪-大洪山岩群的大洪山段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