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385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21.
凤河营位于冀中坳陷处,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凤河营热水储层主要是蓟县系的雾迷山组,属于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型储层。在钻井过程中,热水储层出现了漏失、粘土膨胀坍塌等事故。在分析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原钻井液体系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表明原钻井液体系的失水造壁性和堵漏能力较差。根据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出现事故的机理,优化原钻井液体系的性能。原钻井液体系中加入5%超细碳酸钙和5%氯化钾之后,钻井液体系的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较强的抑制性、良好的堵漏能力和低滤失量。优化后的钻井液体系能减少凤河营地热储层的损害。  相似文献   
922.
云南矿床的成矿系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5,14(4):251-262
云南矿床的成矿系列罗君烈(云南省地质矿产厅)1矿床成矿系列对级别与次序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是我国程裕淇、陈毓川等著名地质学家提出的矿床学概念,它冲破了单个矿床、单一成因类型研究思路的束缚,拓宽到区域性的研究,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矿床学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923.
华北地台南缘中元古代官道口群热水沉积硅质岩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俊浩  吕国芳 《地球科学》1996,21(1):99-102
在简要介绍了硅质岩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该套硅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氧同位素化学成分及组成,研究表明,该套硅质岩富集了与热水成因有关的Ag,As,Cs,Pb,Zn,Cu,B,Sb等微量元素和CaO,FeO,Fe2O3等氧化物中常量元素,贫化了TiO2,Al2O3,MnO等氧化物中的常量元素,氧同位素组成及利用氧同位素估算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均反映了热水沉积的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4.
重庆地区地下热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地下热水的分布也比较特殊。着重对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热储构造、形成条件和成因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总结。重庆附近地下热储为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地下热水的分布受到背斜构造控制,温泉大多在高隆起背斜轴部、两翼及倾末端出露,与常见的受断裂控制的断裂-深循环型地下热水的分布不同,属于盆地-出露型的地下热水分布类型,水温为32~64 ℃,属于中低温温泉。受背斜构造的影响,地下热水主要溶滤三叠系中、下统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碳酸盐岩,TDS为2~3 g/L,水化学类型多为SO4—Ca型,长期溶滤作用使地下热水趋于淡化,但尚未达到淡水阶段。地下热水热源主要为正常的地热增温,大气降水为其补给来源,补给区高程约为670~1 500 m。大气降水在重庆各背斜核部岩溶露头区入渗,地下水沿着背斜两翼向热储层深部径流并获得加热后,顺构造线方向自南、自北向背斜中部或向背斜倾末端径流,在河流深切的峡谷地段碳酸盐岩裸露区或埋藏区出露成泉,或在背斜两翼人工揭露形成钻井温泉和坑道温泉。  相似文献   
925.
西藏日喀则地区早白垩世恰布林组辫状河-扇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北侧发育的早白垩世恰布林组以其杂色砂砾岩易于野外识别,岩石组成主要为陆源碎屑岩。根据不同的形成机制和岩相特征,将恰布林组岩相划分为7种砾岩相、3种泥岩相和1种灰岩相,由下至上组合成辫状河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呈现急剧退积型扇三角洲层序。沉积的古盐度在低盐度-半咸水范围,古环境判别也落入未定义-海水区,认为恰布林组沉积环境为陆相辫状河-退积型扇三角洲。物源区分析显示,来自于北方近源再旋回造山带中的板块俯冲混杂岩和火山切割弧至过渡弧为恰布林组提供主要物源,而且该组砾岩砾石成分含有大量蛇绿岩成分组合,从而说明早白垩世时期恰布林组北侧不远处极可能发育一套残余的蛇绿岩。  相似文献   
926.
热水沉积作用的概念和几个岩石学标志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陈先沛  高计元 《沉积学报》1992,10(3):124-132
热水沉积作用系指沉积界面之下循环流动的热水喷溢出界面以后发生的沉积作用,以及界面之下的围岩的交代(蚀变)充填作用。本文讨论了三个重要的岩石学标--与沉积物同期(准同期)的交代、充填作用;具对称分布趋势的喷溢条带和纹层及礁硅岩套。  相似文献   
927.
冲积扇砂砾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由于其具岩相类型多、连续性差等特点,对冲积扇内部岩相成因解释一直是冲积扇相带认知的基础和难点。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为例,在大量的野外露头资料和粒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冲积扇源区母岩类型、水文资料以及冲积扇文献资料,对现代白杨河冲积扇岩相的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按沉积机制,白杨河冲积扇属于辫状河型冲积扇,具有规模大(扇体总面积约327.6 km^2),坡度平缓(约1‰~7‰),沉积粒度粗等特征。在白杨河冲积扇内共可识别出16种岩相类型,并根据岩相形成的流体动力差异划归为5类成因,即重力流成因、高流态牵引流成因、低流态牵引流成因、静水沉积成因以及风成沉积成因。重力流以洪流沉积为主;高流态牵引流主要包括片流沉积和湍流沉积;低流态牵引流以砂(砾)质河道沉积为主;静水沉积以蓄水细粒沉积为主;风成沉积以风携细粒沉积为主。根据各岩相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及展布规模,可将岩相划分为四类:Ⅰ类岩相沉积构造特征明显并具有较大展布规模;Ⅱ类岩相沉积构造特征明显但展布规模局限;Ⅲ类岩相为不具层理构造但具有较大展布规模的岩相;Ⅳ类岩相不具层理构造并且展布规模局限。其中Ⅰ类和Ⅱ类岩相多为牵引流成因,多发育于洪水期扇体扇中、扇缘区域以及间洪期扇体的扇中区域,并可在地下继承性发育为较好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928.
广西大厂锡矿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财胜 《世界地质》2000,19(3):224-229
从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同时又兼顾大厂超大型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认为大厂锡矿是热水沉积-叠生矿床,早期是泥盆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是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929.
在高压热水实验条件下,利用有机流体和无机流体对秦岭洛坝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中的硅化灰岩、千枚岩、硅质岩和生物碎屑灰岩进行了Pb-Zn元素的驱替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囤压和驱替压力条件下,流体对成矿元素的迁移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围压由45 MPa→15 MPa→9.8 MPa的条件下,千枚岩在无机流体中Pb,Zn的淋滤率由0变为0.019%,4.1%和12.21%,0.15%;在有机流体中由0变为0.278%,4.524%和12.37%,0.19%;淋滤率表现为增涨的趋势;碳酸盐岩在无机流体中Pb,Zn的淋滤率由0.034%,0.02%变为0.53%,0.45%;在有机流体中由0.049%,0.03%变为0.53%和0.45%,Pb-Zn的淋滤率均有上升的趋势;围压和驱替压力的降低有利于流体对铅、锌成矿元素的迁移.有机流体较无机流体更易于活化迁移铅、锌成矿元素.4种岩石类型的淋滤率分别是:对Pb是硅化灰岩千枚岩硅质岩生物碎屑灰岩,而对Zn是硅化灰岩硅质岩生物碎屑灰岩千枚岩.硅质岩、硅化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与千枚岩在矿床的形成中可能分别起到了矿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0.
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大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主要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岩相古地理图1幅。在早三叠世大冶期,整个中扬子海域具“六分”特征、即自北而南依次为北部碳酸盐盆地、北部碳酸盐斜坡、浅水碳酸盐台地、南部碳酸盐斜坡、南部碳酸盐盆地、东南部碎屑滨海。在该时期内,从早到晚,沉积水体不断变浅,至末期,海域普遍抬升而变为碳酸盐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