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9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153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860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87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25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41.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OLR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编辑的<台风年鉴>及<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夏季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达8级(17 m/s)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以下统称台风)牛成频数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台风牛成多寡的气候背景差异和特征进行比较表明,前期冬春季海温和赤道辆合带的异常与夏季台风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前期冬春季在类似于La Nina型海温距平分布背景下,从冬至夏在赤道中太平洋160°E附近的ITCZ有一个向西北方向加强北抬的过程,太平洋ITCZ的活动偏北偏强,赤道太平洋有异常活跃的ITCZ向西太平洋台风主要源地推进,有利于后期夏季台风的生成;相反,前期冬春季在类似于E1 Nino型海温距平分布背景下,赤道西太平洋ITCZ偏弱偏南,不利于后期夏季的台风生成.在夏季多台风年,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海温异常为后期台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背景,在暖海温的持续作用下,对流层的风场辐合异常增强,增加了暖海温区的水汽供应.到了前期春季,热带辐合带的扰动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赤道辐合带的北移,附加的异常辐合位于暖海温区时,会激发出低空大尺度水汽辐合与自由大气中潜热释放之间的正反馈,有利于后期台风的生成.当前期冬季至春季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冷时,对流层的风场为辐散异常,减少了冷海温区的水汽供应,导致赤道辐合带不活跃,缺乏必要扰动,夏季台风生成偏少.  相似文献   
442.
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和预报精度评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佳  余晖  应明  梁旭东 《气象》2009,35(2):101-105
依据<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分析2007年TC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各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均小于25km,强度预报的24小时和48小时近中心最大风速平均误差为3~7m·s-1和5~11m·s-1,均与往年相当;综合预报的24小时和48小时路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29.8km和215.0km.虽然路径数值预报的能力仍然不能与综合预报相比,但是多模式集成方法相对于综合预报有正技巧,说明这类方法可能成为改善路径预报的途径之一.强度预报的主要参考仍然是统计类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43.
一次飑线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玲  刁秀广  朱敏  刘爱荣 《气象》2009,35(3):60-65
利用济南CINRAD/SA多普勒雷达产品,针对2006年7月5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回波发展演变、流场结构,讨论外流边界、强下沉气流与大风的关系,分析组合反射率因子、垂直液态含水量、中气旋产品特征.结果发现,飑线过境时风速出现两个极大值,一个出现在外流边界影响时段,另一个发生在强回波下沉气流影响时段;在横槽南下过程中,飑线后部强入流不断补充,前侧暖湿气流沿着后部入流爬升,不断产生新的单体,使得风暴得以维持发展;在垂直流场结构上表现为前侧暖湿气流倾斜上升,然后主体部分向后倾斜,后部有冷空气注入,形成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在地面附近辐散,与前侧入流形成低层阵风锋,是造成地面破坏性大风的主要因素.在水平流场结构上表现为低层存在气流辐合上升运动,中层有气旋性旋转气流,风暴高层为辐散气流.飑线消散阶段后期中层出现MARC,带来大风天气,而同时伴有冰雹天气的风灾产生在飑线达到最强至开始减弱的时段.当回波强度≥50dBz,且垂直液态含水量≥35kg·m-2,当有中气旋时,有利于产生冰雹和大风天气;外流边界的出现,反映了强对流回波后部下沉气流较强,是灾害性大风的前兆.  相似文献   
444.
蔡秀华  陈辉  曹鸿兴  吕文忠 《气象》2009,35(12):83-87
核电站因它不排放如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核电对降低能源部门的碳密集作出了贡献,因此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核电站地区的天气、气候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靖宇核电站地区的温带气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7年期间影响靖宇地区的温带气旋计111个;受温带气旋影响的年数有41年(约2/3).影响靖宇地区且产生强降雨的温带气旋,主要发生在6、7、8月这3个月,并且一半以上出现在7月.影响靖宇地区的温带气旋大部分是东北气旋,占总数的65%;蒙古气旋与华北气旋次之.此外,对造成严重影响的温带气旋的个例也从天气学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45.
The present study applies a space-time filter to identify three dominant types of tropical waves: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s (MJOs), equatorial Rossby (ER) waves, and tropical depression (TD)-type disturbances. The impacts of these waves on tropical cyclones (TC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131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2000-07.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72% of TC geneses were related to the joint impacts of more than one type of wave. The composites for cases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reveal that TCs related to the concurrence of the three types of waves have strong and large initial vortices at the time of TC genesis. In the absence of the MJO, ER- and TD-related TC genesis, embedded in easterly flow, exhibits a relatively fast initiation process and gives rise to a relatively small scale vortex. In contrast, without the ER wave contribution, TCs associated with ER and TD waves did not require strong convection at the time of genesis because an initial vortex can rapidly develop in the MJO active phase through persistent energy transfer. The MJO-related TC geneses were scattered i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s opposed to the clustered and eastward shift observed for genesis cases without contributions from MJOs.  相似文献   
446.
利用济南观测站的探空、涡度、地面资料和CINRAD/SA雷达产品,对2004年6月24日发生在山东西部地区的强风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暴低层存在中尺度辐合现象,风暴前侧的入流依靠后部低层冷空气池的向前推进而得到支撑,产生逆环境风切变方向的主上升气流区;中层为双涡旋结构,这种深厚的内部涡旋结构可与环境风相持,形成近似刚体的风暴柱,环境风绕风暴而过,不会吹穿风暴,有利于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成熟阶段表现为超级单体结构特征并伴有中气旋;三体散射(TBSS)出现在中高层,TBSS出现10~15 min后地面出现大冰雹,TBSS消失后维持10~20 min的降雹。  相似文献   
447.
南亚海陆热力差异及其对热带季风区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亚洲热带季风区海陆分布所造成的热力差异,以及空间非均匀加热对热带季风区环流特别是初夏过渡季节环流的影响.在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次大陆地形对亚洲热带地区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低层环流的热力作用,其中感热加热对冬、春季环流的影响明显,对秋季环流的作用相对较小.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之间的热力差异及其对环流的影响受到青藏高原的调配作用.在初夏过渡季节,高原热力强迫作用于低纬低层环流,使低纬约90 (E以东出现南风加强、以西出现北风加强,从而增强了中南半岛上空的潜热加热,减弱了其低层的感热加热,印度半岛地区还加强了低层的感热加热.多尺度、各种性质的加热共同作用于低纬大气,形成了亚洲热带地区独有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448.
针对2007年秋季热带气旋异常偏多的情况,从拉尼娜现象、南方涛动特征指数(SOI)、夏季风和海温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对秋季热带气旋的发生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发现在拉尼娜现象开始年秋季热带气旋生成偏多,在拉尼娜延续年生成个数偏少的规律,以及8—11月SOI偏高、海温偏高或秋季夏季风偏强均有利于秋季热带气旋的生成。  相似文献   
449.
一次典型降雹过程CINRAD/SB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金华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4月1日丽水地区降雹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本次降雹过程在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等产品的回波特征,初步探讨了使用多普勒雷达探测监测冰雹的方法,找出了一些对冰雹的临近预报有指示意义的信息,以提高雷达预警冰雹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0.
选取登陆前后路径基本相似,登陆减弱后北伸倒槽也基本相似,而对山东省造成的降水却差异较大的两个热带气旋,利用实况观测、T213和MICAPS分析资料,主要从天气学、能量学及水汽输送等方面进行对此分析,探讨了热带气旋倒槽造成北方暴雨的机制。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热带气旋倒槽均北伸到鲁西南和鲁中地区,无论是位置还是凤场都基本一致,但各自与上层500hPa副热带高压系统的配置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发现,在低空东南急流都建立的情况下,急流轴上风向变化的差异,水汽通量散度的不同,可为今后的天气预报提供一点参考;两次热带气旋的能量场分布也存在不同,但高能轴与强降水的分布基本一致,这对预报热带气旋倒槽暴雨落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