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41篇 |
免费 | 925篇 |
国内免费 | 13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0篇 |
大气科学 | 678篇 |
地球物理 | 688篇 |
地质学 | 3155篇 |
海洋学 | 558篇 |
天文学 | 99篇 |
综合类 | 316篇 |
自然地理 | 2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21篇 |
2022年 | 215篇 |
2021年 | 254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93篇 |
2018年 | 156篇 |
2017年 | 150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61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208篇 |
2012年 | 202篇 |
2011年 | 238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213篇 |
2008年 | 210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186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134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32篇 |
1994年 | 112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94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夏季高温是限制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生长和发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本研究以野生龙须菜作为材料,经过28℃的热锻炼预处理72 h,再分别置于32、36、40℃高温胁迫24 h,并测定了高温胁迫条件下龙须菜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水平等生理指标,研究了龙须菜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热锻炼能维持藻体较低的MDA含量,降低H2O2的产生速率,缓解藻体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同时热锻炼缓解了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增加了SOD酶的比活力,缓解了AsA的下降速率,说明热锻炼能缓解高温胁迫对藻体的伤害,有效地提高了龙须菜对高温胁迫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62.
单波长原子吸收测汞仪热解法分析固体样品汞量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单波长原子吸收测汞仪热解法分析固体样品汞量新技术卫敬生,郑康乐(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金华21001)(地矿部航遥中心,北京100083)本项分析技术是使用单波长原子吸收测汞仪,采用固体进样,直接热解方法,测定固体样品中汞量。其分析精密度、准确度、速度... 相似文献
63.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海面至20℃等温线所处深度水层的平均温度来表征研究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利用这一特征值,分析1986—1990年期间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在秋季的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热含量呈南高北低分布,在7.5-22.1°N范围内。以130°E断面为代表,热含量的平均递减率为0.179(℃/纬度);(2)热含量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环流系统,其等值线因受黑潮和棉兰老海流的影响而由纬向分布转向经向分布。某些区域因受暖涡及冷涡的影响而呈封闭状分布;(3)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E1Nino事件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在E1Nino事件发生期间,热含量变得很低,高热含量(大于26.5℃)海区的分布范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观察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 例长期卧床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干预2周后比较2组下肢DVT发生情况,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情况,以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及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能够有效地改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等情况,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减少DVT 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6.
海洋环流是海洋系统物质能量收支、配置、平衡、维持和变化的关键通道与机制。从全球海洋视角,基于目前海洋环流多变率动力过程与趋势演变的认知,重点综述气候变化下海洋环流的海盆尺度三维联动特征机制、洋际交换与协同、世界大洋经向输运变化以及相关的海洋气候与环境生态效应,依据研究现状和需求,提出研究建议。结果表明:全球一致性变暖路径与进程调控下,受驱动因子的演变与胁迫,海洋环流变化对副热带中高纬地区年际、年代际气候与环境变迁具有突出作用影响,并可产生显著环境生态效应和严重致灾风险。建议加大专精特新观测仪器自主研发,通过国际合作加大中高纬海洋环流多尺度动力过程综合调查的参与度和主导性,增强多学科融合交叉研究力度,有效提升深层次海洋环流变异及动力、环境、生态灾害影响的气候变化综合风险预测预评估和防治能力,为海洋领域能源开发、生态系统保护、气候变化应对与灾害风险治理提供必要的动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使用谱分析法,分析了ENSO与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洋上层热含量和副热带高压的多年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文中以南方涛动指数(SOI)距平表征ENSO,以海面至100m水层的平均温度(Tav)代表上层热含量,以Tav>27℃网格数(HC)的季距平代表热含量的变化,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面积指数(ST)表示其多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三个时间序列的持续性良好,它们有相似的自振韵律和一个共同的谱峰,主要振荡周期均为3~4a。交叉谱分析表明,在这一振荡周期上,这些时间序列有较高的凝聚,且SOI和HC同相,而HC和ST反相变化,即SOI为负距平时,HC也为负距平,而ST为正距平,SOI先于HC两个月,而HC先于ST6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69.
菲律宾海热含量分布及其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86年及1987年秋季在菲律宾以东海域进行的CTD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上层海水热含量分布及变化,得出,热含量由南向北随纬度逐渐增大,这主要是北赤道流引起的等温线自南向北下倾造成的,另外也与南部和北部的冷涡和暖涡有关。本文认为,两年里热含量的差异可能与1986年生成的El Nin有关。另外,北太平洋赤道流体积输送量的变化与菲律宾海热含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