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8篇
  免费   4688篇
  国内免费   5447篇
测绘学   514篇
大气科学   490篇
地球物理   4134篇
地质学   20680篇
海洋学   1296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1370篇
自然地理   469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617篇
  2022年   792篇
  2021年   827篇
  2020年   650篇
  2019年   781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637篇
  2016年   671篇
  2015年   779篇
  2014年   1199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1130篇
  2011年   1116篇
  2010年   943篇
  2009年   1003篇
  2008年   1040篇
  2007年   860篇
  2006年   899篇
  2005年   772篇
  2004年   873篇
  2003年   868篇
  2002年   920篇
  2001年   957篇
  2000年   832篇
  1999年   853篇
  1998年   834篇
  1997年   825篇
  1996年   844篇
  1995年   802篇
  1994年   743篇
  1993年   639篇
  1992年   673篇
  1991年   570篇
  1990年   539篇
  1989年   433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7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应用遥感信息结合其他地学资料综合分析湘中锰矿构造型式及控岩控矿地质特征,提出东西向和北东向同期构造与台地边缘相带共同控制锰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42.
遥感技术在构造地质研究及成矿预测中的应用杨武年,朱章森(成都理工学院)本文应用现代化遥感技术,根据遥感多波段图像信息量大、对地质构造形迹显示的宏观性、信息连续性以及对隐伏构造具“透视”作用的特点,并据遥感横张大节理和剪切节理与宏观褶皱及断裂具有成因联...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介绍了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模式识别与地质构造解释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方法。文中利用Fisher方法划分构造段,利用极差分层和归并,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模式识别,通过井钻的模式识别结果给出井位所在地的地质构造解释。本系统已在IBMPC/XT及其兼容机上实现,对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的23个实际测井数据进行了实验,判别和解释正确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44.
本在小粘滞参数,低吸积率的条件下,借助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自相似解,考虑非热正负电子对产生,采用分两个区域分别求妥然后对接的方法,研究了含平流的热单温吸积流的径向结构。证实了热吸积流所具有的一些显特征和基本性质,同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含平流的热吸积流存在一个临界半径rCr;明确指 出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辐射冷却率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成平方反比关系;提出正负电子对过程对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辐射过程有显影  相似文献   
45.
宁潭岩体是由马田、亭子、陈冲、老虎头 4个单元组成的遭受了变形变质改造的花岗岩复式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岩体属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其源区既包含有不成熟的富含长英质物质的特性 ,也有成熟的、富含粘土的特性。岩体的形成温度为 85 0~ 92 5℃ ,同位素年龄为 35 4~ 4 4 0Ma。可能是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 ,在拉伸构造作用下岩浆底辟侵位而成  相似文献   
46.
靖安油田北东区局部构造与石油富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进入第四阶段时,靖安油田北东部发育了延长组和延安组沉积,它们是主力产油层。区内石油产层的局部构造主要分为岩性差异压实作用所形成的局部性隆起;古地形突起上覆地层形成的披覆构造;由差异升降作用造成,但相对较少且不易与前两类区分。区内的局部构造与石油开发关系密切,直接影响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47.
辽宁东、西部地质上诸多差异并非是原地升降运动造成的,而是二个异地岩块经郯庐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运动迁移到一起的结果。辽东半岛原曾与鲁西-徐淮地区处于相同的古纬度。郯庐断裂北延的主干断裂应是抚顺-敦化断裂,它在辽宁境内是地层区划的重要界线。郯庐断裂在太古宙末期即已出现,曾多次变换其平移方向,最近一次大规模左行平移活动的高峰期是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结束于孙家湾组或泉头组堆积之前。  相似文献   
48.
49.
再论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走滑运动向挤压运动转换时的派生构造;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在中新生代由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所限定的地块(卫宁北山)向东运动,而这些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由于卫宁北山向东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因此,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中国重要地质界限的南北向构造——贺兰山已经被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所叠加。  相似文献   
50.
对界河金矿微斜长石热发光研究表明,其强度与金品位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可利用此特点圈定矿体,区分富矿与贫矿,并发现矿体具有分枝复合的特点,向深部变大,由此圈出了新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