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5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存在明显的、东西方向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带,异常区带有异常范围大、强度高和分布有序等特征,是地下油气信息的反映。从化探烃类指标浓度变化、比值特征和三维荧光图谱特征等方面对异常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本区的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对异常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证实了化探异常的形成与盆地中部的大型东西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气聚集区具有密切的关系,对天然气的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烃类勘察地球化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大佛寺井田钻遇中休罗统煤层的耽钻孔,进行了垂向剖面多指标的综合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剖面中所有岩样中的烃类物质均为热解烃生成初期演化阶段的煤成烃产物,具明显的同一性;由煤层至地表黄土,所有岩样中的烃类呈明显的、规律性垂直向上运移。这证实地下煤层烃类在近地表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信息显示,利用勘察地球化学方法找煤/煤层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烃类垂向微渗漏及其地表异常显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烃类以微泡、水动力、扩散和渗透方式向地表迁移过程中,其效能、方式与油气藏的盖层、断裂与裂隙系统、储层的流体性质、地层压力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凝析气田上的地表、井中化探资料与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气田的井中垂向地球化学特征、控制烃类垂向微渗漏地质因素、地表化探异常显示之间呈现出很好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15.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理论和应用研究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理论是一个长期以来科学界争论不休、非议颇多的重大科学论题,能否形成和找到具商业开采价值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不仅是争论的焦点,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等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6.
蜡硅锰矿,粒硅锰矿,鉴别,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30余个气样分析资料,结合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对百色第三系残留型盆地浅层生物气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和形成机制。这些浅层气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一般占90%以上。甲烷和烷烃含量有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主要在50%~100%和0~50%之间,取决于热成因气混入生物气的比例。所研究浅层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碳同位素很轻,甲烷的δ13C值主要变化在55‰~-75‰范围。按照分子和碳同位素组成及轻烃参数,该盆地浅层气可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纯生物气、生物气-热成因气混合气和原油菌解气。它们在时空上呈规律性分布,与邻…  相似文献   
18.
黔东北地区钒矿物质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钒矿石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和Al2O3,有机质总量一般为3.24%~10%,其次为TFe1.85%~3.25%,绝大部分V2O5含量均在1%左右,少部分大于2%;伴生元素以Mo、Ag、Cu、TiO2、P2O5、Ni、Co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中生界侏罗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目的层之一,侏罗系油藏受前侏罗纪古地貌影响较为显著。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均一化温度测定和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定量颗粒荧光(QGF、QGF-E)研究以及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等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气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及定量化分析研究,揭示了侏罗系油藏形成时间、充注过程及油气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油藏存在晚期充注,早期充注少或油藏遭受调整,早期生成的烃类现今仅以沥青的形式赋存,现今烃类流体主要为晚期成藏的产物。侏罗系石油大规模充注期为(108.3±2.0)~(116.5±2.0)Ma(早白垩世中期),具有垂向运移聚集的特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藏早期受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晚期构造活动调整了油气藏的形态及局部富集。侏罗系在晚期成藏过程中没有形成过叠合连片的大规模的油藏,只在局部构造上形成规模较小的“小而肥”的独立油藏。  相似文献   
20.
高温气相色谱与石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相色谱最高柱温主要受柱系统技术水平的限制。使用耐高温如400℃以上的固定相,改善配套部件的某些性能,可以将传统气相色谱的柱温提高到325℃以上。高温气相色谱的应用将为高分子量烃类研究提供重要的分离鉴定手段。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论述了高温气相色谱在原油的模拟蒸馏、高蜡原油分析及石蜡产品表征等几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