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750篇
海洋学   212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7 毫秒
301.
随着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兴起,深水浊积岩成为沉积学界和石油工业界研究的热点,但直到现今,其主要作为潜在储层进行研究,而作为烃源岩研究还很少。最近通过对印尼库泰盆地深水区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发现,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为粒度相对较粗的浊积岩,而非传统页岩;有机质来源为陆源高等植物碎屑,其通过浊流在低位期从陆架搬运至陆坡和深海平原深水区沉积于深水浊积岩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2%,少数可达2%~5%,最大达50%,氢指数HI为50~183,最大可达400;同种类型烃源岩在南海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也有发现。同时调研了全球一些浊积岩富集有机质案例,包括全球ODP与DSDP资料、刚果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加蓬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安哥拉渐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和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始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结果表明,其有机质特征都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具有生油气潜力。深水浊积岩富集有机质的模式能够成为深水区有机质富集的新模式,富集有机质的浊积岩能够成为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深水浊积型烃源岩对全球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思路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2.
再生烃油气系统成因及全球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典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主要侧重于对由烃源岩一次生烃形成的原生油气系统的研究,而对由烃源岩二次生烃或多次生烃过程所形成的特殊油气系统的研究不够。提出了再生烃油气系统的定义为:曾经有过生烃过程但因后期抬升而暂停生烃的烃源岩被再次深埋或在构造热事件的作用下,由烃源岩二次或多次生烃过程所形成的油气系统,其中的油气藏称之为再生烃油气藏。指出了再生烃油气系统的特征为:(1)具多旋回构造演化历史;(2)烃类热成熟度较高,多表现为天然气及凝析油;(3)晚期成藏;(4)油气藏规模以中小型为多,少数为大型甚至特大型;(5)油气藏分布主要受“二次生烃”或晚期生烃中心控制。对再生烃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条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潜在的再生烃油气系统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03.
应用热释光技术对南海东部海域(13.00°~22.00°N、117.00°~119°30′E)4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测量,结合气烃组合指标C1/(C2+C3)及甲烷碳同位素判别地表气烃的成因类型,并有效指示了海底深部油气藏散失引起的放射性异常,研究还发现热释光在不同沉积粒径中的测试剂量不同,结果为黏土质粉砂大于砂质粉砂;热释光也与部分化学元素含量有关,与稀土金属Nb、金属元素Zr呈显著正相关,与微量元素S、Ba呈负相关;天然热释光还与不同区块的沉积物酸解气烃甲烷、丙烷、异丁烷呈强烈正相关。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热释光和气烃的异常值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304.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海新生代经历过大陆张裂与分离、海底扩张和地块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南部是碰撞挤压边缘,东部为俯冲聚敛边缘,西部是走滑边缘。在这种构造体制下,形成了许多沉积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上发育着张性沉积盆地和走滑拉张盆地;在南部边缘上,其北部发育着张性盆地,南部为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盆地,如前陆盆地、前孤盆地;东部边缘上发育着前孤盆地。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究其原因,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同时,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大型油气田较少,中小型油气田较多。  相似文献   
305.
福建沿海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钟硕良 《海洋通报》2005,24(6):33-40
对福建沿海6种主要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范围在2.57 mg/kg.wet~61.5 mg/kg.wet之间,总平均10.5 mg/kg.wet其受测样品石油烃总量水平的频率分布,含量在5.00mg/kg~15.0mg/kg范围的样品占81.3%;其石油烃污染指数范围在0.2~4.0之间,总平均0.7,总体属轻度污染.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种间分布,缢蛏〉僧帽牡蛎〉翡翠贻贝〉太平洋牡蛎〉泥蚶〉菲律宾蛤子.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空间分布,由闽南海区向闽中海区和闽东海区呈明显递减之势;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时空分布,在2002-2004年间总体呈微弱上升之势,但缢蛏和僧帽牡蛎体石油烃含量的年际升幅比其它4种养殖贝类体的升幅大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06.
论述了达连河含煤段油页岩及油页岩段油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两套油页岩成因。这两套油页岩地球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油页岩都属于中熔或难熔的硅质灰分,SiO2、Al2O3及Fe2O3含量很高;无机元素 Mn/Ti小于0.1,Sr/Ba为0.1~0.5,V/Ni为2.6~7.0;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为主,正构烷烃OEP值为1.55~3.67,具奇碳数优势,主峰碳为nC23和C29,Pr/Ph比值平均高达2.30,具强烈的姥鲛烷优势,Pr/nC17比值为1.18~3.20,说明这两套油页岩都形成于淡水、近岸及弱氧化-弱还原的湖沼相沉积环境。但含煤段油页岩沉积时期高温、湿润的古气候条件下的喜湿植物面貌,使油页岩母质类型具有较多的富氢组分,这是造成两套油页岩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7.
本文论述了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流程,包括源岩分析、构造格架和断层的分析、水动力学的研究等。强调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流体输导系统的必要性,给出了流体输导系统研究在莺--琼盆地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08.
不同采出程度下石油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GHM烃分析仪对水驱模拟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采出原油进行分析,研究其原油组成的变化规律,探索原油组成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验表明 :原油的采出程度与采出流体PV数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随着采出程度逐渐提高,原油中正构烷烃的碳数范围及主峰碳数逐渐后移,原油的轻 /重比值呈现降低趋势。实验还证明,某些在空间上呈圆柱型、具有规则支链的分子比相近碳数的直链分子更容易被驱出。该项研究对于从微观角度深入探索驱油机理、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09.
根据东海西湖凹陷的地质特点,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测井信息快速、自动分析钻遇地层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储集层产能特征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10.
卢双舫  李启明 《地质论评》2000,46(5):556-560
针对塔里木盆地主力源岩层大多埋深较大、成熟度较高,对这些源岩所进行的模拟实验不能反映或描述样品在达到现今埋深这前所经历的成烃演化过程的难题,本文先由模拟实验数据出发,建立和标定各样品的化学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和建立了恢复化学动力的始参数的方法并利用塔里木盆地的样品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深埋样品有机质中有相当部分的低活化能组分已在其前期演化过程中被成烃反应所消耗。因此,要客观描述样品的全部成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