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3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640篇
测绘学   405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342篇
地质学   4095篇
海洋学   91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32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1996年10月28日发生在金沙江下虎跳峡口的滑石板滑坡,因堵塞金沙江、摧毁公路而引起高度重视。野外调查发现,滑石板滑坡是典型结构面控制的顺层基岩滑坡,层面和两组近于垂直层面的节理将边坡厚层灰岩切割成不同规模的菱形块体,长期的风化作用、重力、降雨、人工开挖公路等因素作用下,这些菱形块体从顺层稳定状态演化为稳定性较差的悬挂体,受河谷边坡斜向割切影响,表现为梯级叠次悬挂,最外边的悬挂体稳定性最差,最容易发生快速滑动。因此,该滑坡每次发生破坏滑动的体积不会很大,但是具有多次重复发生的特点,值得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202.
陕南岚皋县柳家坡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家坡滑坡位于陕西岚皋县城北,属松散坡积物类滑坡。滑体为粘质砾砂土,渗透性差,受动水压力作用易发生流土;滑床为泥板岩和片岩。滑体和滑床工程地质性质差异明显,二者界面为滑体下滑的主滑面。该滑坡为一古滑坡,曾多次发生变形滑动,2003年在连续强降雨和坡脚切坡等因素诱发下重新活动,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若遇强降雨仍有可能发生整体失稳。对陕西南秦岭区域滑坡调查表明无论是滑坡类型,还是滑坡体物质组成及变形规律,柳家坡滑坡在陕南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3.
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手段,结合MapGis,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发现本区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以及堰塞湖。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斜坡地质灾害是本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到总灾害数量的95.3%。在此基础上对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发现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在空间上的分布并非均匀,而是具有丛集性的特点。滑坡灾害主要发育在隆子和朗县。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有米林、隆子和洛扎3县,而崩塌则主要集中在隆子县。研究发现,本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地形坡度以及土地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修康群、日当组和念青唐古拉群是本区的易滑地层。涅如组由于面积大,其中发育的滑坡较多,但是滑坡的发育率只略高于本区的平均水平。统计表明,16~30的坡度范围是滑坡最容易发生的。大于45以上的坡段很少发生滑坡。灌木林和天然草地这两种土地类型滑坡发育率最高。对于泥石流,研究表明,涅如组中泥石流发育面积最大,发育率也最高。泥石流发育的最适宜坡度也是16~30这样一个坡度范围。冰川和永久积雪区则最易发生泥石流。崩塌发育与地层类型、坡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崩塌主要发育在涅如组中,并且集中在坡度大于60以上的陡坡段中。这些初步成果的取得,是以后进行该区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4.
新疆和中亚五国山河相连,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但也是滑坡、泥石流等斜坡灾害的高发区,且两地的地质灾害发育有着明显的共性.本文对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斜坡灾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两地斜坡灾害形成机理、发育规律,即中高山地分布集中,受降雨和冰雪融水影响很大,黄土滑坡发育.新疆的斜坡灾害研究多围绕公路、水利等工程设施...  相似文献   
205.
张天义  陈伟楠 《地下水》2022,(3):179-181
在查明新疆天池飞龙涧南坡滑坡孕灾条件的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和防治工程设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结构是由天池冰碛湖堤第四系末次冰期松散冰碛层组成,属于大型崩滑堆积体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方案为边坡修整工程、格构锚固工程、客土锚喷工程、重力式挡土墙工程、截水沟工程、警示工程、变形监测工程及说明碑工程;该滑坡主要威胁盘山公路省道S111。  相似文献   
206.
云南师宗县高良码头公路西侧古滑坡为一中型推移式土质滑坡,滑坡体规模30.8万m3.该古滑坡曾造成南盘江短期堵塞,之后古滑坡堆积体处在临界稳定状态.由于修建的省道S207公路从滑坡下部通过,古滑坡堆积体开始蠕动,2013年8月滑坡堆积体加剧蠕动变形,后缘弧状拉张裂缝及错台变形强烈.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激发古滑坡堆积体蠕动因...  相似文献   
207.
工程建设的扰动成为老滑坡复活的重要因素,老滑坡复活反过来影响了工程建设及其安全运营。四川美姑拉马阿觉滑坡属于前缘复活的巨型老滑坡,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老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复活滑坡位于老滑坡体前缘,滑坡蠕滑变形的体积约为255.6×104 m3;(2)滑坡体呈刚性滑动,表现出单滑面及岩质滑坡的特征,且滑动面大体位于基覆界面位置;(3)经过前后两期治理,抗滑桩阻挡滑体的效果明显,滑体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滑体变形趋于稳定,可以满足电力设施正常工作的稳定性要求。文中的研究是基于工程实例开展的,其研究成果为滑坡的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设计、治理后工程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8.
余莉  潘江涛 《云南地质》2021,(1):122-126
云南红河县龙然村滑坡为—浅层牵引式破碎松散层滑坡,连续的降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该滑坡的治理应采用“挡+排”的综合治理,“档”即在滑坡上缘设置抗滑桩、档板和毛石混凝土挡墙;“排”即沿滑坡顶、滑坡体两侧分别设置截水和排水沟,将地表水及雨水排出滑坡体外,以保证该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9.
当地球发起攻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笔者参阅美国<大众科学>数据,并结合中国、湖南某些地质灾害情况,予以介绍,以飨读者.海啸、火山爆发、地震、山体滑坡--这些大自然杀手的唯一确定的特性是,它们总会卷土重来,一而再,再而三.我们最有效的防御措施是:更有效的预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210.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mapping at regional level of a large area provides a broad trend of landslide potential zones. A macro level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for a small area may provide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landslide hazard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carry out macro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mapping on 1:50,000 scale in an area where regional level zonation mapping was conducted earlier. In the previous work the regional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maps of Srinagar- Rudraprayag area of Garhwal Himalaya in the state of Uttarakhand were prepared using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pproache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mapping at macro level was carried out in a small area using a Landslide Hazard Evaluation Factor rating scheme. The hazard zonation map produced by using this technique classifies the area into relative hazard classes in which the high hazard zones well correspond with high frequency of landslides. The results of this map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egional zonation maps prepared earlier show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 technique identified more details of the hazard zones, which are broadly shown in the earlier zonation ma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