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0篇
  免费   1713篇
  国内免费   3999篇
测绘学   26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15964篇
海洋学   541篇
综合类   869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584篇
  1998年   734篇
  1997年   727篇
  1996年   712篇
  1995年   689篇
  1994年   563篇
  1993年   591篇
  1992年   768篇
  1991年   845篇
  1990年   495篇
  1989年   449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2年   5篇
  1944年   4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5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山东省已发现高岭土矿床18处,分为沉积型和风化残积型2种类型.沉积型高岭土矿受沉积作用的控制,石炭系-二叠系是其主要赋矿层位,广泛发育于鲁中地区北部的各煤田中.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则以中、小型矿床和矿点的形式零星分布于鲁南和鲁东各地.本文总结了山东省高岭土矿的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通过典型矿床详细介绍了高岭土矿的矿体特征和...  相似文献   
852.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  相似文献   
853.
青山铅锌矿床是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威宁-水城成矿亚带上产于蚀变结晶灰岩中的典型矿床.基于系统的野外地质调研和大比例尺矿化-蚀变剖面测量,通过矿区赋矿围岩的岩石学和矿石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因,构建了该矿床地球化学分带模式,进而指导矿区深边部勘探工作.研究表明:① 矿区赋矿围岩为石炭系马平组(C2...  相似文献   
854.
河南鲁山县高家庄铝土矿区位于三门峡—鲁山逆冲断裂带的南部,区内构造复杂,自西向东展布有两个大的逆冲断层,飞来峰较多,岩浆活动不太频繁.矿床从沉积相上来看,属于河南成矿区最南端的汝州—宝丰—鲁山矿带,含矿地层为中石炭统本溪组.通过本次地质勘查工作,全区发现并控制铝土矿矿体4条,铝土矿矿体的分布受寒武系张夏组灰岩古地形风化...  相似文献   
855.
盐湖卤水锂资源占全球锂矿总储量的78%,是全球最重要的一种锂矿床类型。研究并总结了全球盐湖卤水型锂矿床的分布特征、物质来源以及成矿规律,并提出了盐湖卤水型锂矿床成矿模型。研究发现,卤水型锂矿床的形成均受控于新构造运动、封闭-半封闭的低洼汇水盆地以及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所有卤水型锂矿床均与新生代地质水热活动有密切关联,成矿物质特别是锂元素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岩,经热泉水、温泉水以及大气降水等的水-岩作用后迁移富集。  相似文献   
856.
珠江口以西陆架夏季上升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李立 《台湾海峡》1990,9(4):338-346
本文主要依据南海北部珠江口以西陆架区1977~1981年的水温、盐度和溶解氧饱和度等要素的序列历史资料,对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进行了分析研宄。  相似文献   
857.
对1998年4月15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万山群岛桂山岛网箱养殖区的赤潮活体水样和福尔马林固定样品进行优势种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三宅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是此次赤潮的最优势种,最高密度达到7.6×106cells/L.另两种优势种为斯氏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和螺旋螺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其最高密度分别达到1.1×105cells/L和104-105cells/ L.此次赤潮的原因生物都属于裸甲藻类,死后或用福尔马林固定后细胞要么立即裂解,要么变形缩小.有些种类如螺旋螺沟藻在固定样品中找不到其踪迹,因而无法精确计数.本文描述的3种赤潮藻在细胞、色素体、核、上锥沟和链状群体等形态构造及外观上与国外学者所描述的几乎完全一致,只是细胞比日本海域产的稍小.这可能与珠江口海域纬度较日本低有关.电镜照片显示三宅裸甲藻有一明显的上锥沟,斯氏多沟藻则营养细胞和孢囊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58.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中营养盐剖面分布和界面交换通量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通过对夏季珠江口区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分析,调查了营养盐含量分布和特征,探讨了有机物的降解特性、营养盐的底部通量估算和作用.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以高含量铵盐为主要的存在形式,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厌氧状态下进行,底部水体铵盐的增加来源于底部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释放,而且对水体的营养盐循环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59.
近40年来珠江口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万山附近1°×1°经纬度网格的卫星高度计资料(1993—2006),计算出珠江口绝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0·30±0·05cm/a,与由卫星高度计得出的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一致。珠江口各验潮站近40年的潮位变化趋势分析表明,珠江口海平面正加速上升,为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珠江口海平面与全球温度变化和ENSO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在ENSO年海平面相对较低。以IPCC有关全球温度上升幅度的预报值和海平面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为依据,预计到2030和2050年珠江口绝对海平面将分别上升6~14和9~21cm,若考虑地面沉降以及波动值,珠江口部分岸段相对海平面将可能分别上升30和50cm。  相似文献   
860.
椒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10月在椒江口共布设6条潮间带采样断面,每条断面在中潮带上区、中区、下区和低潮区各设1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种数的关系,选用Wilson-Shmidabeta多样性测度方法,对以下3种空间环境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断面内垂直环境梯度;(2)河流到海洋的环境梯度;(3)河口两岸间的距离梯度。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对群落beta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采样站位数的增加,物种数呈增加趋势但增速渐慢,同时beta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2)不同的潮区间隔下的be-ta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差异;(3)在北岸和南岸,随着断面间距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均呈升高趋势,而且与各断面的沉积物粒度、油类含量呈显著相关;(4)椒江口为喇叭形河口,随着河口两岸断面距离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