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8篇
  免费   1121篇
  国内免费   1216篇
测绘学   349篇
大气科学   2379篇
地球物理   1340篇
地质学   3920篇
海洋学   72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27篇
自然地理   995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矿山开发、水电建设过程中倾倒变形问题日渐突出。倾倒变形边坡一般具有反倾边坡结构,变形的过程和机理比较复杂、涉及的变形岩体范围较大、危害严重。论文以抚顺西露天矿边坡为例,通过岩体位移监测资料的跟踪分析、底面摩擦模拟试验,以岩体力学、松散介质力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采矿影响下边坡倾倒滑移体的变形机理,分析认为采矿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问题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和采矿工程条件下产生的,并提出了岩体变形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变形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2.
福建省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问题及风险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火力发电厂工程主要包括厂区建筑、码头、管道、取排水、填海和贮灰场等工程。其主要面临着福建省海岸带构造运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港湾淤积、海底滑坡、软土地基、海底活动地貌、基岩不均匀风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的灾害性地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潜在的致灾特点分析,提出了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应包括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设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处理及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等3方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针对滨海电厂工程的特点,评估内容应着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易损性评估。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主要是对构造不稳定的回避。地质灾害风险处理主要是电厂工程的基础处理及管道抗冲刷处理。电厂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主要是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及海域冲淤变化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3.
西藏昌都地区夏通街滑坡是在古滑坡体上复活的新滑坡。自2001年以来滑坡变形破坏迹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分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的复活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夏通街新滑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如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质条件等。其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214国道对坡脚的开挖,使其抗滑段遭到破坏,抗滑力减小。另一控制因素则是连续3a的强降雨,使坡体岩土体力学性质降低,最终导致古滑坡体复活。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情况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主动防治与被动防治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4.
闫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Z1):125-130
通过对潘西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实际揭露情况综合分析,对奥灰突水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受奥灰水严重威胁的19层煤的开采提出了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05.
黄河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黄河底泥对硝基氯苯的吸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吸附的不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平衡吸附时间为2h;吸附量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对吸附的影响随含沙量不同而不同,含沙量较高时,温度对吸附影响不大,含沙量较低时,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在本实验条件下,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下降,随离子强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6.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构造预测模型,预测夏季月高温出现日数,通过42a高温资料预报检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值得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7.
一次诱发山地灾害突发性暴雨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慕建利  杜继稳  张弘  侯建忠  赵奎锋 《气象》2005,31(12):36-40
应用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对2003年7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和新疆冷空气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充沛的水汽输送、能量的积聚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700hPa低涡、切变线是暴雨形成的触发机制.模拟结果表明:涡度场和散度场及垂直上升运动互耦;特强辐合辐散柱的出现早于强涡度柱,而深厚的强气旋性涡柱则几乎与暴雨最强盛时期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08.
DMC+4小卫星在国际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伯林  左烨 《遥感学报》2005,9(4):468-474
针对国际灾害监测星座应用技术和中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现状,着重研究了DMC(DisasterMonitoringConstellation)星座应用技术和DMC 4小卫星的数据特点,研究了利用小卫星星座对防灾、抗灾救灾的突出作用,研究了小卫星地面系统集成技术和星地一体化运营、管理和控制体系,以便进一步推动国内小卫星技术、遥感应用技术、卫星星座技术、天地一体化运管控技术和机制创新的发展。促进中国灾害监测星座的研制,最终实现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9.
1引言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部,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年平均气温为4.9℃,≥10℃积温为2930.6℃。年日照数为2834.9h,6、7、8月光热条件好,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9、10月降水少,日照充足。且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对果树栽培有适合的自然条件。但泰来县也存在着不利的气象条件有大风、干旱、冻害等。给果树生产造成减产、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0.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II:机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对其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植被变化使地表释放的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同时有效通量中的感热、潜热分配,即波恩比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大气湿静力能分布的变化,使大气层结及垂直运动发生相应改变,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大气水汽输送情况,并与相应的垂直运动变化结合最终导致降水的变化.另外,由于植被变化造成的地表蒸散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会使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等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