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081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2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5篇
  1945年   3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中东地区白垩系Mishirif组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其形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全岩分析、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资料,以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为例,开展生物碎屑类型、分布特征、差异成岩及储集层特征等研究。Mishrif组灰岩中生物碎屑以底栖有孔虫、非固着类双壳类、厚壳蛤和棘皮动物为主,含少量苔藓动物、藻类与海绵动物,其含量、类型及大小对沉积环境有重要指示意义。沉积环境决定岩石组分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成岩作用控制岩石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生物碎屑主要经历了不同程度海水环境的泥晶化和生物钻孔、大气淡水环境的溶蚀和胶结、埋藏环境的压实压溶和颗粒破裂作用。以底栖有孔虫和非固着类双壳类碎屑为主的低能沉积环境具有“弱溶蚀、强胶结、强压实”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微孔、晶间孔及粒内孔,孔喉分布呈偏细态细微喉单峰型,物性较差;以厚壳蛤和棘皮动物碎屑为主的高能沉积环境具有“强溶蚀、弱胶结”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铸模孔、粒间孔及粒间溶孔,孔喉分布呈偏粗态中粗喉极宽峰型,是Mishrif组最有利储集层。以HF油田Mishrif组为代表的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在中东地区发育广泛,故上述成果对于该地区生物碎屑灰岩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北非Sabratah盆地下始新统El Garia组货币虫灰岩为Bouri油田的主力储集层,其油气产能占Bouri油田的85%左右。基于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El Garia组货币虫灰岩沉积模式与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El Garia组由1个独立的三级层序SQ1构成,为1个水进体系域和1个高位体系域的叠加;②根据SQ1内部次一级的基准面旋回及叠置关系,可将SQ1进一步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货币虫灰岩主要发育在S1-1层序;③El Garia组沉积期表现为台地缓坡模式,由于受古隆起控制及水体深度的影响,导致货币虫生物滩多呈点状分布在古构造高部位,或呈条带状、裙边状分布在围斜坡部位,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153.
杨锐  李红  柳益群  雷川  雷云  冯诗海 《现代地质》2014,28(3):501-511
安徽省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以发育一套滨海沼泽-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的细碎屑岩至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为特征,灰岩中常见结核状及条带状燧石。燧石多为椭球状和串珠状,部分燧石与灰岩间发育宽约0.5 cm的过渡带。镜下观察灰岩为微晶生物碎屑灰岩;过渡带也多由微晶方解石组成,多数钙质生物壳体被石英充填或半充填,扫描电镜下可见方解石微溶、石英充填溶孔的现象;燧石主要为隐晶及微晶石英,生物碎屑类型与灰岩中基本一致,且多被石英交代。岩石学特征表明死亡的生物在腐烂降解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抑制了碳酸钙的沉淀,并使部分生物碎屑及灰泥发生溶蚀,胶质二氧化硅沉淀,形成燧石结核。燧石中w(Al)/w(Al+Fe+Mn)平均值为0.63,远大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的最大值0.35;Fe/Ti平均值为9.5,小于热水成因的最小值20;Al-Fe-Mn三角图投点位于非热液成因区域;燧石中Al2O3含量平均值为0.20%,远高于MgO、Na2O、K2O的含量。分析认为,该区燧石结核的二氧化硅可能来源于陆源物质。  相似文献   
154.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环境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11年8月―2012年6月的实地监测数据,文章报道了川东北楼房洞溶洞系统气温、相对湿度(RH)、CO2体积分数、水体电导率(EC)和pH值等为期近1年的监测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楼房洞洞穴系统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和季节变化:1)洞穴内的气温变化幅度比洞穴外小,洞穴内夏季气温比冬季高出3~5℃;2)在洞穴内,相对湿度在地下河附近小于在水池附近,显示了地下河对洞穴环境的显著影响;3)洞内监测点SLPB和QCMY处的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出现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主要受气温控制的特点;4)雨季期间SLPB、QCMY和LZLY处的CO2体积分数出现峰值,是较强的生物呼吸作用、“泵”效应和较弱的通风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5)pH值的变化趋势在洞穴内外各监测点一致,原因可能是夏秋季节基岩溶蚀较强所致。6)洞内各监测点的EC值也是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反映了气候变化导致的化学溶蚀作用可能是影响离子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5.
再论洞穴石笋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滇、黔、湘、桂洞穴石笋大型剖面的综合研究、,以代表性剖面和典型时(笋)段系统测年和沉积速率研究为例,初步认为,石笋沉积速率大小是气候演变、暖气候、冷气候的识别指标之一,沉积速率为10mm/100a以上是冰后(间冰)期温暖气候的沉积,趋于10mm/100a或以下者,是温暖期气候的冷转变,或冷期(阶)的沉积;1mm/100a左右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沉积,趋于1mm/100a或以上者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暖转变或间冰期的沉积;沉积速率极小,往往是冷气候显示,甚至是沉积间断,或是气候和地质、灾害事件的突变点。沉积速率具多变性,引用和识别时应避免以单一速率推算长时(笋)段年序和确定气候或地质事件的年代,不宜跨旋回计速,以避免遗漏沉积间断和气候、地质、灾害事件。石笋沉积间断很普遍,特别是寒冷的冰期气候间断更频繁,观测和测年表明,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占成笋期的28.92%~76.26%,全新世温暖气候的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只占成笋期的13.80%以上。  相似文献   
156.
157.
地质遗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宝贵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同程度的开发价值。金华市地质遗迹丰富,尤其是双龙国家风景区内发育有多层岩溶洞穴系统,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旗、鹅管、瀑布等形态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在省内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目前双龙景区中一些岩溶景观遗迹已开发为景点,供游客参观,但由于岩溶地质遗迹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8.
广西珍奇洞穴是广西数以千计岩溶洞穴中的珍品,初步统计有8个,它们以奇景为特色,主要分布于广西西部,其次是南、北部。洞穴奇景成因复杂,多为条件严格的多种水流协同类沉积,其次是滴水、流水、溅水等以及客观环境所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9.
辽宁本溪晶花洞发育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中厚层白云质灰岩中,洞内碳酸钙沉积物具有白色、黄色、肉红色、浅蓝色和黑褐色等多种原生色彩。在洞穴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围岩和洞穴碳酸钙沉积物X荧光分析以及显微镜薄片鉴定,认为洞穴中白色的次生化学沉积物主要由质纯的CaCO3形成;浅蓝色、黑褐色的形成则多由沉积物含有铜、锶和锰、锌所致;而黄色、红色则为不同环境下铁、锰等变价元素所产生。   相似文献   
160.
广西巴马县水晶宫洞穴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据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物质成分、沉积序次及测年等资料研究表明,水晶宫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晚第三纪以来。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更新世早期,洞内沉积主要为外源水携带的硅质岩、砂岩类砾石沉积形成的钙华砾石层。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是水晶宫洞穴主要景观的形成期,沉积物景观宏大而壮观,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100~35万年前。晚更新世早期12.5~9万年的末次间冰期主要为温暖气候环境,洞内仅有少量的石笋沉积,且极少保存;9万年后气候环境发生突变,更不利沉积物发育和保存;自4万年后气候环境开始表现为温暖湿润,化学沉积活跃,洞穴沉积物主要由高约50~150 cm的纯白色石笋群和钟乳石组成,为洞穴奇景的形成期,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40 ka BP和7 500 a BP以及1 450 a BP。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洞穴沉积物景观,不仅为水晶宫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价值,同时也为广西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