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2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1123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780篇
地质学   4010篇
海洋学   389篇
天文学   183篇
综合类   290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5篇
  1948年   8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为明确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地区沈352井沙四下亚段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环境及演化特征,利用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岩石中w(V)/w(V+Ni)判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根据w(Sr)/w(Ba)、w(V/)w(Ni)、w(Mg)/w(Ca)判断沉积环境中盐度的变化,根据w(Zr)/w(Al)及w(Al2O3)、w(K2O)、w(TiO2)、w(P2O5)、w(V)判断水体深度的变化,根据w(Sr)/w(Cu)、c(为几种元素的比值)判断沉积环境的古气候变化,分析研究区沉积环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处于陆相沉积环境的沈352井沙四下亚段由深到浅分为三部分,即在3 280~3 352m处为还原—弱还原环境,盐度为半咸水—咸水,水体较深,属于半潮湿—半干燥气候;在3 248~3 280m处为弱还原环境,盐度为咸水,水体较浅,属于干热气候;在3 169~3 248m处为还原环境,盐度为咸水—半咸水,水体较深,属于温湿气候;其中粒屑发育段(3 328~3 333m)较为特殊,为氧化环境,盐度为微咸水,水体较浅,属于干热气候。该研究对分析研究区细粒沉积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勘探潜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32.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和盆地模拟技术,结合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演化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两套烃源岩,烃源岩具有"北厚南薄"的发育特征,在凹陷中—北部深洼带最为发育,往南厚度变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Ⅰ—Ⅱ1),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烃源岩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成熟烃源岩的分布范围有限,主要局限于北部洼陷和中部洼陷的深洼区,但研究区沙四段烃源岩具有形成低熟油的基本条件,为研究区油气聚集创造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33.
收集了1970~2006年37年的小震初动符号建立了震源机制解数据库,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以走滑正断层为主,断陷带两端以拉张作用为主,中部地区以剪切作用为主,忻定盆地、太原盆地的区域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应力场差异较大.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1996~2007年12期复测资料,分析了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NWW-SEE向压应力场、NNE-SSW向张应力场的控制.1998~1999年有一次较为明显的应力扰动,空间上表现为北强南弱,接着发生了1999年11月1日大同-阳高5.6级地震.  相似文献   
834.
长白山地区火山碎屑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白山地区全新世火山活动活跃,发育了良好的火山空降、火山碎屑流、火山涌流和火山泥石流堆积物。这些堆积物交错堆积,野外区分较为困难。在火山碎屑地层剖面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了各种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样品。在实验室通过粒度参数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对堆积物成因类型进行了判别,讨论了火山空降堆积物和火山碎屑流堆积物随着与火口距离变化的规律。首次对研究区内粒度范围为62.5~0.02μm的细火山灰进行了粒度分析,对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碎屑涌流中细火山灰端元分布特征和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35.
一、地质概况鸡西煤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煤系地层为晚侏罗系一早白垩系鸡西群,长约100km,宽约50km,为一北东一南西向展布的长条形地带。这套地层不整合于前古生代变质岩之上,自下而上分为: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滴道组为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含不稳定薄煤层,不整合于元古代麻山群之上,厚度约50m~1000m;城子河组由砂岩、泥岩、凝灰岩和煤层组成,含煤40余层,可采层达15层以上,  相似文献   
836.
Over the recent three decades,exploration of a large-size Sn-Fe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at the Huanggangliang,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Inner Mongolia, China, has been largely focu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represents epigenetic magmatic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 in genetic connection with the Mesozoic magmatism. The Huanggangliang Sn-Fe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occurred in Permian strata, with siltstone/marble of the Zhesi Formation and spilite/andesite/tuff of the Dashizhai Form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demonstrated that sedimentary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basin evolution at the Permian, rather than representing epigenetic magmatic hydrothermal genesis with the following evidences. The ore-bearing skarns are stratiform with underlying metasedimentary rocks and overlying volcanic sedimentary rocks. Sedimentary hydrothermal textures and structures are observed in the stratabound ore-bearing skarn such as bedded-laminated skarn and magnetite ores with small-size folding or soft deformation, synsedimentary breccia of skarn and magnetite ores and concentric shell structure of magnetite ores. So the stratabound ore-bearing skarns associated with magnetite ore and micro-disseminated tin, are peculiar examples of exhalite. The REE contents of the stratabound ore-bearing skarns display ΣLREE-rich (36.91×10-6) but ΣHREE-depletion (6.42×10-6), with positive Eu anomaly (Eu/ Eu 1.28) and negative Ce anomaly (Ce/Ce 0.88), which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REE pattern of the Huanggang magmatic rocks(with ΣREE 277.73×10-6, ΣLREE 220.24×10-6, ΣHREE 57.49×10-6, Eu/Eu 0.06, Ce/ Ce 1.52), which is comparable with modern sea-floor hydrothermal fluid,sedimentary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 and associated 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rocks. Calcite samples with δ13CPDB from -5.400 ‰ to -4.397 ‰ and δ18OSMOW from 9.095 ‰ to 9.364 ‰ in the stratabound ore-bearing skarns show sedimentary hydrothermal genesis of the Huanggangliang deposit. This proposition is useful not only for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nesis of the Huanggangliang large Sn-Fe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but also significant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in the area especially for finding large deposits caused by sedimentary exhalative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837.
通过对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一带膨润土矿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的调查研究,查明矿体主要赋存于白垩系下统龙江组的岩屑晶屑凝灰岩及角砾岩中.矿体分为东西两部分,根据埋藏深度和成矿条件,东部矿体分为4层,西部矿体分为3层.通过对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能分析,确定了该区膨润土矿石类型属钙基、蒙脱石型,并初步确定矿体的成因类型为火山碎屑蚀变型.  相似文献   
838.
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与古生代和中生代浅成侵入岩和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矿床形成于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和深大断裂带中.成矿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矿化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和火山碎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矿石中主要工业元素为Cu和Mo,伴生有益组分为Ag、Au、Re等.成矿类型有:①斑岩型铜钼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床.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由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深大断裂带的火山-次火山作用及小型侵入作用形成,成矿流体沿着火山机构、岩浆侵入构造、区域构造等运移,热动力、压力、扩散力等使成矿流体产生上升运动和局部循环运动,成矿流体的迁移、萃取、扩散、交代作用等使成矿物质产生富集.  相似文献   
839.
内蒙古集宁地区变质岩系的特征、原岩恢复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宁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阴山山脉东段,隶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台隆凉城断隆.基底主要出露太古宙中深变质岩系,以大土城隐伏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南为集宁岩群分布区,以北为乌拉山岩群分布区.集宁岩群变质岩系的原岩主要由泥质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伴有基性岩体侵入;乌拉山岩群变质岩系的原岩是由长石砂岩、泥质长石砂岩、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及碳酸盐岩等组成的一套巨厚的火山-沉积建造.通过1:5万袁家房子等四幅矿调,对集宁地区的变质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变质岩系为本区的主要赋矿岩层,为本区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840.
以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为调查对象,通过野外重点地质路线观察测制火山地层剖面,结合卫星遥感图像解译,进行锆石同位素激光定年测试及微量元素LA-ICP-MS分析、火山岩石显微镜薄片鉴定、岩石主量元素分析和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发现:该区火山活动的分带明显受区域性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公园内中生代火山岩相基本为陆相喷发,岩石基本分为酸性及中酸性两类,多属钙碱性岩,部分为弱碱性岩。新发现七娘山火山穹丘、三角山-大燕顶火山穹丘,雷公打石山峰、鸡公秃等12处火山锥,摇摆石等6个火山柱及鸡公秃火山锥南西侧的火山针,大燕顶古火山口等火山机构。特征火山岩方面,有隐爆火山集块(角砾)岩、崩积火山集块岩、基浪堆积层-"火山-沉积碎屑岩"。公园内古火山地貌景观有一级地貌景观点3处、二级5处、三级7处。认为该区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过3期5次火山喷发活动,反映了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及我国东南沿海浙闽粤港巨型火山活动带的部分特征,是亚洲大陆边缘大规模火山喷发(岩)带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系较有代表性的地段,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的天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