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6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1374篇
测绘学   911篇
大气科学   529篇
地球物理   466篇
地质学   2790篇
海洋学   1097篇
天文学   210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7 毫秒
741.
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实现遗产保护与修复、传承与活化的重要手段。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遗产数字化的有效手段,其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获得高精度、高密度三维点云,但是这些文化遗产(尤其是大型石窟)的海量三维点云,为快速处理及应用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实现普通计算机配置下石窟遗产海量点云的快速浏览与展示处理,构建了基于文化遗产本体综合价值的点云分块策略,通过八叉树数据结构对每一数据分块进行组织管理,并采用开源引擎Potree.js搭建可视化场景,进而完成海量石窟点云的快速可视化处理。以某一大型石窟遗产三维点云开展可视化处理实验,并与3DHOP、Cesiumlab等可视化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简单易操作,处理时间和渲染效果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42.
经磨矿作业后,金矿选别过程通常会产生大量细粒尾矿,三山岛金矿尾矿堆存量较大,尾矿资源丰富。尾矿中有价元素含量不高,尾矿中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本文以三山岛金矿尾矿为主要原料,进行了有价元素回收探索研究、分级提纯研究、表面改性研究以及制备PP,PE母料添料的试验研究。将分级提纯后的尾矿作为碳酸钙替代料制备的PP,PE母料添料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实现节能减排,减轻环境负担的同时,减少橡胶原料的消耗。  相似文献   
743.
基于2011年5月9日山西中部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机载探测和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了空中云系微物理参量的垂直分布、冰晶形态及演变和地面降水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积层混合云为冷云结构,垂直分布不均匀,云中过冷水较为丰沛,对流泡的存在造成云内不同区域云水含量不均匀。云滴的凝华增长导致5.3 km处大云粒子和降水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加。小云粒子谱分布以单峰型为主,峰值直径主要位于5~6 μm或9~10 μm,大云粒子谱分布呈多峰型,不同高度处变化较大。此次降水观测到的冰晶形态包括板状、针柱状、柱帽状、辐枝状和不规则形状,4.9 km处受聚合和淞附过程的共同影响,辐枝状和针柱状冰晶增多,在4.1 km处融化层附近淞附状冰晶明显增加。地面降水受到雨滴谱仪布设位置的影响,其微物理结构主要呈现为层状云降水的特征。  相似文献   
744.
本文结合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改扩建勘测项目,基于LiDAR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勘测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利用直升机搭载LiDAR设备进行点云数据获取,并基于地面靶标控制点对点云数据进行高精度纠正,经过试验得出了靶标控制点布设的最佳间距,形成了基于LiDAR技术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勘测技术方案,以供同类项目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45.
"数字校园"建设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加快这一进程,本次研究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大学校园。本文以Z+F IM AGER 5010c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到的吉林建筑大学基础实验楼数据为基础,运用3ds max、Auto CAD、Point Cloud等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同时将依据点云数据建立的实体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和精度分析,验证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三维模型建立中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46.
云凝结核浓度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美玲  银燕  赵鹏国  肖辉 《大气科学》2017,41(1):106-120
本文将非感应起电机制耦合到WRF中尺度模式中,选取Morrison双参数微物理方案,采用整体放电参数化方案,改变初始云凝结核(CCN)浓度(浓度变化从500 cm-3到4000 cm-3),共模拟15组试验,讨论了CCN浓度(nCCN)对雷暴云起电强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随nCCN增加,霰粒子数浓度减少,混合比增加,导致霰粒子平均尺度增加;冰晶粒子数浓度增加,混合比基本不变,导致冰晶粒子平均尺度减小。此外,霰粒子平均尺度增大,下落末速度增大,冰晶粒子平均尺度减小,下落末速度减小,二者末速度差值增加,导致单次碰撞电荷分离量增加。综上所述,气溶胶浓度增加使霰粒子与冰晶粒子碰撞分离过程增强,单次碰撞电荷分离量增加,正负电荷密度平均值增加,从而增强雷暴起电强度。  相似文献   
747.
关于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影响天气的学科基础是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与云降水物理学,需要将天气-动力-云降水物理耦合为一体。考虑到目前将天气动力学性质的基础数值模式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中的问题,从数值模式动力方程、模式分辨率、云物理过程、数值求解方案、初边值条件等方面系统地探索了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中一些需要重点解决、且不可忽视的特色问题,并举例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期望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构思更适合于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使数值模式功能真正向满足人工影响天气的要求靠近一步。  相似文献   
748.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源资料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聪  姜有山  姜迪  李力  张蓬勃 《气象》2017,43(9):1084-1094
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28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探讨新型探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华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与低层暖湿气流交汇,是产生这次冰雹的天气背景;高空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使得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不稳定层结;地面辐合中心及辐合线是降雹的触发机制。(2)微波辐射计监测显示,降雹期间冰雹云中上升气流将底层空气的感热和潜热向上输送,导致2 km以上大气有明显升温,由于低层水汽聚集及冰雹在近地层融化造成降雹时近地层相对湿度、水汽密度增大。冰雹发生在云液态水含量快速增长的波峰上,对冰雹的发生具有较好指示意义。(3)对比南京3站风廓线雷达资料表明各站上空环境风场存在一定差异,六合地区降雹前6 km高度高空急流有利于六合上空形成有利的辐散形势,降雹时0~6 km存在较深厚的垂直风切变,配合地面中尺度低压,降雹最为强烈;南京站降雹时,对流层中下层有一槽过境,而高淳地区冰雹由近地面垂直风切变激发。(4)六合站、高淳站雨滴谱仪分析表明不同降水相态对应的滴谱特征有差异,两站雨滴谱型分别呈指数型、多峰型分布。高淳站雨滴谱仪监测到直径达到15 mm的冰雹粒子,六合站冰雹直径最大为5 mm。两站速度谱大致为单峰型,在较强降水时刻,粒子下落峰值速度在3~4 m·~(-1)。(5)影响六合的超级单体存在钩状回波、回波悬垂、三体散射等雷达回波中尺度特征,地面中尺度低压系统、中低层的中气旋及高层的辐散环流配置造成了雹云中维持较强的旋转上升气流,有利于出现大冰雹。  相似文献   
749.
卢衍豪 《地质论评》1945,10(Z1):15-28
一绪言三十一年秋,黄汲清、杨锺健、程裕淇、周宗浚诸先生自新周南部库车铜厂附近之库车层中采回一种形体极小之轮藻类(Charophyta)芽胞(Oegenia)化石。这些芽胞的大小仅及一公  相似文献   
750.
一、绪言普通矿物学的课本或讲义均附有吹管分析。根据使用吹管分析与微量分析的比较,后者的准确与敏捷远较前者为优。微量分析,除了需要使用显微镜外,手续极简单便利。其最便利的地方为需要极少量的(有时肉眼都看不出的小量)试料及试药,在十分钟内可得出分析结果。因此特将作者等在多年来的教学及实际经验中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