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6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1374篇
测绘学   911篇
大气科学   529篇
地球物理   466篇
地质学   2790篇
海洋学   1097篇
天文学   210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两类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模式模拟及其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雷达探测数据和地面天气现象,应用MM5模式对冰雹大风和龙卷两类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式模拟回波和雷达实际回波,研究模拟的微物理和动力特征,探讨两类强对流天气微物理和动力特征差异之间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在雷达回波的模拟方面,两类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的雷达回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2)冰雹大风过程的微物理模拟说明,雪晶位于0℃层以上;与雨水情况相对应的回波带等值线较为密集;云水含量主要分布在0℃层以下,呈分散分布形态;雨水含量在0℃层上下皆有分布。由龙卷过程的微物理模拟可知,云水含量主要分布在0℃层以下,基本连片分布;雨水含量在0℃层以下有所分布,但主要分布在0℃层以上,且数值大,等值线密集;云冰含量也是呈现零星分布。(3)从动力特征的模拟来看,强对流天气过程对应于强的上升运动,但是较强的上升运动区域并不分布在回波带的固定位置。  相似文献   
702.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党娟  王广河  刘卫国 《气象》2009,35(1):24-36
对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的云物理飞机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中粒子的浓度、直径、二维图像以及谱型变化地研究,并结合宏观观测记录,详细分析了云系的垂直和水平微物理特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此次云系为Ac-Sc结构,上层Ac云为纯冷云,下层Sc云为纯暖云,两层云之间存在较厚的干层.云中微物理量的垂直和水平变化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整个探测过程中,FSSP-100所测云粒子的浓度和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32.6cm-3和3.5~45.5μm,OAP-2D-GA2所测云粒子浓度及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16.7cm-3和32.2~995.7μm.粒子二维图像表明,上层高积云中冰相粒子的凇附、粘连现象普遍,说明云中存在较多的过冷水.图像及谱型分析表明,6000m以上某些区域有冰晶高浓度区存在,大量冰晶的成长消耗了云中过冷水,不利于大云粒子的形成和成长;这次降水雨滴主要由纯暖性Sc云中暖云成雨过程形成,冷云过程只在Sc云顶附近有一定作用,本次降水主要机制为下层层积云中的暖云过程.  相似文献   
703.
TiO2光催化降解微污染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TiO2光催化法处理微污染水中腐殖酸的规律,利用悬浮状的TiO2颗粒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催化降解含有腐殖酸污染物的水样,设计正交试验研究pH值、TiO2的投加量、腐殖酸溶液初始浓度、曝气量和温度等对腐殖酸降解效果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pH=3.5时,TiO2的投加量为1.0 g/L、曝气量为0.12 m3/h、温度为18℃时,最佳有机物降解效果为96.83%;TiO2光催化法对微污染水中的腐殖酸能够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704.
简要介绍了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设立在青藏高原东侧和成都平原的两个大气边界层观测站:理塘站和温江站,并利用2007年2~4月两站获得的近地层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这两个地区风速、气温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土壤温湿变化特征,以及辐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到了如下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两站风温湿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理塘站风速极大值和极小值出现时间均比温江站晚2小时。理塘站温度梯度值日变化较一致而温江站早晚温度梯度值要大于白天。两站湿度梯度值都是白天较小早晚较大。(2)两站风速廓线规律相似,基本满足对数律关系。理塘站在18:00~6:00,温江站在18:00~8:00均有逆温现象出现,相邻两层高度最大温度差分别达到0.54℃和1.02℃。理塘站8:00~18:00在8m和24m高度,温江站10:00~14:00在9.05m和18.25m高度上能观测到逆湿现象,相邻两层高度最大比湿差分别为0.1g/kg和0.04g/kg。(3)理塘站浅层(0cm和5cm)土壤温度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而10cm以下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很小。温江站4cm,10cm和20cm土壤温度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较之理塘站影响的深度更深。理塘站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程度要小于温江站。两站各层土壤湿度均无明显日变化特征。(4)温江站向下长波辐射通量日变化不大,其他各个辐射量日变化都很明显。理塘站向下总辐射和反射辐射明显强于温江站。  相似文献   
705.
利用多普勒频移效应,通过线宽2MHz窄线宽激光与锶原子束在大角度作用下的荧光信号分析,测量了锶原子束速率分布。比较和分析表明,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06.
介绍了磁致伸缩微位移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检测方法,设计了使用双频激光干涉仪作为测量基准的测试平台;对该驱动器的位移的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拟合处理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提高超磁致伸缩微位移驱动器的线性度和控制精度,使得驱动器性能改善.基于磁致伸缩效应原理研制的微位移驱动器,具有线性好、分辨率高、精度高等优点,经测试,达到了设定的参数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07.
黄骅坳陷南部舍女寺油田的古近系孔店组是在断陷盆地的快速充填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根据取芯井段的取芯和测井资料分析,把剖面结构、砂体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等微相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储层沉积微相类型。研究表明,舍女寺地区沉积微相不仅控制储集层的分布,而且控制油气聚集。研究区中较大厚度的油层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中心部位,即该区沉积微相带的主体部位起着油层控制作用。在复杂断块高含水开发中后期,微突起、微断层、微断鼻等圈闭和储集层的有利配置区,尤其是中心微相带与有利的微构造部位叠合区将是有利高产井区。  相似文献   
708.
以鄂尔多斯盆地ZH40区块水下浊积扇沉积体系为例,根据储层物性、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等资料,定量研究水下浊积扇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对物性和成岩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从水下扇的扇根到扇中,再到扇缘,矿物成分成熟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扇中微相的长石砂岩最为发育,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最好;在水下扇浊积体系中,扇中微相砂体的溶蚀作用和次生孔隙最为发育;扇根、扇中和扇缘微相砂体机械压实作用引起的孔隙度损失程度接近,而扇根和扇缘微相砂体的胶结作用强烈。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和孔隙度预测中,必须考虑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9.
710.
DNA分子标记在水生动物遗传学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变异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决定着生物的存在和发展,因而成为人类一直极力要揭开其奥秘并进行能动性改造的方面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水生生物遗传学的相互渗透,近十几年来,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和基因转移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一些新基因目前已稳定地转人多种水生生物中。目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转移已成为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与主要的农作物相比,水生生物大多数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个体基因组高度杂合、进行传统的遗传育种非常耗资、费时和费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特别是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水生动物遗传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NA分子标记大多是以DNA片段的电泳谱带形式表现的。依据其遗传特性,可分为显性和共显性标记两种。依据其在基因组中的出现频率,又可分为低拷贝序列标记和重复序列标记。依其多态性检出所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分为以Southern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