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48篇 |
免费 | 1814篇 |
国内免费 | 27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9篇 |
大气科学 | 616篇 |
地球物理 | 1312篇 |
地质学 | 8342篇 |
海洋学 | 688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984篇 |
自然地理 | 5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388篇 |
2022年 | 461篇 |
2021年 | 465篇 |
2020年 | 381篇 |
2019年 | 410篇 |
2018年 | 324篇 |
2017年 | 324篇 |
2016年 | 411篇 |
2015年 | 398篇 |
2014年 | 766篇 |
2013年 | 482篇 |
2012年 | 645篇 |
2011年 | 707篇 |
2010年 | 584篇 |
2009年 | 625篇 |
2008年 | 552篇 |
2007年 | 478篇 |
2006年 | 443篇 |
2005年 | 380篇 |
2004年 | 366篇 |
2003年 | 308篇 |
2002年 | 324篇 |
2001年 | 352篇 |
2000年 | 234篇 |
1999年 | 284篇 |
1998年 | 270篇 |
1997年 | 242篇 |
1996年 | 201篇 |
1995年 | 188篇 |
1994年 | 219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63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利用齐河CINRAD/SA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6年7月5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WP可分析雷达测站风场的时空分布和冷暖平流变化情况,是高空探空资料的有益补充;弓形回波在对流单体合并过程中生成发展,顶部回波最强,并具有超级对流单体特征;外流边界是大风发生时的显著特征;当回波强度〉50dBz,且垂直液态含水量≥35kg·m^-2时,有利于产生冰雹和大风;弓形回波具有持久产生中气旋的能力,中气旋一般产生在弓形回波顶部,且多数会造成冰雹大风天气;当中气旋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风切变≥47×10^-3s^-1,并且底高≤3.0km时,将造成雷击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及湖南省岳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13日东洞庭湖水龙卷(简称扁山水龙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辐散、中低空低压切变、边界层气旋式辐合与特殊环境共同形成强烈辐合上升流场,3个相继北上的γ中尺度低涡中第2个低涡在上升流场和前后低涡共同作用下,在扁山水域迅速加强形成水龙卷,扁山湖心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气压、能见度等变化较为显著,但仅伴随0.2 mm阵性降水。雷达产品显示:扁山水域强辐合带北部强降水质心低、强风切变低、切变上空水平径向风速小,但整条辐合带无风暴跟踪信息、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风廓线显示扁山水龙卷形成时边界层0.6 km中气旋与0.3 km近地面辐合流场上下叠加。通过与安徽升金湖水龙卷以及洞庭湖区历史上多次龙卷进行比较,认为低空强烈气旋式辐合流场对水龙卷生消有重要作用,高空大范围辐散与中低空、边界层、地面辐合垂直叠加产生的强烈抬升抽吸作用则是扁山水龙卷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94.
2012年盛夏陕西绥德县出现短时强降水,4 h雨量超过100 mm。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在陕北东北部对流层中下层有一中α尺度气旋存在,且随高度向东北倾斜,垂直方向上形成次级环流,使强降水区的上升运动加剧。分析地面观测、卫星资料发现,西路冷空气引导干侵入加强层结不稳定性,东路冷空气楔形抬升作用,使得不稳定能量释放;同时,在东西两路干冷空气的夹击作用下,绥德县内形成中气旋,暖湿空气在当地得以聚集上升;2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在东西路风场作用下合并后迅速增强。多普勒雷达资料显示,2个中γ尺度的超级单体回波在绥德先后发展形成列车效应;2个超级单体中的中气旋特征各有不同,是回波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辽宁半岛及两侧海域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活动在空间上显示有条带状,网络状和团块状等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活动构造关系的分析认为,莫氏面的形态、深断裂的发育特征和活动断裂的特殊部位等对地震分布起了控制作用,从而构成了多种空间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996.
大同—阳高震区深部构造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通过本区的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对大同-阳高震区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对应其深部,根据波组特征,壳内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和低速异常体的边界等推测了地壳深断裂带,区内最明显的上地壳低速体位于大同-阳原附近,其南界存在地壳断裂,大同-阳高地震群与该低速异常体和深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997.
998.
山西临汾盆地近期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临汾盆地内近期地震活动频度和地震活动图像的分析,认为未来中强地震最有可能发生在近期地震活动较稀少的地段,能量积累的优势层位为5km~15km。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大陆地区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时间尺度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时间尺度的统计研究,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地区5.0~8.1级的部分中强地震共30个震例,并得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震级之间的拟合函数。结果表明,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的震级具有正变关系,即震级越高,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越长。根据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震级之间的关系可以估计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同时,可以确定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扫描过程中时问长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00.
对云南保山滇14井1992—2004年水汞观测资料与其周围400km范围内发生的所有Ms≥95.0地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滇14井水汞存在短临异常,且异常特征清晰,异常幅度明显;所提取的短临预报指标对应地震效果较好,但对应范围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主要对应云南西部地区及缅甸弧型构造带中的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